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新型管理會計在國有商業銀行的套用及延伸

  隨著世界經濟的一體化,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代到來,國有商業銀行面臨著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的競爭挑戰,尤其是在資訊時代和管理科學現代化的今天,銀行業的經營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3c力量即——顧客化(customers)、競爭化(competition)和變化化(change)正在驅使當今金融企業逐步走向一個陌生的境地,面對這樣非常複雜的立體信息環境,在國有商業銀行的今後發展過程中,比利潤更重要的是市場份額,比市場份額更具有意義的是競爭優勢,而比競爭優勢更具有深遠影響的是發展的核心能力。

當今,國有商業銀行為了抵擋外資金融機構強烈的衝擊浪潮,僅僅外抓重點行業、重點客戶、重點產品和重點地域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加強內部管理。如何做到內部對財務的合理性、效率、標準和程式進行真正分析研究和把握,把創作價值的責任和權利有效地分解落實到位,利用信息確定項目、部門、產品和客戶的盈利能力,建立起一個信息靈、反應快、效率高、質量好,能夠和國內、國際金融同業們齊頭並進的現代化商業銀行,關鍵是引入新型管理會計。
一、引進作業“價值鏈”管理會計——作業成本核算和作業管理
國有商業銀行實施作業成本就是要把銀行看作為最終滿足顧客需要而設計的“一系列作業”的集合體,形成一個由此及彼,由內到外的作業鏈。每完成一項作業要耗費一定的資源,而作業的產出又形成一定的價值,轉移到下一個作業,逐步推移,直至最終把產品提供給銀行外部的顧客,並滿足他們的需求。最終產品作為銀行一系列作業的集合體,凝聚了在各個作業形成而最終轉移給顧客的價值。因此,作業鏈有時也表現為價值鏈,作業的推移,最終形成轉移給國有商業銀行外部顧客的總價值。從顧客那裡收迴轉移給他們的價值,形成國有商業銀行的收入。收入補償完成各有關作業所消耗的資源的價值之和後的餘額,稱為從轉移給顧客的價值中的盈得利潤。
作業管理就是要索本求源,因為並不是所有的作業都刻意增加轉移給顧客的價值,所以國有商業銀行作業管理就是要儘可能的消除不增加價值的作業,對可增加價值的作業也要儘可能的提高其工作效率,減少完成他們的消耗,提高可從顧客收回的價值,因此,如果國有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深入到以作業為基礎的管理,以作業為起點和終點,不斷的改進、最佳化自身的價值鏈,比目前以產品為起點和終點在層次上就大大最佳化了,從而使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在當今國際化大市場中的競爭力會發生質的改變和加強。
二、建立和完善企業核心能力培植的管理會計——綜合業績評價制度
國有商業銀行建立綜合業績評價制度就是將結果(利潤和現金流量的財務目標)和原因(顧客和員工的滿意度)聯繫在一起,從財務維度(financial)、顧客維度(customers)、企業內部流程(internal   business   processes)、學習和成長(learningandgrowth)等四個方面全面評價經營業績戰略實施系統。其綜合業績評價基本框架中財務維度是最終目標,顧客維度是關鍵,內部流程是基礎,自身的學習和成長是核心。而核心培植是一個動態過程,想要永遠保持其核心能力,就必須依靠企業不斷的學習和成長,才能持續改善企業的內部業務流程,更好的為顧客服務,從而實現國有商業銀行最終的財務目標。
1、財務維度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商業銀行所有的改善都應該面向財務目標。(1)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利潤依然是國有商業銀行的財務目標。因此,財務會計依然是財務維度的重要內容。(2)鑒於利潤作為財務目標的缺陷以及國有商業銀行處於不同發展階段,其財務目標不同,現金流量優勢比利潤更為重要。因此,必須輔之以現金流動會計。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年財務會計與現金流動會計將在各自的領域發揮作用,但是兩者相結合,從戰略的高度和國有商業銀行核心能力層次上看,“效益”應該分為直接效益、間接效益和無形效益在內的全方位效益,而不是狹義的經營活動中狹義的財務效益。
2、顧客維度
國有商業銀行想要獲取長遠的、出色的財務業績,就必須創造出受顧客青睞的產品或服務。如何使顧客滿意關鍵在於產品的質量。質量由顧客認定,是顧客對銀行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所感知的優良程度。因此國有商業銀行應該格外關注以下幾個方面:(1)、顧客需要什麼,何時需要以及如何需要,顧客是質量概念的核心。實際上,對顧客的關注就是對市場及市場戰略的關注。毫無疑問,企業市場戰略會對利潤產生影響。國有商業銀行必須關注“市場份額”、“顧客留住率”、“顧客獲得率”、“顧客滿足程度”、“顧客給銀行帶來的利潤”等指標。通過市場戰略對利潤的影響的研究可以診斷自身在市場的競爭地位。(2)如何權衡質量與成本之間的關係(3)、產品生命周期成本。顧客的需求日益縮短,銀行對成本產生的根源及其結果的考察必須超越生產階段,拓展到整個產品的生命周期。(4)、環境管理,在21世紀,銀行的產品不僅要有顧客觀念,而且還要有環保觀念。因此,質量不僅對銀行及其顧客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社會也具有重要意義。可持續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目標。任何銀行如果其產品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目標(比如產品質量的環保標準認證),就不能生存。從國有商業銀行內部的角度看,不僅要確認、計量和歸集環境成本,而且要注重投資成本效益和環境業績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