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法尚簡介

周法尚

周法尚(555—614年),字德邁,汝南安成(今河南汝南縣)人,隋朝大將。

周法尚出身將門世家,祖父周靈起,歷任梁朝直閣將軍、義陽太守、廬桂二州刺史等職。父親周炅歷任為定州刺史、平北將軍。周法尚少年時便“果勁有風概”(《隋書·周法尚列傳》),好讀兵書。十八歲時為陳朝始興王中兵參軍,尋加伏波將軍。父親周炅去世後,周法尚監定州事,督率其父本部兵將。後因屢立戰功,遷使持節、貞毅將軍、散騎常侍,領齊昌郡(今山東濟南附近)事,封山陰縣侯,邑五千戶。以其兄武昌縣公周法僧代其為定州刺史。

時周法尚與長沙王陳叔堅互有成見,陳叔堅遂向陳宣帝誣陷周法尚要謀反。陳宣帝於是將周法尚之兄周法曾拘禁起來,同時準備派兵攻打周法尚。周法尚本無反叛之意,其部下勸他北逃,歸降北周,但周法尚仍然猶豫不決。這時長史殷文則說:“樂毅所以辭燕,良由不猶已。事勢如此,請早裁之”(《隋書·周法尚列傳》)。於是周法尚遂歸順北周。周宣帝見周法尚來降,十分高興,給予優待,拜開府、順州刺史、封歸義縣公、邑千戶。賜良馬五匹、女妓五人、彩物五百段、加以金帶。

陳將樊猛率軍渡江討伐周法尚,周法尚派部將韓明假裝背周歸陳,並詐稱:“法尚部兵不願降北,人皆竊議,盡欲叛還。若得軍來,必無斗者,自當於陣倒戈耳”(《隋書· 周法尚列傳》)。樊猛信以為真,率兵急進。周佯裝畏懼,自保於江曲。暗中派輕舟埋伏於浦中,同時在古村之北以精兵設伏。當樊猛引軍來戰時,周法尚自舉旗幟站在下游的船上,逆流迎戰,未戰幾個回合,周法尚便退卻上岸,撤往古村。樊猛遂棄舟登岸急追周法尚。走數里,周法尚與與伏兵同時殺出,樊猛不敵,欲撤回船上,但戰船已被浦中之兵所得,並插上了北周的旗幟,樊猛於是大敗,僅以身免。此戰周法尚靈活用兵,俘敵8000人,頗有韓信之風。

時周靜帝宇文衍年幼,左丞相楊堅專權,鄖州總管司馬消難因不滿楊堅專權,遂於北周大象二年(580年)起兵反楊。司馬消難暗中派上開府段珣率兵至周法尚所守之城,名義上是援助守城,實際是欲奪其城。周法尚察覺其中有詐,閉門不納。段珣遂將城圍住。由於事出倉促,軍隊尚未集中,散於各地,周法尚只好率領城裡的500官吏堅守城池。20天后,由於外無救兵,周法尚估計無法再守,遂選拔了一些人棄城突圍而走。但周法尚的舅舅及家屬300餘人被俘,司馬消難將這些人交給了陳國,以報復周法尚。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總攬北周大權的大丞相楊堅廢周立隋,是為隋文帝。周法尚拜巴州刺史,並於鐵山擊破三鴉叛蠻,又隨柱國王誼擊退陳軍。遷衡州總管四州諸軍事,改封譙郡公,邑二千戶。

隋開皇五年(585年)九月,隋文帝至洛陽,召見了周法尚,並賜金鈿酒鍾一雙,彩五百段,良馬十五匹,奴婢三百口,給鼓吹一部。周法尚推辭不肯接受,隋文帝說:“公有大功於國,特給鼓吹者,欲令公鄉人知朕之寵公也”(《隋書· 周法尚列傳》)。周法尚只得接受。

開皇六年(586年)十月,周法尚轉任黃州總管。並降密詔,讓其經略江南,上降密詔,使經略江南,關察動靜。

開皇八年(588年)十二月,隋發起滅陳之戰。周法尚以行軍總管歸秦王楊俊節制,率舟師3萬進至樊口(今湖北鄂州西),擊破抗拒的陳城州刺史熊門超,並將熊門超俘獲。

開皇九年(589年)十二月一日,隋文帝以周法尚為永州總管,安集嶺南,賜縑五百段,良馬五匹,仍給黃州兵3500人為親兵。命其率軍前往安撫嶺南。周法尚遂率3500人南進。周法尚憑自己的威信先後使原陳桂州刺史錢季卿、南康內史柳培、西衡州刺史鄧皓、陽山太守毛爽等降隋,加速了戰爭的進程。定州刺史呂子廓占據山洞,拒不投降。周法尚率軍越過五嶺,進擊呂子廓部。呂部散逃,呂引千餘人走保山險。其左右斬呂子廓,歸附於隋朝,嶺南地區得以安定。周法尚因功被賜彩五百段,奴婢五十口,並銀瓮寶帶,良馬十匹。

開皇十年(589年)十月,周法尚轉任桂州總管,仍兼嶺南安撫大使。

數年後,周法尚入朝,以本官宿衛。賜彩三百段,米五百石,絹五百匹。

開皇十七年(597年)二月,俚族首領李光仕在桂州(治始安,今廣西桂林)發動叛亂,隋文帝派周法尚和上柱國王世積率軍討伐。周法尚遂急赴桂州,發嶺南之兵而討之。王世積出岳州,征嶺北軍,二人會於尹州。時王世積軍遇瘴疫,無法前進,頓兵衡州(治衡陽,今屬湖南)。周法尚遂率軍獨自進討,擊敗李光仕軍。李光仕率其精銳退保白石洞(在今廣西桂平南)。周法尚俘虜了其弟李光略、李光度和許多部屬的妻子兒女,李光仕部下前來歸降者,周法尚皆歸還其親屬。十日內,降者數千人。周法尚令隋軍列陣,以阻李光仕,自率奇兵埋伏於密林中。兩軍剛交戰,周法尚便率軍猛攻其營柵,營柵中人不敵,全部潰散。李光仕由此大敗,李光仕被官軍追斬,叛亂遂平。周法尚因功被賜奴婢百五十口,黃金一百五十兩,銀一百五十斤。

仁壽(601—604年)中期,遂州獠人叛亂,周法尚以行軍總管出兵平定了叛亂。不久巂州烏蠻也聚眾叛亂,並攻陷州城。周法尚奉詔進兵,叛軍聞周法尚將至,棄城而逃,隱藏在各處山谷間。由於敵軍分散隱藏,難以全部抓獲,周法尚於是便派遣使者予以招撫,假封官號,而後佯裝退兵。走出二十里後便停下來,派人暗中返回查看敵情,得知烏蠻首領已全部回到營柵中,並飲酒相賀,周法尚遂率步騎數千人奔襲而至,大破烏蠻兵,俘其首領以下數千人及男女萬餘口。周法尚因功賜奴婢百口,物三百段,蜀馬二十匹。回軍後,檢校潞州事。

仁壽四年(604年),晉王楊廣繼王,是為隋煬帝。周法尚轉雲州刺史。三年後又轉定襄太守,進位金紫光祿大夫。時隋煬帝巡遊至榆林,周法尚前往行宮朝見。適逢內吏令元壽向煬帝進言:“漢武出塞,旍旗千里。今御營之外,請分為二十四軍,日別遣一軍發,相去三十里,旗幟相望,鉦鼓相聞,首尾連注,千里不絕。此亦出師之盛者也。”周法尚立即表示反對:“不然,兵亘千里,動間山川,卒有不虞,四分五裂。腹心有事,首尾未知,道阻且長,難以相救。雖是故事,此乃取敗之道也。”隋煬帝聽後,心中不悅,便問周法尚:“卿意以為如何?”周法尚說:“結為方陣,四面外距,六宮及百官家口並住其間。若有變起,當頭分抗,內引奇兵,出外奮擊,車為壁壘,重設鉤陳,此與據城理亦何異!若戰而捷,抽騎追奔,或戰不利,屯營自守。臣謂牢固萬全之策也”(《隋書· 周法尚列傳》)。隋煬帝聽罷覺得有理,且為其忠心所感,拜其為左武衛將軍,並賜良馬一匹,絹三百匹。

大業四年(608年),黔安(今四川彭水)夷人向思多反叛,並殺死將軍鹿願,圍攻太守蕭造。周法尚與將軍李景分路討之。周法尚於清江擊敗向思多,斬3000人。回軍後,又參加了攻打吐谷渾之戰,周法尚出松州道,追捕逃亡的吐谷渾兵,直達青海。因功被賜奴婢一百口,物二百段,馬七十匹。出為敦煌太守,尋領會寧太守。

大業八年(612年)正月,隋煬帝發兵113.38萬人攻打高麗(都平壤)。周法尚時任水軍副總管,隨水軍總管、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率水軍由東萊海口出渤海海峽橫渡黃海,從溳水(今朝鮮大同江)進入高麗。在距平壤60里的地方,與高麗軍相遇,雙方交戰,高麗軍大敗。來護兒被暫時的勝沖昏了頭腦,不顧周法尚的勸告,挑選精銳甲士4萬人,直趨平壤城下。高麗軍在羅郭(外城)的空寺中設伏兵,出城交戰,佯敗,退入緘中,來護兒縱兵入城大肆搶掠,隊伍亂不成軍。高麗的伏兵趁機殺出,隋軍大敗,傷亡慘重,來護兒僅率殘兵數千逃出城外。高麗軍追殺至隋軍船隊停泊處,多虧周法尚率軍嚴陣以待,高麗軍始退。此後,來護兒率眾後撤,屯紮於海邊,以待北路隋軍。不久宇文述所率的北路隋軍戰敗撤軍,周法尚與來護兒只得率水軍而還。

大業九年(613年),隋煬帝再次發兵攻打高麗。周法尚仍隨來護兒仍出滄海道,準備由海路進攻。軍至東萊(今山東掖縣)時,忽聞禮部尚書楊玄感起兵反隋,隨即進攻洛陽。隨軍立即停止進攻高麗,還師西進,最終平定叛亂。周法尚因功進右光祿大夫,並賜物九百段。

由於隋煬帝楊廣統治殘暴,驕奢荒淫,連年大興土木,不斷對外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蕪,民不聊生,因此暴發了規模宏大的農民起義。

大業九年(613年),鄒平(今山東鄒平北)人王薄率領的農民軍與齊郡(治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孟讓率領的農民軍會合,軍力達10餘萬,活動於長白山(今山東鄒平西南會仙山)一帶。周法尚與義軍作戰,多次打敗義軍,因功賜奴婢百口。

大業十年(614年)七月,隋煬帝第三次發兵攻打高麗。周法尚已隨來護兒至海邊,正準備出生時,周法尚在軍中得了急病,他對長史崔君肅說:“吾再臨滄海,未能利涉,時不我與,將辭人世。立志不果,命也如何”(《隋書· 周法尚列傳》)!說完便帶著無限的遺憾去世了,時年五十九。周法尚被追贈武衛大將軍,謚曰僖。周法尚共有六子。長子周紹基為靈壽令,少子周紹范最為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