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容簡介

鄒容

(1885~1905)  清末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重要宣傳家。原名紹陶,譜名桂文,又名威丹、蔚丹。四川巴縣(今重慶)人,出身於富商家庭。自幼熟讀經書史籍。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應巴縣童子試,因憤於考題生僻而罷考,從此厭惡科舉八股。父親強迫他入重慶經書書院學習,因“非堯舜,薄周孔”,蔑視舊學而被開除。於是,從日本人成田安輝、井戶川辰三學習英語、日語,瀏覽介紹西方近代文明的新書時報,逐漸嚮往變法維新。聽到譚嗣同遇難的訊息後把他的遺像立於座右,賦詩悼唁。1901年7月1日,離重慶赴成都投考留日官費生,成績優秀,卻因思想傾向維新,在臨行時被取消資格,遂決計自費赴日留學。

1902年秋,到達東京,入同文書院。飽覽《民約論》、《法意》等西方啟蒙名著及《國民報》等進步刊物,仰慕法國革命、美國獨立,始撰《革命軍》初稿。他投身中國留日學生的愛國民主運動,1903年1月29日在東京留學生會館舉行新年團拜會時,公開倡言反清革命。此後,凡出席留學生集會時必爭先演說。3月31日,因憤於清政府留日陸軍學生監督姚文甫的醜行,他與同學一起強行剪了此人的髮辮,揭露其壓迫學生的劣跡。為了避免清政府迫害,他於4月返回上海,住入愛國學社,結識章炳麟,約為莫逆之交。這時,恰逢拒俄運動發生。4月27日,他在張園拒俄集會上登台演講,言辭激越。30日,張園再次集會時,又痛斥馮鏡如借設“四民總會”鼓吹改良保皇的謬論,明辯拒俄宗旨,簽名加入拒俄義勇隊。5月,為團結全國學生,發起組織“中國學生同盟會”。

在此期間,鄒容完成《革命軍》一書的寫作,由上海大同書局正式印行,署名“革命軍中馬前卒鄒容”,請章炳麟作序。全書凡七章,約兩萬字。通篇以犀利明快的語言頌揚革命是“天演之公例”,“世界之公理”,抨擊封建專制主義,號召推翻賣國的清王朝,模擬美國革命獨立,建立“中華共和國”,被《蘇報》刊文譽為“今日國民教育之一教科書”。

《革命軍》出版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清政府勾結上海租界當局製造《蘇報》案後,章炳麟被捕,鄒容聞訊,於7月1日至巡捕房投案,被囚於租界監獄。在法庭上,他義正辭嚴地自比盧梭;在監獄裡,與章炳麟賦詩明志,相互砥勵。鄒容被租界當局判監禁兩年,折磨致病。1905年4月3日死於獄中,年僅二十歲。遺骸葬上海華涇鄉。1912年3月29日,經孫中山批准,由南京臨時政府追贈為“大將軍”。遺著輯有《鄒容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