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物——松下幸之助

參觀制材所完畢,恰好是下午五點多。u氏講了很多關於今日所見之事,然後告訴松下:“松下先生,你大概明白了宗教是多么能夠影響人心了吧。現在各地方都有可恥的勞資糾紛,一再反覆地發生。一般事業界的人事問題、思想問題,都使得人心惶惶。在如此的時代,要使精神有所寄託,然後再發展事業,而宗教教育是非常有力量的。”,“這對指導員工的思想也很有效果。常常鬧勞資糾紛的某工廠經營者,自從信仰宗教以後,勞資糾紛便減少了很多,勞資關係也因而改善,現在事業很順利地發展著。象這樣的工廠還有好多例子。松下先生,你的工廠因指導方針正確,所以並沒有發生任何問題。但是將來工廠擴大,員工也會隨之增加,人一多,自然就容易產生問題。松下先生,你現在的事業如日中天,所以,你從來沒有擔心過。但未雨綢繆,最好請松下先生今日就皈依宗教,事業會更順利地發展。” 他非常熱心地開導松下,但松下雖然感激他的誠意,但並不想馬上就成為信徒。松下在心裡把今天所參觀的設施、規模和制度以及所看到的信徒態度,這種種的一切,拿來和自己的事業相比較,腦海中顯現了許多東西。

在返家的火車上,松下坐在窗戶旁邊閉目沉思,思緒里縈繞著的是宗教的種種情形。今天所看到的盛況,真是壯觀。那種一絲不紊的經營,實在很了不起。那么多人快快樂樂地工作著,並且十分地認真、用心,不但自己快樂,也要別人一同快樂,實在是令人敬佩。他慢慢地想把這種使人樂意盡全力工作的經營方式,轉移到自己所經營的事業上來。回到家之後,思緒仍然不斷。到了三更半夜,他還是繼續思考著。將二者相較,宗教的事業重點乃在於開導有煩惱的人,令他們心安,是一種神聖的事業。而企業的事業是:生產人們生活上的必需品,所以這也是神聖的事業。企業的工作是“無中生有”,消除貧窮、創造財富,畢竟是一種很現實的工作。俗語說:“窮病最苦”。消除貧窮,可以說是最有意義的工作。為此而刻苦耐勞,生產再生產,便是企業的事業。我們人類的生活,必須是物質和精神並重,兩者缺一不可。就象車輪一樣,左右輪子缺哪一邊都不行。松下覺得,我們的事業,正如某宗教的事業,都是神聖的事業,並且也都是人類不可缺少的事業。想到這裡,松下的腦海中便出現了一股靈感:“我們的經營、我們的事業,可以把它經營到比某種宗教更為神聖、更為旺盛的境地。我們的事業絕對不能關閉或是縮小。若是關閉、縮小,那一定是因為事業經營不得當。經營不得當的經因是:有私心、脫離正軌、只為賺錢、因經苟且。我們一定要避免這些不正規的經營方式。那么,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神聖的經營方法呢?那就是:“自來水”。加工過的自來水是有價值的,今天偷竊任何有價值的物品,都會遭受處罰,這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識。儘管自來水是有價值的東西,但是如果有一個乞丐打開水龍頭,痛痛快快地暢飲一番,大概不會有人去處罰他。這是什麼道理呢?因為自來水很豐富,只要它的量豐富,偷取少許,可以被經諒。這個事實告訴我們:生產業者的使命,就是要把生活物質變成如自來水一般的無限豐富。無論多么貴重的東西,只要把量增多,價格便會低到幾乎等於是免費。做到這樣的地步,貧窮才可以消除,因貧窮而產生的煩惱,也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生活的苦悶,更會減少到零。以物質作為中心的樂園,再加上宗教的力量,獲得精神的寄託,人生就可以無憂無慮,逍遙自在了。真正的經營方法,是由今天的參觀獲得的啟示中發現的。松下反省道,到目前為止,他的的經營完全依照商業習慣,而且一直都沒有發現有什麼不對。從今以後應當依照真正的使命去經營。松下電器經營的光明大道,便是如上述所述,走向消除貧窮之路。在得到了這個結論以後,松下突然感到雄心萬丈。松下對自己的事業充滿熱情,他常因有新的創意,或是突破了經營逆境,而有一股興奮和驕傲的喜悅。然而,直到今天才了解真正的使命,心情便更加激動,這種心情是以前所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