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破心靈束縛,超越考試錯位

考試動機與考試成績的關係也是如此。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動機的強度與應試能力之間呈現倒“u”字形的關係。動機過弱,把考試看得無所謂,當然不能激發積極的考試行為;但動機過強,把考試看得過分重要,要求自己必須得多少分,反而會影響考試情緒的正常發揮。因此,同學們對考試成績應該有一個適當的期望值。

周穎同學由於平時頗受老師的讚賞,父母對她也很有信心,她怕“有負眾望”,在這種壓力下,形成“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心理。在這種心理支配下,想考好的動機過於強烈,干擾了她解決問題時需要的思考力和記憶力,結果導致發揮失常,考試成績自然不理想。而幾次考試失利後,她就容易建立起消極的條件反射,十分擔心再次考試的失敗,可越是怕失敗,心理狀態越不穩定,反而越容易失敗。

意志脆弱

我國古代寓言中有一則“爭先恐後”的故事,講述的是一位國王很羨慕自己馬車夫驅車趕馬的瀟灑風姿,提出向其學習趕車的本領。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後,大王提出要與馬車夫比賽,但國王三次全輸。國王認為馬車夫愚弄了自己,欲斬馬車夫。馬車夫申辯說:“大王之輸不在於駕車技術而全在於患得患失而心不專也。我趕車時,全神貫注於馬,當馬跑慢時我就揮鞭驅趕,當道路不平我就拉緊韁繩,儘量注意操作的要領。大王則不然,比賽中您不注意自己的馬車而專注於我,當您領先時,陶醉於周圍的歡呼,回顧我距您之遠近;當您落後時,氣怒於鼓鑼急催,揮鞭抽馬,爭先恐後,全不計路之曲折,馬之姿形,焉有不輸之理。”

寓言中的大王以帝王之尊而不願負於馬車夫,擔心一旦賽輸會丟失面子。正是這種過重的自尊心導致他比賽的緊張,注意力的分散,動作的變形,影響到正常水平的發揮。

意志所起的作用有兩個,首先是對外部活動的調節作用,其次是對人的心理狀態的調節作用。意志堅強者具有較強的自我心理調控能力,在不同的外界因素,特別是遇到不利因素時,具有自我調控意識,會採取有效的調控手段,使自己心理狀態不致受到損害或迅速恢復到正常狀態。

然而,同學們在考試中常常缺少這種能力,過度敏感,顯得意志脆弱。有的同學在考試中捨不得放棄,不能從大局出發,糾纏於某些難題上,顯得心浮氣躁。如趙歡同學,面對輕微的失敗,方寸大亂,他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那兩道分數並不可觀的難題上,置會做的題目於不顧,最後的失敗也就可想而知了。也有一些同學對考試中的刺激,如一些噪音,其他同學的考試情況等敏感性高,產生過強的反應,以至影響考試情緒。就如廖秦琴同學,因為一點小事而不能自已,他在產生不良情緒時不能適時進行調控,從而使智力活動展開受影響。這些考試的錯位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意志脆弱。

攻略:“考試錯位”四招超越

事實上,一個人的水平不能在考試中正常發揮,原因可能不是單一的,有時是上述幾種因素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結果。動機過強會導致焦慮,一旦產生焦慮情緒,心理的自控能力自然降低,因此,面對“考試錯位”現象,同學們一定要在平時的學習、考試中注意培養自己良好的心態。

第一招:自我克制

考入北大生命科學系的石銳同學在考數學強項時,居然來不及算完最後幾道大題。而她的弱項物理奪取了95分的高分,“非優勢項”化學又奪取了94分的高分。

據媒體介紹,石銳同學之所以能在強項科目失利後再奪高分,是由於她平時練就了處變不驚的能力,數學考砸後,幾乎一點兒事也沒有,美美地睡了午覺。進入下午考場前,她又走到數學老師面前,將心理坦誠相告,漸漸地,心中的陰影一掃而空。她以前所未有的輕鬆狀態走進自己的弱項科——理科綜合的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