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財務預警的實證分析

摘要: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財務失敗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因此,完善財務預警系統,需要加大宣傳貫徹《會計法》和制訂會計準則的力度,建立新的評價指標衡量上市公司業績,改進財務預警方法,在財務危機到來之前向企業管理當局發出信號,可使其及時改善生產經營,以延長企業生命。
關鍵字:財務失敗;財務預警;實證分析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217(2001)06-0083-05
1994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公司法》規定:公司最近三年連續虧損,由國務院證券管理部門決定暫停其股票上市,虧損情形在限期內未能清除,由國務院證券管理部門決定終止其股票上市。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於1998年3月16日頒布了《關於上市公司狀況異常期間的股票特別處理方式的通知》,要求證券交易所應對“狀況異常”的上市公司實行股票的特別處理(special treatment,簡稱st)。目前,滬深兩市共出現近50家特別處理公司。簽此,上市公司的管理當局迫切需要建立一個能預先發出危機警報的財務分析系統,以幫助避開或化解可能出現的財務危機。
一、主要財務預警模型簡述
財務失敗是指企業因財務運作不善而導致財務危機潛發的一系列動態結果。財務預警是以企業的財務報表、經營計畫及其他相關會計資料為依據,利用財會、統計、金融、企業管理、市場行銷理論,採用比率分析、比較分析、因素分析及多種統計方法,對企業的經營活動、財務活動等進行分析預測,以發現企業在經營管理活動中潛在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並在危機發生之前向企業經營者發出警告,督促企業管理當局採取有效措施,避免潛在的風險演變成損失,起到未雨綢緞的作用。
企業存在的目的和價值就是以其所掌握的經濟資源去創造最大的財富,實現資產的不斷增值。建立財務預警系統要求企業千方百計改善經營策略,提高管理質量,減少或避免財務失敗的出現。銀行通過這樣的預測,可以考察貸款風險,防止壞賬發生;投資者也可以在證券價格大跌之前就獲得財務風險的警報,及時撤走資金或審慎投資;審計師可以準確判斷企業的經營狀況避免因未能正確披露其經營失敗而招致的法律訴訟;公司經理人員越早獲得失敗信號越可以減少其在會計、審計、律師等方面所支付的費用;面對於那些準備借“殼”或買“殼”上市的公司,在尋找重組公司時,財務預測也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主要通過對上市公司的考察來研究財務預警。由於國內證券市場的發展歷史很短,有關財務危機預測的研究較少,而國外的證券市場由來已久,關於經營失敗(或者說是破產)預測的研究相對成熟,這裡介紹幾種主要的預測方法:
(一)單變數分析法
最早運用統計方法研究公司失敗問題的是美國的比佛(beaver,1966),對於財務失敗,他不僅僅狹義地界定為破產,還包括“債券拖欠不履行、銀行超支、不能支付優先股股利等”。他首先以單變數分析法發展出財務危機預測模型,使用5個財務比率分別作為變數對79家經營未失敗公司和79家經營失敗公司進行一元判定預測,發現(現金流量/總負債)財務預測的效果最好,(淨利潤/總資產)次之,在失敗前5年可達70%以上的預測能力,失敗前1年更可達87%的正確區別率。其中,“現金流量”來自“現金流量表”的三種現金流量之和,除現金外還充分考慮了資產變現力,同時結合了企業銷售和利潤的實現及生產經營狀況的綜合分析,這個比率用總負債作為基數,是考慮到長期負債與流動負債的轉化關係,但是總負債只考慮了負債規模,而沒有考慮負債的流動性,即企業的債務結構,因此對一些因短期償債能力不足而出現危機的企業存在很大的誤判性。“總資產”這一指標沒有結合資產的構成要素,因為不同的資產項目在企業盈利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同的。這不利於預測企業資產的獲利能力是否具有良好的增長態勢。單變數分析法雖然簡單,但卻因不同財務比率的預測方向與能力經常有相當大的差距,有時會產生對於同一公司使用不同比率預測出不同結果的現象,因此招致了許多批評,而逐漸被多變數方法所替代。
(二)z分數模型
最早運用多變數區別分析法探討公司財務危機預測問題的是另一類美國學者奧曼(altlan,1968)。他將若干變數合併入一個函式方程:
z=0.012x1+0.014x2+0.033x3+0 006x4+0.999x5
x1=(期末流動資產-期末流動負債)/期末總資產
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總資產
x3=息稅前利潤/期末總資產
x4=期末股東權益的市場價值/期末總負債
x5=本期銷售收入/總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