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的對法


除句尾字外,所謂“節奏點上的字”絕大多數在“雙數”位置上,因此
這種對法實際上是律詩平仄對仗“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在對聯
創作中的推廣。這種對法屬於“寬對”。古今對聯作品的大多數在講求平仄
方面均採用這種對法。
聯例(加“黑”者為節奏點):
花開並蒂鴛鴦暖
(平)(平)(仄)(仄)(平)(平)(仄)
連理同心楊柳青
(平)(仄)(平)(平)(平)(仄)(平)
(常用婚聯)
出、對句節奏點上的字都平仄相反,非節奏點上的字則既有平仄相反者
(“並”與“同”),亦有平仄相同者(“花”與“連”,“鴛”與“楊”)。
又例:
鴻案相莊四十稱慶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鶴籌合算八千為春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四十雙壽用聯)
(“十”、“八”為入聲字)
“相”與“合”、“四”與“八”、“稱”與“為”三組對字均平仄不
“反”,但它們的位置都不在節奏點上,所以可以“自由”。
關於這種平仄對法還需補充說明以下幾點:①凡不在聯尾的文言虛詞,
不論其位置如何,均可平仄從寬。如“研六經以訓世,括萬妙乃真人”一聯
中的“以”、“乃”雖在節奏點上,但都是虛詞,故不必求“反”。②不在
句尾的專有名伺相對仗時可不論平厭。如在“遙看北斗掛南嶽,常撞大呂應
黃鐘”一聯中,“北斗”、“大呂”、“南嶽”、“黃鐘”皆為專有名詞,
前二者在聯中,平仄未“反”不算為“過”,後二者在聯尾,故須遵守前謂
“節奏點上的字平仄相反”說。③ “領”字(在句前起統領作用的字)相對
可不論平仄。如峨眉山“仙峰寺”聯:
“問九老何處飛來?一片碧雲天影靜;
悟三乘遙空望去,四山明月佛光多。”“問”、“悟”為“領”字,都讀仄
聲“無妨大局”。
(4)做到出、對句尾字平仄相反和聯尾字
“上仄下平”,余皆從寬不論。
這是一种放得更“寬”的對法。聯例:
紅梅顯英姿(平),飛雪迎春到(仄)
東風奏金曲(仄),心潮齊雲高(平)
(當代春聯
只有幾文錢(平),你也求(平),他也求(平),給誰是好(仄)
不做半點事(仄),朝來拜(仄),夕來拜(仄),教我為難(平)
(題“財神廟”趣聯)
憶舊時豺狼當道(仄),橫眉怒目對強梁(平)。為我蒲劇殺開一條血路(仄)
看今日百花迎春(平),鞠躬盡瘁為祖國(仄),瞻君藝術放出萬道霞光(平)
(“國”為入聲字)
(晉南蒲劇院挽楊老六聯)
(5)僅使聯腳字“上仄下平”或“上平下仄”,余皆不論。
“上仄下平”
是“正格”(標準格),“上平下仄”,則是“變格”(亞標準格)。前者
很常見,後者僅見於一些“格言聯”和“奇警聯”中。
“正格”例:
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仄)
一客荷樵,一客撫琴(平)
(漢陽“伯牙台”聯)
國家容兩制,求同存異(仄)
山河歸一統,齊心興邦(平)
(黨政機關用聯)
“變格”例:
革命尚未成功(平)
同志仍須努力(仄)
(孫中山“遺言”聯)
從原則上講,第(5)種對法已經“寬到家”了,若再“寬”下去,便會
“聯”將不“聯”。但在實踐中仍有個別“出格”的特例,即上、下聯尾字
皆為平聲或皆為仄聲。例如:
院閉青霞飛(平)
松高老鶴眠(平)
(傳統“庭堂詩意”聯)
方悼國際大文豪殞落,正哀痛思慕(仄)
又哭中華高爾基驟逝,更悲憤欲絕(仄)
(“絕”為入聲字)
(挽高爾基、魯迅聯)
這樣的對法是極為少見的。因為它不符合對聯藝術形式上“尾字聲調相
反”的要求,所以並不值得提倡。
關於平仄,最後還須補充一點:對聯是不押韻的(無論上、下聯間還是
上下聯各自之內的句子之間)。因為“押韻”指句尾字“同韻同調”,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