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城外寒山寺


牐犑廊嘶騁珊山子是否曾到過蘇州寒山寺?則有詩可作證。如:“一向寒山坐,淹留三十年。昨來訪親友,太半入黃泉。漸減如殘燭,長流似逝川。今朝對孤影,不覺淚雙懸。”這首五言律詩足以說明寒山子晚年曾取道古運河來蘇省親的事實,不必疑爾!
牐犉腥遁跡,游化人間,處處示滅,處處示生,身無定相,居無定所,高深莫測。天台人見大師合縫岩中,蘇州人見大師縛峁楓橋。
牐牽山有塔,以顯本地風光之久遠,原以寶塔乃如來法身之象徵與代表,以示佛法高深廣博之不可思議也。稀遷禪師拓建伽藍,額名曰“寒山寺”,實乃遵循一大時節因緣,以紀念寒、拾、豐乾三老示顯人間的悲心與用意,進而光大發揚其隨意自在的解脫精神。從而使名勝道場與高僧事跡相呼應,為古剎添光,為高僧譜寫了光輝一頁。可見,希遷禪師之良苦用心也。
牐牎懊罾普明菩薩”顯遠本,“寒山子”明近跡;塔表如來法身常住世間,寺表僧寶和契約修共住;開山建塔,以重法故;拓建伽藍,因人名寺,以人顯寺,以寺顯人,可謂“道在人弘,非道能弘”,開一大時節因緣故。
牐犜以“為本開跡”、“由跡顯本”故,由塔而寺;更為令行人能尊重如來法寶,以“寒山子”之精神秉法而行,以得證如來法身故,額名曰“寒山寺”。如是,則古寒山寺之得名由來,則有深遠意義也。

牐牰、幾多煙雨幾多愁
牐牱鶿擔緣聚則生,緣散則滅。因緣的聚散,感召了人之生老病死,界之成住壞空。寒山寺作為娑婆世界之一隅淨土,亦復如是。在自己古老漫長的1500餘年的歷史長河中,煙雨稠繆,迭經世變,屢廢屢興。古寺之興廢,引發了後人的感慨與深思,幾多煙雨幾多愁,佛子之心可鑑也。君不見杜牧有詩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牐牴藕山寺,自南梁•天監年間創建以來,至唐•貞觀年間因有號“寒山子”的天台高僧取道古運河省親,在楓橋漁火灣“結茆以居”,以自己超特之道德與行持感化世人,奉行佛法,由是光大古寺門庭,重樹妙利宗風。唐•玄宗時,有宗門特眼知識希遷禪師“於此創建伽藍,遂額名曰‘寒山寺’”,由院而寺,規模成具,接機安眾,列天下叢林之一。
牐牎鞍彩分亂”期間,詩人張繼舉棹返里,途經吳地,古寺鐘聲引發了詩人內心深處之感慨與警覺,作《楓橋夜泊》詩以抒志。因有“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之句故,“天下傳誦,黃童白叟皆知有寒山寺也。”從是以後,寒山古寺名聲大震,四海皆知,遠至東瀛。

牐牨彼•國初(976—978)年,節度使孫承佑重建佛塔七層,為古寺增色。
牐犇纖•炎四年(1130),金兵南侵,古寺遭潰軍肆意蹂踐。《楓橋寺記》云:“寺僧逃匿,頹檐委地,飄瓦中人。臥見天日,四壁蕭然,如逃人家。”
牐犇纖紊苄慫哪輳1134),有長老法遷者,不明其所自來,親率徒輩,扶倒補敗,節衣縮食,銖積寸累,艱苦備嘗,慘澹經營,歷時十二年之久,終使“棟宇一新,可支十世”。其見佛塔重修,即費時三年。況又新建水陸院,嚴麗靚深,為龍象所到之處棲。古寺重修後,其規模之恢弘,遠勝往昔。
牐犜末,寺、塔一併毀於兵燹。
牐犆•洪武年間,僧昌崇發心重建。
牐犆•永樂三年(1405),深谷昶禪師接踵而修。據明•姚廣孝之《寒山寺重興記》載:“聖朝永樂三年,深谷昶禪師老成有戒行,札授住持,赤手奮發,化募眾檀,刜荊榛,畚瓦礫,先建佛殿;次立丈室、山門及說法之堂,樓禪之所,庖庫湢溷,凡合有者皆備。”
牐犆•正統已末(1439),郡侯況鍾再建。



牐犆•嘉靖年間(1522—1566),僧本寂禪師鑄鐘建樓,鍾遇倭變,銷為炮。
牐犆•萬曆四十(1612),曉山旭公發起募修,僧西流吾、松溪鑒二公建龍函閣。
牐犆•萬曆四十六年(1618),大殿火,次年吾公、鑒公修復之。

※本文作者:曲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