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在筆端傳遞

牐牎凹沂櫚滯蚪稹保這句話里飽含著親情,寄託著思念和希望。
牐犎歡,現代社會中電話、網路的普及,書信似乎面臨成為“文物”的危險。從學校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以後,開始兩、三年中還經常寫信,給家人給同學。後來隨著工作的忙碌,自己小家庭的“包圍”,逐漸拉遠了和同學的情感距離,淡化了對父母的依戀,書信就慢慢被電話、簡訊所代替。
牐犈既患湓詒ㄖ繳峽吹揭輝蟣ǖ潰何浜嚎萍即笱新校區學工團委辦公室10月給全校4700多名新生布置了一道“親情作業”:每月給家裡寫一封家書。
牐犝飧齔議源於學校學工團委辦公室主任接到的一個陌生家長的電話:“孩子上學半個學期了,怎么連一封信也沒有?是不是在學校出了什麼事?”這個電話讓人能夠想像得出:父母為遠方求學的孩子每天牽腸掛肚,日夜盼望收到孩子的一封信,哪怕隻言片語,只要得到孩子的一點訊息,只要知道孩子平安,他們就會放心就會滿足。真是“兒行千里母擔憂”啊。
牐犝庀睢白饕怠比礎澳訓埂焙芏啻笱生。他們中很多人和家裡的主要聯繫方式是電話、簡訊或電子郵件、網路視頻,覺得沒必要寫信。也有一些大學生覺得父母的付出是應該的,對父母沒有什麼依戀,親情出現缺失。可是他們不知道,父母視兒女的信為珍寶。第一次接到孩子書信的爸爸、媽媽們,有的把孩子的信放在枕邊,每天晚上都要看一遍。他們也會把孩子的信珍藏保存起來,留下孩子成長的見證和美好的回憶。
牐牭比磺濁櫚拇遞是雙向的,父母對孩子的關愛,不僅體現在給孩子提供經濟上的支持,也需要通過心靈的交流,在精神上給他們溫暖和力量。這種親情的溫暖和力量融入到字裡行間,滲透進每字每句,對孩子來說也是非常可貴的,在心靈上有了依靠,在精神上成為向上的極大動力。曾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男孩從小父母離異,父母都不願承擔撫養孩子的責任,男孩跟年邁的奶奶生活。奶奶無力對他管教,男孩經常逃學,結交了一些壞朋友。奶奶去世後,他成為一個流浪兒,逐漸迷失了善惡觀念,參與盜竊等犯罪,16歲時被勞動教養。一位管教人員為了感化、教育他,想讓他父母來幫助他。但沒有找到男孩的父母,管教冒充他的母親每個星期給他寫一封信。一封封充滿愛的溫暖和關懷的信,慢慢融化了一顆冷漠的心,對親情的渴望、對愛的嚮往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使孩子迷失了方向的心靈重新找到方向,看到光明,找回了失去的溫暖感覺。就這樣一封封滿含深情的信挽救了一個迷途的孩子。
牐犜諼液腔ぁ⑴惆榕兒成長的過程中,除了肢體的親近、語言的表達這些方式,讓女兒時時感受著濃濃親情,文字的作用也是不能忽視的。在女兒放假的時候,我因為上班時間早,我走的時候往往她還在夢裡甜甜的笑,就寫下一張字條放在她的枕邊:寶貝,媽媽上班了。你起來自己梳洗、熱奶、吃飯,然後安排好寫作業和玩的時間。媽媽相信你會做得很好,媽媽愛你。類似這樣的字條經常在女兒醒來一睜眼就能看到。等我下班回到家,女兒像蝴蝶一樣飛過來,抱著我親個沒完,還會望著我的眼睛快樂的告訴我:“媽媽,我真幸福!”每當這樣的時刻,幸福也會漾起在我的心頭。
牐犈兒也會把她的愛用文字形式定格,然後呈現給我們。比如給爸爸、媽媽做一張賀年卡,寫下她心裡的祝願。最感動是上一次她奶奶過生日。那天全家人在酒店為老人祝壽,當大家都做好,準備切蛋糕的時候,女兒站起來對奶奶說:“奶奶,我送你一件禮物。”然後拿出她偷偷親手做的賀卡送給奶奶。奶奶眼裡閃著激動的淚花,叔叔、姑姑們稱讚她,我心裡更是為女兒高興和自豪,她懂得把愛表達出來,也贏得更多的愛,在愛的氛圍中快樂成長,去書寫她的美麗人生。
牐犓淙壞緇啊⒍絛擰⒌繾佑始等可以取代書信的部分功用,但作為中國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書信不應消亡,它傳承著文化,它讓流淌於筆端的愛定格成文字,傳遞著濃濃的親情。

※本文作者:雨辰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