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枝山簡介

祝枝山簡介

祝枝山(1460-1526年)是明代書法家,名允明,字希哲,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號枝指生,江蘇長洲(蘇州)人。

祝枝山出生於七代為官的魁儒家庭。他自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5歲時就能書一尺見方的大字,9歲便能作詩文,被稱為“神童”。10歲已博覽群書,文章瑰麗,才智非凡。17歲即中秀才,32歲中舉人,但直到55歲才謀得一官半職,授廣東興寧縣知縣,63歲任京兆應天府通判。由於不滿官場腐敗之風,一年後他就藉故辭官,回故里度殘年。

祝枝山集各書家之長,領一代風騷,是吳門書派中“明中期書法三大家”(另兩人為文徵明和王寵)之一。其書法吸取唐虞世南、元趙孟頫書法之神,揚晉王羲之、王獻之行書、唐懷素草書之勢,融會貫通,自成一體,發展為自己的獨特狂草,被譽為“明朝第一”,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祝允明雖無名畫,但也能畫畫,唯很少動筆,傳世之作更少。祝允明尚有《江海殲渠記》、《新聞記》、《九朝野記》、《枝山前聞》、《浮物》、《老怪錄》、《蘇材小纂》、《懷星堂集》等書傳世,並編有《興寧縣誌》。

祝枝山為人風趣灑脫,才華橫溢,好遊山玩水而不拘小節。他常以足智多謀、能言善辯、樂於助人的形象出現於《三笑》、《王老虎搶親》等眾多的戲曲藝術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中。

嘉靖二年(1523)祝枝山因病致仕歸里,嘉靖五年(1526)卒,享年六十七歲。祝允明死後葬於蘇州近郊橫山祝氏祖墳,但滄海桑田,墳已夷平。

後記:

祝枝山比唐寅大十歲,但關係十分密切。當年唐寅躊躇滿志進京趕考卻被誣下獄,連妻子都棄他而去,而後心灰意冷,整日借酒消愁。正是祝允明的及時規勸,才促使唐寅重新發奮讀書,終於有所成就。然而,其實祝允明自己的一生也是悲劇性的,他32歲中舉,意氣風發,以為錄取高第易如反掌,不料此後竟七試禮部不成,仕途的失意和打擊使他的思想由積極入世的儒家觀念轉向了消極出世的老莊哲學。唐寅晚年自號六如居士,皈依佛門;而祝允明多署“枝山道人”,歸向道家。這不能不說是封建社會文人的遺憾。

祝枝山代表作是《太湖詩卷》、《箜篌引》、《赤壁賦》等。他為人豪爽,性格開朗,其無拘無束的氣度,表現在“狂草”中,雖偶有失筆,卻寫得舒展縱逸,氣韻生動,是值得後人研習的一位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