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光遠簡介

于光遠

姓名:于光遠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15年8月5日

籍貫:中國上海市

學歷:大學

職稱: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當代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指導教師, 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國務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顧問, 中國環境戰略研究中心主席、中國馬、恩、列、斯著作研究會會長, 中國技術經濟研究會理事長, 中國國土經濟學研究會理事長, 中國生產力經濟學研究會會長,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理事長, 中國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研究會理事長, 中國經濟學團體聯合會顧問,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兼職教授, 《經濟學大辭典》主編。1915年8月5日生於上海市。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39年從北平調往延安從事文化教育工作。1942年到中共中央西北局第四局工作後, 開始從事與經濟學有關的研究工作。1954年被推舉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1956年9月, 當選 為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在會上作了關於黨的科學工作的發言。這一期間, 他擔任了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兼管自然科學技術與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副秘書長。1964年擔任了國家科委副主任。1975年恢復工作後被任命為國務院政策研究室負責人之一。1977年他再次恢復工作後, 負責籌建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並任第一任所長, 同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 他擔任副院長, 1979年又兼任該院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研究所所長。這一期間, 他還擔任國家科委副主任等職務。1982年, 他從領導崗位退居二線後, 曾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顧問。

1979年以來, 他在經濟學的許多方面進行了開拓性的研究。在理論經濟學方面, 他倡議並推動了關於社會主義生產目的和社會主義按勞分配等重大問題的討論和研究, 廓清了在這些重大問題上的理論認識。同時, 他大力提倡並率先進行了一些新學科的研究, 比如消費經濟學、教育經濟學、環境經濟學、旅遊經濟學、發展戰略學、國土經濟學、經濟效益學, 等等。他不斷地組織各種形式的經濟活動, 推動了各種經濟研究和學術活動組織的建立。

于光遠是敢於堅持馬克思主義真理的經濟學家, 例如, 他一直高度重視唯生產力論問題, 很早就提出了生產力標準。他指出, 衡量一種生產關係優越與否的唯一標準, 只能是看生產力發展的情況。他特彆強調, 能否促進生產力發展是衡量一切是非的最高標準、最高原則, 其他任何原則, 都不能和這個原則並列。此外, 他不僅重視將馬克思主義著作中已闡明的原理運用於現代經濟生活, 而且十分重視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 1983年, 在首都紀念馬克思逝世100周年學術討論會上, 他提出了要“發展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的要求, 在理論界產生了深刻的影響。1978年訪問南斯拉夫以後, 他開始比較系統和深入地思考和研究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問題。他指出, 實現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應與被看作是繼社會主義改造後的又一次生產關係方面的偉大變革, 中國當前所進行的這場經濟體制改革是一個跨世紀的任務。他又強調說,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總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本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關於改革的基本原則, 他認為應當把商品生產問題放在首位, 這是因為, 發展商品生產在各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中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實踐證明, 商品生產在社會主義階段中的存在和發展不是偶然的, 而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本質特徵。他在改革的實踐中, 不僅注意實踐中出現的新事物, 注意總結改革的成功經驗, 而且十分注意改革所遇到的和可能遇到的問題。關於改革和經營的關係, 就是他提出來並反覆強調以其引起人們高度重視的問題之一。他指出, 改革應當為經營排除障礙、創造條件, 因為經濟效益只能通過經營來取得。搞好經營不僅對於鞏固改革成果十分重要, 而且積極從事經營能使人們有更強的改革要求。他的這一思想, 為後來實行承包制改革以完善經營機制的改革措施在理論上作了準備。他還比較早地研究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的理論, 著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1988)一書。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 他始終站在改革運動的前列, 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維護改革, 促進改革, 他堅持真理, 不怕風險, 兢兢業業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研究。他不僅在經濟學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而且還是一位自然辯證法的研究專家。他是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的中文本的主要譯者之一。

《經濟學大辭典》主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198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