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物——松下幸之助

參議院議員中村銳一說:松下先生會被實業界稱為“神”,大概是因為他以實益性去說服人。 大阪人不喜歡管恩斯如何、加爾布雷斯如何;他只是以電腦般的察覺力,用平實易懂的話來談:“要怎樣賺錢呢?”等等。同樣是刻苦成功的人,松下先生絲毫沒有自誇的高論,而且他那種人格自然流露無比的說服力,是無法模仿的。或許是關西腔的柔和、率直,會使人產生“對這人可以放心了吧”的想法。這無比的說服力,或許就是基於他“讓我們站在同一邊,肩並肩地談吧”這種根本哲學

主教大學教授野田一夫認為:松下先生是個人情家,又是個合理主義者。我曾問過幾位松下員工被降級的感覺,竟然都一致回答:“這是我自己的錯誤。也幸虧松下先生給我重新再起的機會。”這不單可看出他的處罰能令員工心服口服,他不埋怨、不推卸責任、懂得感恩的精神,也感染了員工。有人說:“松下先生最偉大的,就是不露偉大的神氣。”我也有同感。但我覺得事實上,松下先生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偉大的,所以,言行舉止才會那么得體自然,甚至可形容為“純真”。

松下幸之助的信仰與經營

信仰屬於宗教和道德領域,表面看來與經營無關,但松下從其人生觀出發,把自己的信仰與經營聯繫起來。他的這種認識對我們有很深的啟發意義。從創業開始,松下每年增加業務部門。到了一九三一年年底,除了一般電器配線器具以外,電熱部門、收音機部門、電池燈部門、乾電池部門,製品總數已超過二百多種,在經濟不景氣當中,松下公司很順利地繼續發展,令業界都感到很驚奇。松下全體員工也在這不景氣當中,非常努力地配合公司,增加生產,不知不覺中,養成了一種奮鬥不懈的松下精神,這是最讓松下感到欣慰的一件事。在最近的這二三年間,突破不景氣的寶貴經驗,給員工們帶來的抓住機會的教育,效果很好。俗語說“百鍊成鋼”,松下對此也有同感。他常常把親身的體驗,在指導店員時告訴他們,勉勵他們。所以,松下電器的店員,個個都有很好的敬業精神,常常被外界人士嘉許。松下認為,要把店員訓練成一個能夠獨挑大樑,有膽識、有魄力、能擔當的人,有很多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讓他們面對困難,能夠勇往直前地打破逆境,獲得刻苦奮鬥的體驗,這便是最好的訓育方法。可是,不論怎么說,公司經營困難重重,畢竟不是一件好事情,再說,若遇到那樣的困境,也該算是經營者的失敗。松下指出,經營在任何情況之下,都要以能夠使它儘量順利為經則。從這個角度來看,利用經營困難的時刻訓育店員,並不是件好事情。在順利的環境中,仍然要訓練店員克服困難,才能使店員成為獨當一面、有作為的人才。凡是欣欣向榮的商行,都有他們自己的特色。能夠有機會接受那種特殊訓練是幸運的。要接受前述那樣的訓練,需有相當的悟性和誠意。松下欣慰地說,幸虧本公司這一點做得很成功,希望各位繼續努力,使松下的傳統精神,能夠發揚光大。

公元一九三一年匆匆過去,接著就是一九三二年年底,日本政府犬養內閣成立。接著政府公布了黃金輸出禁令,財經界人士個個面露喜色。由於政友會內閣的積極政策,不景氣的情況,已略有好轉。松下因為看到內閣改組,業界因而有了一線曙光,便下定決心,今年更要努力經營。就在此時,經銷商u氏很正經地對松下說:“松下先生,說實在話,我自從幾年前開始,樣樣不順利,不幸的事情連續發生,使我很頭痛。我的某位朋友一直勸我信仰宗教,那位朋經常帶我去聽教理。起初,我實在不怎么感興趣,半推半就地去聽了一二回,慢慢地產生感謝之念,才知道我以前對事情的看法,完全是錯誤的。以前什麼都不順利,是應該的。而現在的我,對任何事情都心懷感激。以前令我暴經的事,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可笑。心胸突然變得開朗,不安的心情也已消失得無影無蹤,每天都能快樂地工作。後來,去參拜的次數愈來愈多,對自己能夠信仰宗教感到非常的愉快。店裡的生意也愈來愈順利,這才使我領悟到,人生是很有意義的。以後我繼續信仰,同時參加了教義的講習。“我一心一意,想把我的快樂分享給別人。松下先生,你現在很幸福,你是企業界的成功者,看到你的經營作風,再透過你的製品,感到你是我的知己。我從心底里對你的人格非常景仰。以你這樣的年紀,就有這樣的成功,未來你的錦繡前程是無可限量的。我覺得象你這樣的人,能夠對企業界真正地貢獻自己的心力,必能有更大的發展才對。所以與你並不熟悉的我,才冒昧地跑來拜訪你。“象你這樣的人,若能走上信仰之路,以宗教的信念去推進你的事業,一定會如虎添翼,獲得更高層次的成功。也許你現在並沒有任何令你困惑的事,我們能夠互相認識,也算是有緣。更何況我能當你的經銷商,與你才能有更進一層的認識,這不是'緣上加緣'嗎?因此我來勸你信仰宗教,把我的快樂分享給你,請你好好考慮,最好和我一同去參拜一次。好嗎?”他的表情那么平靜、懇切、熱情,說的話又那么虔誠,使松下覺得信仰一定是件很好的事,同時也替他高興。可是,松下並沒有立刻產生想要信仰的念頭,也不想去參拜。松下從小至今對任何宗教都沒有發生興趣,只不過認為宗教自有其存在的必要而已。於是,松下回答他說:“你的親切勸說,我很感激。不過我不能立刻接受這種信仰。如果將來有緣的話,再聽聽你的開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