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對評估行業認識的角度看待評估風險

近年來,隨著涉訴案件的增加,評估行業的風險意識得到了很大提高。“風險猛於虎”的概念在許多評估機構、評估師的頭腦中已經形成。為此,評估機構和廣大評估人員都在探討並採取切實措施努力規避評估風險。本文擬避開討論具體的評估風險防範措施,而從另一個角度即從評估行業定位著手進行討論,以引出一個評估行業管理者、執業者和評估報告使用者都應當高度重視的結論:評估行業的定位不清是評估行業所面臨的最大風險,這是我國當前評估行業進一步發展過程中所不可迴避的必須解決的問題。

所謂風險就是不確定性,在社會活動中風險是無所不在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每個評估機構和評估師努力控制、避免風險,將評估業務的風險降到最低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但在評估行業沒有恰當定位的背景下,任何評估機構或評估師降低風險的單獨努力都是很無力,因為評估行業的定位和作用並沒有被我們的客戶(評估報告使用者)、政府部門、法務部門乃到社會公眾以一種清晰的方式予以認同。在這些部門和人員不能合理地理解、使用評估結論的情況下,評估機構和評估師即使做了充分披露和必要引導,導致誤用或錯用的可能性仍很高,因此評估風險無法得到根本性的降低。

將評估作為一種行業或產業的提法在我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嚴格意義上這只是日常行文和表述方式的體現,我們並沒有從經濟學的角度去充分認識評估行業。麥可·波特在其著名的《競爭戰略》一書中指出,所謂行業就是指提供相同或相似產品的企業集合。電腦行業或電視機行業都是典型的行業,其提供的產品的內涵與外延、功能與使用範圍等不僅是生產者追求的目標,也為消費者熟知並能正確運用。任何一個行業都需要做到供需平衡,作為供應者,產品的生產者應當分析需求方的需要,應當設定相應的產品標準並生產高質量的產品,並清楚地將產品性能告知需求方,必要時還需要根據需求方的要求修改或調整產品標準。而需求者(購買方)也應當充分認識(至少是被告知)所購買產品的性能和使用範圍和方式,進而合理有效地使用該產品。只有這樣才形成均衡的產業,需求者能夠真正有效地滿足其需要,而會對該產品形成持續的需求,繼續維持這個行業。

作為一個服務性行業,評估行業提供的產品是什麼?不同企業(機構)所提供的產品是否具有相同或相似性?這些產品的功能和使用範圍是否被客戶或社會公眾充分認知?如果仔細分析一下我們評估行業的現狀,應當說各方面對產品的功能(作用)始終是含糊的,不僅評估產品的使用者對此認識模糊,就連我們提供者也不是很清楚。評估委託者和評估結論使用者在委託評估業務和使用評估報告時對評估的認識是模糊的,不同的人對評估結論能在相關決策行為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有不同的理解。而我們評估行業在提供產品時也不是很清楚該新產品究竟應當如何使用,因而在引導使用者方面也就很無力。這就必然導致了委託方和使用者在使用評估報告時誤用(無意或有意甚至惡意誤用)評估產品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對評估服務不滿甚至於提起法律訴訟的可能性居高不下。這就是筆者認為當前單個評估機構和評估師降低評估風險的努力收效不大的原因。

具體說來這一問題就回到近幾年來我國評估界已經開始謹慎涉及的一個問題:資產評估到底起什麼作用?是供當事人進行相關決策時參考的依據即諮詢作用,還是具有鑑證作用(雖然對鑑證並沒有完整定義)在當事人決策時必須或應當採納?有相當一部分評估機構在承攬業務時作出許多承諾,諸如“經過我們的法定評估後,你們就可以根據評估結果進行調賬、交易、投資……”一旦評估服務完成後當事人在使用評估報告過程中遇到麻煩時,評估機構則宣稱“我們的評估結論僅供你們參考。”這種評估作用資產評估風險與防範中的不定性或雙向可選擇性從某種意義上說,對單個評估機構或評估師是有利的,既有利於承攬業務又有利於推卸責任。但這種評估(產品)作用的不確定性對評估行業而言是極其有害的,最終將影響整個評估行業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