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海歸身價低迷

  
中關村一家軟體公司月薪2500元招聘軟體工程師,沒想到引來“海歸”碩士的爭相競聘。  

留學兩年花費20萬換來月薪2500元  

這家企業在日前舉行的招聘會上,以月薪2500元招聘普通的軟體工程師,附加條件是“有留學背景者優先”。  

“原本是隨便寫的,卻沒想到真的有‘海歸’來,還是碩士,還同時來了3個。”這家企業的負責人感慨萬千,“在國外學習兩年,吃苦不說,學費、生活費少說也要20萬,總不會是為了回國打工掙這點錢吧?”  

高投入不能換來高產出,昔日“海歸”的光環仿佛一下子就熄滅了,這讓不少回國從業的“海歸”感到納悶。在英國進修3年剛剛回國工作的陳小姐卻對自己目前的境遇有比較清醒的認識:今天的北京早就今非昔比了,中關村就更是藏龍臥虎之地;在哪裡讀過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究竟能幹什麼、能幹好什麼!  

目前陳小姐就職於中關村的一家電腦公司,做銷售代理。“底薪不太高,但是要看銷售業績,有提成獎勵;銷售的過程中,可和你是不是‘海歸’沒關係。”  

對於“縮水”、“貶值”、“褪色”這樣的說法,陳小姐並不以為然,“雖然聽起來心裡不舒服,但是這是事實,就必須接受;中關村是個非常市場化的地方,一切都遵循價值規律。”  

專業從事軟體開發的書生國際的董事長王東臨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招聘時更看中應聘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經歷等綜合素質,其它的背景都只起到參考作用。  

中關村“海歸企業”註冊資金已達19億  

“在中關村,最講究的是物有所值,因為它已經是一個高度市場化的地區了。”中關村管委會人力資源處處長王立平表示,“企業關注的是人力資源成本和其性能價值比,在這一點上,無論海歸、自學成才、國內畢業生都在同一個平台上競爭。”  

關注“海歸”,就必須關注中關村。3年來,中關村科技園區留學人員創業服務總部已經累計接待來訪的留學人員16000多人次,平均每個工作日就有2戶留學人員企業註冊成立。到目前為止,園區已有留學人員創業企業1785戶,占園區高新技術企業總量的15%,園區的留學人員已有4900人,留學人員企業的註冊資金總額累計已經達到19億元,並引入了數百億元的項目研發合作資金,吸引和凝聚了4萬多高科技研發人才。由此表明,中關村已經成為“海歸派”歸國創業和就業的首選之地。  

“目前,來到中關村的‘海歸’大致有兩類,一類是精英型人才,帶著資金和技術,他們來到中關村的主要目的是創業;另一類是適用型人才,他們來到中關村是為了從業,就是找工作。”王立平認為,“雖然沒有國際化的資本和核心的技術,從業的‘海歸’同樣有他們的特點和優勢,比如語言上的優勢,比如國際化的視野;但是如果當初是抱有‘鍍金’想法的留學人員,顯然,‘海歸’的名片並不能讓他們成為招聘市場中的搶手人才。”  

國產MBA搶了“海歸”飯碗  

據統計,自1978年至2002年底,中國的出國留學人員達58萬人,到目前為止,15萬人學成歸國。去年,回國的“海歸”將近1.8萬人,比上年度增長47%。隨著國內企業對“海歸”的認識日趨理性,洋文憑與高薪、高職之間已經沒有必然的聯繫了。同時,“國產”MBA、EMBA的“產量”也在逐年增加,其實踐經驗、綜合素質以及國際化視野,並不比“海歸派”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的加盟,對於很多想“落腳”在外企的“海歸”造成了直接的競爭。  

“待遇縮水其實是市場機製作用下正常的回歸。如果說早期出國的很多人還算是‘人尖’的話,隨著國外教育機構的開放和日益激烈的生源競爭,一些國外高校的門檻和學費都一降再降,國外的部分教學機構也是良莠不齊,低門檻準入讓一些學習成績中下游的學生有了拿錢混張‘洋文憑’的機會。在某種程度上,這也造成了‘海歸’待遇的縮水。”王立平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一直以來,中關村都有著“鼓勵創業、容忍失敗”的精神。“很多留學人員都有在中關村學習和工作的經歷。”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夏穎奇說,“他們從這裡走向世界,他們也向這裡尋求發展;對於他們來說,中關村有天然的親切感和親和力,他們在這裡可以講各 地的方言去生活,也可以講各國的語言去工作,中關村都欣然地接納他們、歡迎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