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斯·韋伯簡介

馬克斯·韋伯簡介

馬克斯·韋伯

馬克斯·韋伯(max weber,1864-1920),德國著名社會學家,也是現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響力的思想家。公認的社會學三大“奠基人”之一(另外兩位為迪爾凱姆、齊美爾)。其對西方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

生平

韋伯1864年4月21日生於埃爾福特,1882年入海德堡大學學習法律,1883年在斯特拉斯堡服兵役一年,1884年入柏林大學攻讀法律。完成並出版講師資格論文《羅馬農業制度的歷史對羅馬公法與私法的重要性況》,開始在柏林大學教授羅馬法、日耳曼法及商法,後學術重心從法學轉向經濟學。1894年放棄名校柏林大學法學教授機會,反接受當時地位甚低的地方性大學弗萊堡大學聘請出任經濟學教授。1896年轉任海德堡大學政治科學教授。1897——1903年精神崩潰,被迫停止一切教學、研究與政治活動。1903年重返學術活動。1910年參與創立德國社會學學會,後於1913年因社會學方法論之爭退出德國社會學會。1920年6月14日因肺炎病卒。1921年未完成遺稿《經濟、諸社會領域及權力》由遺孀瑪麗安娜整理以《經濟與社會》書名出版。

學術

馬克斯·韋伯的科層制(或官僚制)理論有著豐厚的思想內蘊,它是韋伯政治社會學的重要內容。這一理論的許多概念、範疇和分析成為現代西方政治學理論來源之一。

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是他關於“世界諸宗教的經濟倫理”系列研究的第一部著作。他認為近代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是以表現在歐洲宗教改革後的新教倫理中的“資本主義精神”為支柱,這種精神是西歐理性主義長期發展的結果;近代資本主義的產生與新教倫理有著一種內在的親和關係。他對比研究了東方的幾種宗教,建立起龐大的宗教社會學思想體系。他進一步把新教倫理相聯繫的經濟合理性思想引入對國家、法的研究中,既論證了現代資本主義及其形式主義法律和官僚制行政管理體系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也深刻批判了資本主義反文化、反人道的實質非理性。從個人行動的意義、文化和價值等方面研究社會現象,被稱為“方法論的個體主義”。他認為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學”,除了應對社會現象作合乎規律的因果分析外,還必須深入地探尋導致特定社會現象出現的個人行動動機,理解現象背後隱藏著的屬人的“意義”。把社會學的對象規定為研究個體社會行動的“主觀意義”,開創了與實證主義社會學相對立的“理解的”社會學傳統。

韋伯的理解的社會學思想,對於改變實證主義方法論的一統局面起了重要作用,促使現象學社會學的產生。他的社會行動理論是t.帕森斯結構功能主義的思想先驅,並對微觀社會學起到啟迪作用。有關官僚制的論述對組織社會學和政治社會學發生重要影響,也是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的思想來源。他的宗教社會學對比較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思想啟發作用。當代西方一切重要社會學理論和流派,都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從韋伯著作中汲取營養。 

部分著作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1987)

《政治論文集》(1921)

《學術理論論文集》(1922)

《社會史與經濟史論文集》(1924)

《社會學和社會政策論文集》(1924)

《經濟與社會》(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