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韜奮簡介

鄒韜奮

(1895~1944) 中國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新聞記者、政治家、出版家。原名思潤,祖籍江西餘江縣。1895年11月5日(清光緒二十一年九月十九日)出生於福建永安縣一個官僚家庭。早年入上海南洋公學。

1919年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文科。1921年畢業後,於次年春到中華職業教育社主編《教育與職業》月刊,並編譯《職業教育叢書》。1926年接辦該社《生活》周刊,因其銳意革新,銷數逐年增加,影響不斷擴大。“九·一八”事變後,鄒韜奮逐漸拋棄了對國民黨的幻想,開始把抗日救國的希望寄托在中國共產黨身上。1932年7月,他創辦生活書店,次年1月參加宋慶齡等人發起成立的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並被選為執行委員。後為躲避國民黨當局的迫害,於1933年7月流亡海外。在國外旅居期間,寫了《萍蹤寄語》三集,記述了在歐洲和蘇聯的見聞。1935年8月回國。11月在上海創辦《大眾生活》周刊,12月被上海各界救國會選為執行委員。他大力宣傳抗日救國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成為抗日救亡運動的領導人之一。1936年7月,與沈鈞儒、陶行知等人聯名致書國民黨當局,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同年11月22日,他與沈鈞儒等七人一起被捕,是為轟動中外的七君子事件。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出獄,先後在滬、漢、渝三地主編《抗戰》、《全民抗戰》等刊物,宣傳全民一致抵禦外侮,同時被聘為第一屆國民參政會的參政員。由於他主張民主自由,反對國民黨一黨獨裁,因而遭到國民黨的打擊迫害,各地生活書店也相繼被封。鄒韜奮憤而辭去參政員職,於1941年2月潛赴香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在1942年1月到達中國共產黨創立的東江抗日民主根據地,10月又輾轉赴蘇北抗日民主根據地。他不斷著文,讚頌根據地的新氣象,揭露國民黨統治的腐敗。

1943年初,鄒韜奮因癌症秘密赴滬治療,1944年7月24日在上海不治逝世。臨終遺言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9月28日,中共中央追認他為中共正式黨員。鄒韜奮一生著述甚多,編為《韜奮文集》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