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資格考試輔導:內審的建設作用

 內部審計的功能在於防護和糾正錯弊、提高管理水平。審計的定位在於促進和提高企業的內部控制水平。結合目前內部審計工作的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種觀點:

 協助建立內控系統

內審機構應將自己視為企業的一種資源,在幫助管理當局更有效地達到預期控制目標的過程中發揮作用。內部審計師應利用熟悉本單位情況的優勢,定期對企業經濟活動進行監控,找出薄弱環節,提出改進意見,幫助企業建立符合自身特點的內控系統。實現從簡單的‘實施審計’向‘幫助創建一些程式,以期達到組織成功所需要的內部控制水平’的轉變。
例如:對經濟契約的審計應是一種過程審計,或者可以理解為對經濟契約簽訂內部牽制過程的審計。內審機構必須對契約事項的經費來源、契約洽談的參與人以及各人對契約簽訂的影響程度、契約的初步意向、讓步程度及原因、競爭對手的產品質量和價格狀況、與會記錄、契約表決事項等等進行審計和記錄。缺少這些事項的審計,對於經濟事項(如機器)性能、價格並不在行的審計部門來說是毫無意義的。也只有這樣,才能找出薄弱環節,提出改進意見,幫助企業建立符合自身特點的契約內控系統。

 充當參謀、監督內控
 
現代內部審計是為加強內部控制制度、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服務的,內部審計在企業管理中扮演“參謀”、“助手” 角色,主要職責是檢查和評價企業組織的內部控制系統的恰當程度和有效性以及在完成所指派任務時的執行效果,監督內部各部門全面貫徹管理當局的管理意圖,以確保企業整體目標的實現。
企業內部控制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系通過納入管理過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動實現的。因此,要確保內部控制制度被切實地執行且執行的效果良好、內部控制能夠隨時適應新情況等,內部控制就必須被監督。監督是一種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評估內部控制執行質量的過程。監督可通過日常的、持續的監督活動來完成,也可以通過進行個別的、單獨的評估來實現,或兩者結合。 

 重視審計風險

在審計方法上,從主要審計靜態事項向監督檢查經營活動的全過程深化,並採取以內部控制系統為主導的管理導向審計與業務為主導的風險導向審計相結合的審計方式,儘可能做到規避風險,提高審計質量。控制和防範審計風險將成為整個審計戰略創新的主題。

充分利用審計結果

內部審計是管理與再管理,監督與再監督的有機結合,它既是現代經濟管理的客觀需要,也是企業完善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必然結果。因此,能不能充分套用審計結果,是決定製度存在的關鍵所在。如建立審計執行反饋制度、審計結論檢查制度等等。

如:審計信息在集團內部有關企業公開化,有利於相互交流經驗、采長補短、彌補不足,亦是管理經驗和問題公開化。也有利於審計人員樹立審計風險防範意識,提高審計業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