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普·布羅茲·狄托簡介

約瑟普·布羅茲·狄托簡介

約瑟普·布羅茲·狄托(1892-1980),原名約瑟普·布羅茲,1934年出獄後為繼續從事革命活動而改名。 

1892年5月25日,狄托生於克羅埃西亞庫姆羅韋茨村的貧苦農民家庭。1905年,狄托在初等學校畢業後,學習鉗工,成為五金工人。1910年,狄托加入社會民主黨,投身於工人和工會運動。1913年,狄托被征入奧匈帝國軍隊服役,曾獲全軍擊劍比賽亞軍。第-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因從事反戰宣傳而受禁閉處分。1915年,狄托隨軍與俄軍作戰,負傷被俘而到達俄國。滯留俄國期間,他學會了俄語,經受了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的洗禮,曾參加紅色國際縱隊,對高爾察克匪幫作戰。1920年,狄托帶著他的俄國妻子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從此,他積極參加反王國政府的政治活動。1920年9月,狄托加入南斯拉夫共產黨(此後不久,南共被政府宣布為非法組織),歷任南共區委委員、薩格勒布五金工會書記和薩格勒布市委書記。1920年狄托被反動當局這捕。被判處苦役5年。 

1934年12月,狄托當選為南共中央委員和政治局委員。第二年初赴莫斯科任共產國際巴爾幹書記處成員和南斯拉夫報告員,人們給了他一個新的名字--瓦爾特。1937年12月,狄托開始主持南共中央的工作。1938年初,45歲的狄托出任南共中央臨時總書記。其時南共內部的派系鬥爭極其複雜,狄托大力推行黨的改組工作,規定了密切聯繫民眾、加強團結等黨內原則,使南共逐漸成長為一個成員眾多、組織嚴密的強有力的政黨。1940年10月,狄托在南共第五次代表會議上當選為總書記。 

1941年4月6日,一個和煦明朗的星期天早晨,德軍實施"第25號計畫",塗有法西斯標誌的轟炸機群一浪接一浪地涌至完全未設防的貝爾格勒上空。許多人鎮靜自若,以為它們是本國的軍用飛機。然而,致命的炸彈扔下來了,斯圖卡式轟炸機毫無顧忌而隨心所欲地俯衝投彈,供水系統、人群、民房、醫院、教堂、學校全都是目標。貝爾格勒的廢墟里留下了1萬多人的屍骨。同時,德軍地面部隊在義大利、保加利亞和匈牙利部隊的配合下大舉入侵南斯拉夫。4月17日,南斯拉夫王國政府代表在投降書上籤字。經過短短的10天,南斯拉夫作為統一的主權國家已不復存在,成為淪陷於法西斯鐵蹄之下的第12個歐洲國家。 

國難當頭,許多人恐懼不安,不知所措。而對於狄托來說,危難卻總是激發出他全部的戰鬥意志和領導才能,這是他的典型特徵。狄托領導南共和人民進行反法西斯鬥爭,為武裝起義作準備。4月底,他召開南共中央委員會會議,在會上作關於全國形勢的詳細報告。會議提出反對侵略者的起義問題,確立了民族解放陣線的基礎。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法西斯突襲蘇聯,蘇軍措手不及,德軍取得了蘇德戰爭初期的巨大勝利。歐洲的其餘部分,除了英國,都在希特勒的控制之下,歐洲成了希特勒的歐洲。正是在這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危急的時刻,南斯拉夫的起義爆發了。南斯拉夫人民在以狄托為首的南共領導下前赴後繼地與法西斯作殊死的鬥爭。27日,南共中央成立南斯拉夫人民游擊司令部,狄托任總司令。此後幾個月內,游擊司令部所統率的部隊已達8萬,開闢了一系列敵後根據地。在解放區的邊界,德軍當局豎起大牌,正面醒目地寫著:"注意!匪區!"9月18日,狄托克服重重險阻從首都貝爾格勒平安進入解放區,成為南斯拉夫人民反法西斯戰場上的軍事統帥。不久,游擊隊攻占烏日策城,建立了象徵性的烏日策共和國。 

為了壯大反法西斯的力量,狄托積極爭取另一支具有抵抗思想的隊伍--前南斯拉夫軍德拉查·米哈依治維奇上校領導的切特尼克(意為軍隊)。狄托置個人安危於度外,先後兩次(9月19日,10月27日)親自去切特尼克控制的地區與米哈依洛維奇會晤,提出雙方聯合作戰、設立聯合作戰參謀部等建議。米哈依洛維奇認為鬥爭的時機尚未成熟,最好等待德國人衰弱下去,以保存力量直到機會來臨再給予致命的打擊。他批評南共"在一個不平衡的鬥爭中無情地浪費塞爾維亞人民的鮮血去和德國人作戰",堅決拒絕與共產黨人合作而逐漸走向深淵,竟至於暗中勾結德軍軍官及南奸奈迪奇將軍,從11月份開始,指揮切特尼克襲擊烏日策和其他游擊隊據點,遭到游擊隊的迎頭痛擊。然而,流亡倫敦的南斯拉夫王國政府卻任命米哈依洛維奇為"祖國國內南斯拉夫武裝力量總司令",英美等盟國也全力支持他,將南斯拉夫的武繼起義完全歸功於他,大力宣傳他的所謂英雄事跡。1942年,米哈依洛維奇與麥克阿瑟、鐵木辛哥、蔣介石一道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該年度最得人心的盟國將領。由於種種原問,蘇聯也宣傳說:"德拉查在領導著(南斯拉夫)所有抵抗德國人的部隊。" 

狄托與米哈依洛維奇會晤後不久,德軍開始進攻烏日策,飛機、坦克、步兵協同作戰,互相配合。雙方力量對比懸殊,游擊隊雖經殊死抵抗,但最後不得不撤出烏日策。 

1941年12月,狄托組建了第1無產者旅,其後,另外4個無產者旅也相繼成立。這是一種以隊員的高度紀律性和作戰的特殊方式而著稱的游擊隊組織。他們作為突擊部隊,不受地區的限制,可以調往任何戰線,是南斯拉夫人民武裝的中堅力量。 

1942年,德軍痛感游擊隊的嚴重威脅而加緊進攻解放區,南斯拉夫人民反抗法西斯的鬥爭進入最困難時期。南共多次向蘇聯求援,蘇聯藉口"技術困難"而沒有給南共以絲毫實際援助。游擊隊缺衣少糧,大批傷員因缺醫藥而得不到及時治療,成千上萬的難民掙扎於死亡線上。狄托率領游擊隊在無任何外援的情況下孤軍艱苦奮戰,進行了南斯拉夫游擊隊的"長征",向北長途行軍200英里而到達波士尼亞西部解放區,連續打退敵人的多次進攻,擺脫了絕境。在6月份的蘇捷斯卡戰役中,狄托一行遭到德機轟炸,只是由於他的愛犬盧克斯捨身相救,狄托才死裡逃生,僅負輕傷。 

1943年,世界軍事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蘇軍在東線轉入進攻,盟國已把隆美爾趕出北非,義大利被迫無條件投降,德國的最後失敗已成定局。秋天,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發展到30萬人,解放了一半的國土。在反法西斯鬥爭不斷勝利的形勢下,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於11月29日在雅伊策召開。這次會議奠定了新國家的基礎。11月29日被定為南斯拉夫的國慶日。會議通過決議剝奪了倫敦流亡政府作為南斯拉夫政府所擁有的權力,狄托被授予南斯拉夫元帥軍銜,並當選為南斯拉夫人民委員會(即臨時政府)主席和國防人民委員。與此同時,正在德黑蘭聚會的三巨頭一致承認在狄托指揮下的人民解放軍是南斯拉夫抗擊德寇的基本力量,三巨頭同意"儘可能以最大限度的規模對南斯拉夫游擊隊提供物資和裝備,並且派遣突擊部隊給予支持"。英美蘇軍事代表團先後進駐解放區,援助也隨之而來。 

1944年夏,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不斷發展壯大,幾戰皆捷。德軍司令部不甘失敗,準備襲擊駐在德瓦爾城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和游擊隊最高統帥部,企圖使南斯拉夫反法西斯武裝力量陷於群龍無首的境地。"跳馬"計畫定於狄托的生日[5月25日)實施,主力是由500名犯了軍法的黨衛軍人員組成的空降營。這些亡命之徒獲準參與這次特別危險的戰鬥以立功贖罪,每人發有一張狄托的照片,奉令儘可能活捉他。1944年5月25日清晨,強大的德國轟炸機群和戰鬥機群突然飛抵德瓦爾城上空,對毫無準備的整個城市和市郊進行出其不意的狂轟濫炸。緊接其後,40架"容克-52"巨型運輸機又蜂捅而至,空投下大批經過特殊訓練的傘兵。傘兵著陸後便結隊沖向預定目標。幾分鐘後滑翔機群又在運輸機的牽引下到來,機身剛一著地,機槍手、迫擊炮手便蜂湧而出,他們的任務是占領設在該城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和游擊隊最高統帥部,活捉駐留山洞的最高統帥狄托。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襲擊,狄托臨危不亂,快速調集兵力抵抗,率領最高統帥部成員巧妙地脫離險境並保住了檔案檔案和電台。德國人僅繳獲了狄托的一套新制服和一雙長統靴。作為英國聯絡官而降落在解放區的邱吉爾首相之子倫道夫·邱吉爾也安然脫險。 

1945年5月15日,南斯拉夫人民在狄托的領導下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戰爭期間,狄托指揮的重大戰役共有7次。1945年11月,狄托任南斯拉夫人民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1952年11月當選為南共聯盟總書記。1953年起任共和國總統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1974年,在南共聯盟十大當選為南共聯盟主席,任期無限。同年,被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議會選為終身總統。 

戰後,狄托經歷的最重大事件當推南蘇關係的破裂。狄托的"南斯拉夫人的南斯拉夫"原則挫敗了蘇聯從政治、經濟、軍事上全面控制南斯拉夫的企圖。在最初幾年中,狄托兼任總理和國防部長,他想要把蘇聯的經濟和政治體制移植到南斯拉夫。工業、外貿和銀行國有化。農業集體化雖然作過嘗試,但由於農民的反對被放棄了。狄托請求蘇聯為發展提供援助。按照南斯拉夫的要求,俄國人打算幫助建立輕工業,但是不提較大的工程。他們想要把重工業集中在蘇聯,同時利用南斯拉夫的原材料。南斯拉夫對此感到難以忍受,再加上在其它一些問題上的分歧和怨恨,如的里雅斯德問題、希臘問題、巴爾幹與保加利亞聯盟問題、狄托的經濟計畫問題以及蘇聯對南斯拉夫的操縱等問題,所有這一切導致了狄托與史達林的嚴重分裂。1948年6月28日,共產國際的後繼組織共產黨情報局宣布把"狄托集團"開除出世界共產主義運動。 

在蘇聯集團入侵的威脅下和經濟問題的衝擊下,狄托求助於美國。經過激烈煩惱的爭論,華盛頓向狄托提供1億多美元各種形式的援助。狄托表達了感檄之情,但是在兩個集團的對立中卻保持中立。 

1953年,狄托就任總統。同年3月史達林死後,南斯拉夫同莫斯科的關係開始改善。1955年,蘇聯黨的新領導人赫魯雪夫和總理布爾加寧前往貝爾格勒,畢恭畢敬地為1948年事件致歉,誘使、勸導南斯拉夫回到蘇聯陣營。狄托幾乎難以掩飾他的蔑視。 

1956年,俄國人粉碎了匈牙利革命,後來又將避難於南斯拉夫駐布達佩斯大使館的納吉誘出並處死。在此後的幾年中,南斯拉夫同莫斯科的關係再度惡化。貝爾格勒同莫斯科關係時冷時熱。1963年,赫魯雪夫再次訪問南斯拉夫,熱情讚揚了狄托的工人自治委員會,蘇南關係又有升溫。 

1968年,蘇聯和它的盟國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鎮壓了共產主義統治下的自由運動,南斯拉夫再度增加了危機氣氛。當莫斯科向獨立自主的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發出威脅信號的時候,狄托調動軍隊,發動民兵,明確表示出南斯拉夫不同於捷克斯洛伐克、它將抵抗外來的入侵。俄國人退避了。 

狄托為其死後蘇聯會向南斯拉夫施加壓力而感到擔憂。為阻止這種事情的出現,1971年狄托邀請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訪問貝爾格勒。1972年他又去莫斯科看望俄國人。狄托戴著列寧勳章返回了貝爾格勒。他建立了輪換總統制,表明多人的共和政體在他死後接管政權。1974年,他被任命為"終身總統"。 

1980年5月4日,狄托在貝爾格勒去世,終年8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