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指數”食物非多多益善

本報訊 本版曾在去年11月13日登出《糖尿病患者可輕鬆吃主食》,指出碳水化合物含量完全相同的食物進入人體後,引起的血糖反應是不同的,選用血糖生成指數(GI)低的食品如黑米、大豆、牛奶等,既可控制血糖又可防止肥胖。文章同時列出幾十種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數以供參考。文章見報後,許多讀者來信來電,要求了解更多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數。最新一期的《大眾醫學》稱,目前,我國常用食物血糖生成指數分析工作已初步完成,並指出按“指數”吃飯應避免三個傾向:

低“指數”食物多多益善 按“指數”選擇食物的前提是平衡膳食,而不能因為低“指數”食物好而不加限制,否則很可能造成飲食控制失衡。對大多數糖尿病患者來說,首先應解決如何做到平衡膳食、合理安排飲食。

低“指數”食物也應加以限制

“指數”越低的食物越好 應該說,不同類食品的營養價值沒有可比性,因此不能說血糖生成指數為18的大豆比血糖生成指數為40.8的老年奶粉好。選擇食物的關鍵是平衡膳食、食物多樣化,如果認為“指數”越低越好,並主要食用少數幾類食物,結果必然會導致食物單一化,對人體健康不利。

不能僅吃幾種低“指數”食物

事實上,不同食物混合進食後對血糖的影響也不同,而食物血糖生成指數表所列數據不能體現各種搭配的結果。因此,在選用不同種類食物安排飲食時,若特別喜歡食用某些高“指數”食物,此時可搭配食用低“指數”食物,這樣既達到食物多樣化目的,又有效控制血糖。

低“指數”食物能減肥 低“指數”食物不是減肥食品,但因其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食用後可產生飽腹感,並促進排便,因此有一定的保健作用。真正要達到減肥目的,關鍵是要控制攝入的總熱量。

正常人在維持體重相對恆定的情況下,並不需要刻意選用低指數食物。

什麼是血糖生成指數(GI)?

GI表示某種食物升高血糖效應與標準食品(通常為葡萄糖)升高血糖效應之比。GI值越高,說明這種食物升高血糖的效應越強。

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同的食物進入人體後,為什麼會引起完全不同的血糖應答呢?這是由於不同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在腸胃內消化吸收的速度不同所致,而消化吸收的快慢又與碳水化合物本身的結構、類型有關。此外,加工方式,如顆粒大小、軟硬、生熟、稀稠及時間、溫度、壓力等對GI都有影響。總之,越是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GI值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