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管理會計的難點、重點和突破點

  長期以來,我國銀行業逐漸形成了重信貸指標、輕內部管理,重數量增長、輕質量增長的經營特點。這種經營方式導致的後果之一,就是成本費用觀念淡漠,忽視成本、效益的恰當配比。不僅經營人員忽視經營中的成本控制,即便是內部管理人員,也缺乏成本資料和必要的成本管理技術手段。在逐步面向市場的進程中,這種積弊的消極影響越發凸現出來。在這種背景下,在商業銀行中推行旨在解析過去、控制現在和規劃未來的管理會計,為提高經營效益服務就顯得尤為必要和迫切。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推行管理會計的困難集中在哪裡?是否該循序漸進,抓住重點?以及如何抓住重點,尋找突破口呢?本文擬就這幾個問題來談談我的見解。

    一、商業銀行推行管理會計的難點
    阻礙商業銀行推行管理會計的因素很多,即有諸如重經營輕管理的觀念障礙,也有銀行業管理素質和水平不高的制約,還有商業銀行管理會計自身的技術性困難,當前,主要表現在下述幾個方面:
    l、信息系統基礎落後。會計系統的本質是一個信息系統,管理會計也是如此。一方面,商業銀行管理會計系統為計畫、控制、決策和業績評價等部門提供信息;另一方面,它也需要財務會計、信貸管理、資產管理和統計等部門提供的信息。不僅如此,在評價信貸風險、市場風險以及評價產品、部門的經營業績時,還需要外部的金融市場、巨觀政策、行業分析和同業經營等有關信息。而目前國內信息系統基礎還相當薄弱,不但許多經營管理急需的外部市場信息難以收集,還有待“金”字工程的展開,就連銀行內部的金融電子化工作也還很不完善。在這種情況下,要全面推行管理會計工作,其難度可想而知。
    2、現有成本資料和分析手段欠缺。管理會計特別注重對成本的分析和管理,它以貫穿於經營管理各個活動中的成本、效益分析而著稱。商業銀行管理會計更有其獨特的要求。從國外的資料來看,他們十分注重產品、分部門和分地區的盈利能力報告,而盈利是和成本相配比的,這就意味著相應的成本資料也要分產品、分部門和分地區。我國的商業銀行要做到這一點,面臨著   許多困難。從實務的角度來說,原有的銀行會計工作流程沒有區分上述的成本,難以歸集分產品和分部門的成本和費用,也就難以與相應的收益相配比;從理論的角度來說,作為服務行業的商業銀行,其自身的業務特點也造成傳統的會計核算方法難以提供準確的成本信息,不可能像生產企業那樣,產品一出來,與之相關的生產成本信息獻出來了。即使現有的銀行會計工作流程已經按照傳統會計方法的要求去做了,所得到的成本信息也不很準確。而且傳統的管理會計所運用的變動成本法對於銀行業而言,也是力所難及的。
    3、業績評價體系的合理性與有效性。雖然國內流行的管理會計教材中,對業績評價的講述不多,僅有的小部分內容也主要包含在責任會計等個別章節中關於責任成果的論述,但從國外的教材以及實務資料來看,國外商業銀行管理會計特彆強調業績評價體系。從評價指標的選擇,評價內容的設定,乃至於整個評價體系,都有很講究的考慮,象哈佛大學著名的管理會計學者卡普蘭就以平衡記分法的設計和套用而著稱於世。就國內的實際而言,對於一個有效而合理的業績評價體系,不僅業務人員歡迎,認為它有助於使個人或部門的努力得到承認,而且也有利於管理人員對資源配置和風險控制的恰當管理。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實現這個評價體系在合理性和有效性之間的平衡。這也是推行管理會計的一大難點,因為它不僅有技術因素的作用,更多的是人的因素以及部門之間的協調問題,僅僅依靠管理會計一家來做,困難是很大的。
    4、內部轉移價格的確定。前已論及,管理會計特別注重收益和成本的配比,因此,恰當的內部轉移價格對於提高管理會計的運行效果而言;至關重要。然而,銀行內部各個單位和部門之間發生的轉移行為,並不像真正的市場行為一樣有一個客觀的交易市場存在,導致內部轉移價格的確定相當主觀,有時甚至是不合理的。對銀行來說,內部轉移價格的確定主要涉及內部資金轉移調撥定價和間接費用的分配兩大問題。當一個管理會計系統真正運行起來的時候,每個單位和部門出於對自身業績考核的考慮,都會關注每一項交易的收益和成本情況。顯然,不論是內部資金的轉移,還是間接費用的分配,都會直接影響考核單位的經濟利益,在這個問題上是很難有非市場性的行為可言的。內部轉移價格確定的實質是資源的合理分配。對於商業銀行來說,資源配置還涉及資本(營運資產)的分配、非盈利性資產成本的分配以及壞賬準備金的分配等問題,它們中的每一個都是重要而棘手的。
    二、商業銀行推行管理會計的重點
    當前,在我國商業銀行中全面推行管理會計突出這樣幾個重點:
    1、“一級法人、分級管理”體制下激勵約束機制的完善。“一級法人、分級管理”是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普遍採用的管理體制。按照國內的實際情況,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這種體制依然是我國商業銀行管理的主流體制。由於管理權距加長,造成普遍的"代理人"問題是這種體制的一大特點,具體而言,就是代理人利用其信息優勢,或者隱瞞利潤、虛報費用,或者賬外經營、資金體外循環,或者消極管理、不負責任等等。推行管理會計工作,既不能推翻這種分級管理體制,也不能坐視種種“逆向選擇”或“道德風險”行為,任其蔓延。因此,強調商業銀行管理會計中的“代理人”問題,完善信息的收集、報告和檢查制度,將管理會計信息與分級管理結構、激勵約束制度結合起來,建立以管理會計信息為基礎的利益協調和“整合”機制,是當前推行商業銀行管理會計的重點之一。
    2、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國際通行的資產負債管理制度也最終會在我國的商業銀行業得到廣泛的套用。為了迎接這個時期的到來,建立健全目前的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制度,積累經驗以提高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水平,顯得非常必要。這也因此構成推行商業銀行管理會計工作的一個重點。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是對利率、流動性和資本充足性風險的管理。為了配合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商業銀行管理會計在加強預算控制、提高預測水平、強化成本管理的同時,要特別關注有關利率風險、信貸風險、流動性狀況的信息,做好利率決策、信貸資產分配的輔助決策工作,將分支機構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工作成績納人業績評價的範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