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集團績效管理

  提起績效管理,忽然想到最近正在播映的一部電視連續劇《大宅門》。一個大家庭,在不同的歷史環境與社會環境下的發展、變遷過程令人回味、發人深省。家長作為一家之主,通過一系列領導行為,採取各種方式如家訓等,決定了整個家庭的目標,主導家庭的發展;子孫作為家庭成員,構成了家庭活動的重要角色。對於每個子孫來講,根據自身的特點、能力、愛好等,也有其不同的發展目標。這時,大家庭要實現整體目標,需要每個成員的共同努力,需要一個“管理”系統。否則家庭中就可能出現不和諧的音符而導致整個家庭產生危機。這其中的關鍵癥結在於家長對於子孫是否實施了有效的管理。由此聯想到集團公司的管理,頗有一番感受。

    1.1 集團公司對下屬企業績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通常一個集團由很多的子公司、孫公司等組成。這也就構成了一個大的企業家庭。集團公司作為“家長”,需要對下屬企業進行有效的管理。但通常集團公司對下屬企業的績效管理會存在很多問題:
    集團公司下屬企業沒有按照集團整體戰略目標的要求,而是自然狀態的發展;
    集團公司難以明晰下屬企業的核心過程,導致下屬企業的機會主義;
    集團公司無法控制下屬企業的長期能力培養,導致下屬企業的短期行為;
    績效管理過程操作性差,人為因素多,流於形式;
    確定基數過程處於“不合作博弈”狀態;
    結果可能鞭打快牛或無關痛癢,下屬公司沒有動力窮儘自己的能力,集團沒有能力完全掌握下屬公司能力。
    以上問題如同一個大家庭中存在很多問題一樣,需要家長有科學、有效的解決方式。那么,如何來對集團的“子孫”進行整體戰略下的管理呢?平衡計分卡為我們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績效管理體系。
    1.2 平衡計分卡---有效的績效管理方式
    針對新的環境下的業績評價問題,美國著名的管理大師卡普蘭和復興方案國際諮詢企業總裁諾頓在總結了十二家大型企業的業績評價體系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平衡計分卡這一划時代的戰略管理業績評價工具。平衡計分卡是一種以信息為基礎的管理工具,分析哪些是完成企業使命的關鍵成功因素以及評價這些關鍵成功因素的項目,並不斷檢查審核這一過程,以把握績效評價促使企業完成目標。平衡計分卡為企業管理人員提供了一個全面的框架。它把企業的使命和戰略轉變為目標和衡量方法,這些目標和衡量方法分為四個方面: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和學習與成長。該計分卡提供一個框架,一種語言,以傳播使命和戰略。它利用衡量結構來把驅動當前和未來成功的因素告訴員工。通過闡明組織想要獲得的結果和這些結果的驅動因素,企業管理者能夠匯集全組織的員工的能力本領和具體知識來實現企業長期的目標。計分卡的四個方面建立一種平衡,這就是兼顧短期和長期目標、理想的結果和結果的績效驅動因素、硬的客觀目標和較軟的主觀目標。
    平衡計分卡強調“戰略”、“指標”、“評估”、“報酬”的相互關係和各個環節的重要作用。在績效管理系統中,“戰略”是出發點,也是歸宿點。正是由企業戰略所規定的戰略目標、發展規劃決定了各個年度的“指標”,這指標包括結果指標和行為指標,總指標與分指標,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而這些指標也就成為“評估”時衡量的標準。評估的結果與薪酬掛鈎,體現為“報酬”,而合理的“報酬”制度又有力地推動了“戰略”的實施。
    通過平衡計分卡的實施,集團公司將會有效的管理下屬企業,實現使各下屬企業沿著集團公司的整體發展目標健康發展,追求集團公司的利益最大與風險最小。
    1.3 集團公司平衡計分卡管理的方式、步驟
    集團公司進行平衡計分卡管理可以說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一個整體的安排與籌劃,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與嘗試。根據我們的經驗進行總結,主要的方式與步驟可以分為4個階段。
    1、 制定合理的、合乎實際的績效指標體系
    從平衡計分卡的角度來看,合理的、合乎實際的績效指標體系是要能夠反映戰略思路、能夠分解戰略目標、能夠體現下屬企業經營特點、能夠對下屬企業進行有效控制、能夠指導下屬企業發展的一套完整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