管理會計假設初探

 一、問題的提出
假設對於任何學科的產生與發展都是不可缺少的,它是學科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的基礎。我國會計界自70年代末期引入管理會計以來,對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的諸多方面都進行了廣泛研究,但是對管理會計假設的討論卻不深刻。西方會計學者一直認為管理會計是各種技術方法的綜合套用,從而忽略了包括假設在內的管理會計理論的研究。管理會計假設不僅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而且還有許多方面需要去研究和補充完善,這是因為管理會計假設不僅是構成管理會計完整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要素,是實現管理會計目標的條件,更為重要的是它對管理會計實踐具有的指導作用。一方面能夠促進管理會計理論的發展,另一方面可以從根本上促進管理會計實務的發展。而且,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同為現代會計的兩大分支,財務會計有假設,管理會計也應具有自己的假設。

二、對構建管理會計假設體系的思考
(一)管理會計假設的概念界定與其基本特徵
管理會計假設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環境下,決定管理會計發展和運行的基本前提。它是根據客觀的正常情況或趨勢所做的合乎事理的判斷,是對管理會計實踐中不確定因素的假定,是構成管理會計思想基礎的科學構想。管理會計假設作為管理會計理論的重要組成要素,應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客觀實在性。管理會計假設的提出就以一定的實踐經驗、事實材料為基礎,以一定的科學知識為依據,經過抽象概括而成。它不是漫無邊際的構想,而是合乎情理的推斷,只是由於目前人們認識能力的限制,還不能對這些客觀存在的基本前提作出論證而已。
2、普遍性。管理會計實踐千差萬別,反映出的具體假設也不一樣。作為一門學科的假設應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代表性,只有普遍意義上的管理會計假設才能推導出一系列的管理會計概念和結論。
3、一致性。一致性有兩個含義:
(1)管理會計假設應與管理會計理論結構中的其他要素一致;
(2)管理會計假設體系中的各個假設之間應相互協調,互不牴觸。相互矛盾的假設會得出不同的管理會計結論,從而將影響管理會計理論的嚴密性和科學性。
4、相互獨立性。管理會計假設在內涵和外延上應保持相互獨立,不能互相涵蓋。
5、明顯性和彈性。假設是不能直接加以驗證的前提,具有不證自明的特點,但這 並不等於說假設自確立後便不再改變,若經濟環境發生變化,致使基項假設不能適應實踐的需要,從而失去其存在的必要性,則應對其加以改善,以符合社會經濟活動的客觀事實。
(二)管理會計假設的基本內容
1、空間範圍的限定:會計主體分層假設。管理會計的主體假設是對管理會計對象運行空間範圍的限定。由於管理會計主要是向內部管理者提供有用決策信息的內部會計,無須遵循公認的會計準則,因而,管理會計的主體能夠具有層次性,根據企業內部不同的管理需要,管理會計的主體可以是整個企業,也可以是企業內部各個責任層次的責任單位。
隨著科技進步,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發展,競爭日趨激烈,經濟發展日益表現出多樣化、複雜化,作為管理會計主體的企業的概念範圍越來越難以界定。如網路的興起與迅速發展,使“無實體公司”可以根據業務需要,在短時間內把若干個體通過網路連線起來一同工作,一旦業務完成即告解散;有些上市公司擁有多個子公司,而每個子公司又有許多關聯企業、聯營公司等。在這些情況下,管理會計主體的空間範圍可以有不同的界定:可以是企業內部的各個責任單位,可以是單個企業整體,也可以是幾個個體的聯合體,如“無實體公司”及母子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