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城外寒山寺

牐犓罩蕕牡淡煙雨,寄託著一種思鄉情趣,耐人尋味。蘇州的園林古剎,更是令人難以忘懷,總是有種“不可言宣,只可會意”的詩情畫意。其箇中之真旨,久參不破,猶若棘手之禪宗公案一般,妙哉,妙哉!其無上之功用,足可令親臨其境者,窺谷忘返,望峰棲心。而地處京杭大運河畔之千年古剎——姑蘇城外寒山寺,亦不例外,以其鐘聲、詩韻、塔影、碑刻、書院而名聞四海。
牐犛嘧源蛹幕蒙磧誑彰藕螅99年春來蘇州靈岩山寺報考佛學院,讀書四年。而後奉命掛搭於寒山寺,並進寒山書院從事教學工作,至盡亦有四個春秋了。無心住在此寺中,穿衣吃飯兩件事,青燈古佛一卷經;鳥啼花落,鐘鳴鼓響;隨四時之運轉,寒暑之易節,悠閒度日,自有無限之樂趣與妙意。這裡的一花一草、一樓一閣、一殿一堂,乃至清風明月、江楓漁火、畫橋流水,皆為我人妙明心中所現之物耳!細心玩味,自可全醜即美、全惡即善、全假即真也。為表聊心,故今作文以記之。
牐犚弧⒐藕山寺名之由來

牐牼蕁段飪ね季續記》、《吳郡志》等典籍的記載,寒山寺創建於南梁•天監二年(公元502—519),初名“妙利普明塔院”,至今也有1500餘年的歷史了,可謂是千年之古剎名藍也。
牐牶山寺的前身是“妙利普明塔院”,招提名義,檀度因緣,皆以塔著。開山有塔,其來久矣!顧名思義,此寺最初只是供養妙利普明菩薩舍利的一個塔院而已,其規模不甚恢弘。但地處楓橋繁華區,鄰居運河之要塞,為南北客必經之道,但在當時之影響頗為巨大。故自唐人張繼題詩以來,四方游士凡至吳,無不知有寒山寺者。寓賢羈客,臨流抒嘯,無非霜天鍾籟。
牐犛惺妨峽煽跡寒山寺亦稱“楓橋寺”,最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宋嘉佑中改賜名“普明禪院”。范大成在《吳郡志》中載:“普明禪院,即楓橋寺也。在吳縣西十里,舊楓橋妙利普明塔院也。”
牐犇纖紊苄四曇洌1131—1162),仍稱楓橋寺(孫覷《楓橋寺記》)。
牐犜代始復寒山寺之名,元顧仲瑛、湯仲友等詩均題名為寒山寺。其後明、清、民國至今,一直均沿用寒山寺之名。
牐犞所以古寺由最初之“妙利普明塔院”而改名為寒山寺,一是為了拓建伽藍;二是為了紀念、追蹤寒、拾之遺風。據明•姚廣孝之《寒山寺重興記》載:“唐元和(今註:當為貞觀)中,有寒山子者,不測人也。冠樺皮冠,著木履,被藍縷衣,掣風掣顛,笑歌自若,來此縛茆以居。暑渴則設茗飲,濟行旅之渴。挽舟之人,施以草屩,或代共挽。修持多行甚勤。尋游天台寒岩,與拾得、豐乾為友,終隱入岩石而去。希遷禪師於此創建伽藍,遂額曰‘寒山寺’”。
牐犎縞現文,其意在於說明古寺得名之所以然,細想起來實有其深遠意義與歷史價值。關於普明菩薩之久遠劫前本事,廣載於如來諸經論中。如《大寶積經》說,菩薩乃多寶世界,寶積佛前之弟子。《首楞嚴三昧經》說,文殊菩薩未來世成佛,其名為普明。又《華嚴經》說,菩薩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之代表,作華嚴法會之參席眾。《法華經》說,釋迦文佛受記聲聞弟子陳憍如未來世成佛,其名為普明。”又“八十八佛名”中,亦有普明佛之名號。雖則諸經論所言不盡全同,然其旨味亦甚吻合,莫非是為了說明普明菩薩遠本之難思難議。稱“普明菩薩”,意謂菩薩乃倒駕慈航之佛位菩薩,為輔弼王法弘化而示居因位;言“普明佛”,則知菩薩久遠劫前早成正覺也。總之,“妙利普明”的意思,就是說此菩薩能以光明普遍照破世間一切痴暗,使大地一切眾生同沾妙利。
牐牴賾凇昂山子”高僧之示顯人間近跡,雖則生卒之年不可考,但《史書》中確有其人其事之記載,況且還有《寒山子詩集》的流傳世間。明•姚廣孝之《寒山寺重興記》中亦言:“(寒山)方丈則設寒、拾、豐乾之像,不敢忘其所自也。”不過此三老不被世人所識,但其行持超特。據說寒山子長年穴居天台寒岩中,不與世人爭;豐乾在國清舂米供眾,騎虎游松門;拾得在國清為眾燒火造飯,心甘情願。其三老之事跡,具載於《高僧傳》、《祖堂集》中。

※本文作者:曲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