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破心靈束縛,超越考試錯位

石銳同學的成功在於她在考試失利後能夠通過意志的調控作用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讓考試失利的陰影干擾自己的頭腦,能夠心理自救,保證考試順利進行。

意志的這種調控作用需要磨鍊,需要教育、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更需要個人的主觀努力。在平時的學習中,要以面對重大考試的心情去面對每一次小測驗,降低對重大考試的過高期望。同學們還可以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體驗如下一個實驗:

當你出現緊張的時候,學習效率會下降,平時一個小時做10道題,現在只能做5道題了,這時候你告訴自己:我就是這樣,肯定會緊張的,我控制不了。然後你就用這50%的效率答題,答著答著,情緒的過程就會起作用,慢慢你就恢復到60%的效率,進而80%,100%,甚至120%的超水平發揮。相反,如果你不是這種態度,而是一直提醒自己趕緊放鬆,要不就完了,考不上大學了,那么,你就越來越緊張,反而成了40%,30%,繼而20%,10%,甚至連一道題都答不出來。

只有經過磨鍊後的考生才能具備那種處變不驚的能力,才能善於控制排除各種內在、外在的干擾,真正挑戰自我、戰勝自我,在考試中發揮最佳水平。

第二招:自我悅納

自我悅納,就是自己對自己的一切不但要充分了解,正確認識,而且還要坦然承認,欣然接受。實際上,一個人自己怎樣看待自己,比他真正是怎樣一個人顯得更重要。心理健康要求對自己保持一種接納的態度,而且是一種愉快而滿意地接納自己的態度。考試中自我悅納,就是相信自己能夠考好,同時對考試中的困難有充分精神準備,踏著輕鬆的節拍走進考場。

暗示的力量在考前準備中非常重要,在平時的考試中,要對自己多進行成功暗示。自己認為能做的往往做得最好。

在考試前幾天,用一句自己編的鼓勵自己的語言,每天晚上睡眠前默念幾遍。一旦腦中擔心考試的念頭出現,馬上就自己鼓勵自己。勵志的語言大致是:“我有信心考好”“我一定能考出我的水平”“我早就準備好了,就等這一天,我喜歡考試”。通過這樣的聽覺渠道、言語渠道,反饋給大腦皮層的相應區域,形成一個多渠道強化的興奮中心,能有效地抑制你的緊張情緒。但要注意,暗示語要具體、簡短和肯定,應該是正面鼓勵自己的話,絕對不能出現負面的話,如“我不要怕”“不要緊張”“我很笨”“我不可能成功”“我肯定會失敗”等。

XX年我班上的陸丹同學因為幾次模擬考語文都考砸了,曾泄氣地對我說:“其實我語文的基礎很差,寫作的思緒也很混亂。”我告訴她:“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個人身上總有長處和短處的,在我看來,你的語文功底很好,字寫得好,領悟能力強,寫作有文采,這是你學習語文的長處。把知識系統化地整理一下,你一定會成功的。”我對她的信任感動了她,給了她一個積極的刺激,調動了她的自信心,使她找準了自我的位置。聯考前,她曾很自信地告訴我:“準備得很充分,應該沒有問題。”最終她的語文考出了125分的成績,發揮了她應有的水平。

陸丹同學的自我概念在我的暗示下終於形成,自信使她處在良好的情緒狀態下進行考試,所以能把應有的水平發揮到最佳狀態。 

第三招:自我放鬆

在一種特別的放鬆中,我們的大腦最開放,最能接受進來的信息。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最佳的學習狀態”,它出現於心跳、呼吸頻率和腦波流暢的同步之間,這時身體是放鬆的,而頭腦注意力集中並準備接受新的信息。

達到這种放松狀態的最通常方法是深呼吸、聽音樂等。音樂是通向記憶系統的高速公路。特定的音樂,比如古典古箏曲《出水蓮》、班得瑞的輕音樂《雪的夢幻》等,這些音樂的節拍能幫助你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