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固定資產特殊業務的稅務處理

    一、視同銷售業務的涉稅處理 

在一般情況下,企業視同銷售業務應納的增值稅和消費稅,應借記“在建工程”、“應付福利費”、“長期股權投資”、“應付股利”、“營業外支出”等,貸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應交稅金——應交消費稅”。但對按規定應納的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以及應納的企業所得稅不能直接的記入相關帳戶。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是以實際繳納的“三稅”之和為依據的,一般按月計算交納,若本月 發生視同銷售業務的當月應交增值稅為負數,該筆業務就無需計算。同理,由於所得稅僅對全年利潤經納稅調整後為盈利的企業徵收,並且實按年計征。因此,若當年應納所得稅額為負數,則無需對視同銷售業務計算所得稅。那么對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的調整方法宜採用“同口徑”比例分攤法,而所得稅的調整不宜採用此方法。因為企業所得稅很有可能全年所得額小於該筆業務的所得額,故可對該類事項實現所得額先按33%的所得稅率計算未來預計應交的所得稅,暫記入“遞延稅款”待年終再進行調整。


[例]某公司2000年4月某工程項目領用該企業自產產品100件,該件產品成本1000元,公允價值每件1500元,增值稅率17%,城建稅率7%,教育費附加徵收率3%.會計處理為:

領用時:

借:在建工程125500

貸:產成品 1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25500

月末按比例計算分攤在建工程應負擔的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並計算視同銷售業務預計應交的企業所得稅。若本月銷項稅額合計為255000元,本月進項稅額合計155000元,則:

本月應納增值稅額=255000—155000=100000元

本月應納城建稅額=100000×7%=7000元

在建工程應分攤的城建稅=視同銷售應納銷項稅額÷本月銷項稅額合計×本月應納城建稅=25500÷255000×7000=700元

本月應交教育費附加=100000×3%=3000元

在建工程應分攤的教育費附加=視同銷售應納銷項稅額÷本月銷項稅額合計×本月應交教育費附加=25500÷255000×3000=300元

應計入損益的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合計=7000+3000-700-300=9000元

視同銷售業務應調增應納所得稅額=(1500—1000)×100—700—300=49000元

視同銷售業務預計應交所得稅=49000×33%=16370元 

月末作會計分錄為:

借:在建工程(700+300+16370)17370

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90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城建稅 7000

其他應交款——應交教育費附加3000

遞延稅款1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