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洛茨基簡介

托洛茨基

姓名:托洛茨基

性別:男

出生年月:1879年—1940年

職務:原蘇聯外交人民委員、海陸軍人民委員、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

列夫·托洛茨基(1879—1940),蘇聯時期著名政治家,列寧最親密的戰友,紅軍的締造者,第四國際領導人,聯共(布)黨內反對派,所謂“托派份子”首領。1917年8月,擔任布爾什維克黨中央委員。十月革命勝利後,先後擔任外交人民委員、海陸軍人民委員、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等職。

由於和史達林政見不合,受到迫害,被蘇共宣布為叛徒、賣國賊,最終亡命天涯:在1927年被開除出黨,1929年被驅逐出國,1932年被剝奪蘇聯國籍。1938年在巴黎組織第四國際(社會主義革命黨),反對第三國際。1940年被暗殺於墨西哥城。

他的思想的影響是巨大而廣泛的,不但在蘇聯共產黨內部,而且世界各國共產黨內也有人支持他的觀點。然而,在可以以思想定罪的不民主的專制統治下,他的觀點成為了對他人進行政治鬥爭、政治迫害的辮子。

他在著作《不斷革命》寫道“社會主義革命在一國範圍內完成是絕對不可能的。只有當新社會在我們整個星球上獲得最後勝利之後,社會主義革命才會完成”,“在孤立的無產階級專政下,各種國內外矛盾必然隨著成就的增加而增加。

如果無產階級國家繼續處在孤立的地位,它最後必然成為這些矛盾的犧牲品。”正是這個觀點使他和史達林產生了重大分歧。

二十世紀末期,社會主義在東歐的實驗相繼遇到了挫折和失敗,而中國、朝鮮、越南、古巴等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也受到了國內外不同程度的敵視,這一切是否印證托氏的觀點?

輸出革命是不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專利?資產階級在革命獲得了成功之後,是不是也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的“輸出”,而擴大市場、輸出資本、占領殖民地等是不是它的客觀表現形式?舉個具體例子,拿破倫在主觀願望上也許並不打算在全世界推行資本主義制度,只是想為鞏固和維護法國資產階級的統治,為法國資產階級獲取更的大利益,他在這種要求的驅使下進行了戰爭,客觀上打擊了各國封建制度、削弱了封建勢力,這是不是在客觀上達到了“輸出”革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