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辯論的悖論與辯論的哲學

看到一陣虛火過去後,辯論版又恢復了原有的冷清,心中不禁有些傷感,看來辯論在華師的發展還是需要很長時間的。

最近閒來無事,讀些理論書籍,看到一些文章論述和辯論有關的東西,似有一思之得,拿來與大家分享,希望隊友和有共同愛好的同學們共同討論一點辯論的理論問題。

一、辯論的真實性問題

卡爾·多伊奇在國際關係行為主義理論的奠基之作《國際政治的理論體系》一書中,寫了一章《辯論》約800字,在此文中,他將辯論分為兩種:真實的辯論與虛假的辯論。不幸,我們現在玩的屬於後一種。真實的辯論雙方立場是可以變化的,即所謂談判雙方,雙方運用各種方法來表達自己要求和觀點的合理性,駁斥對方要求和觀點的不合理性。雙方的目的是爭取最終達成的共識中對自己更加有利,其目的是得到統一的結論。與其相對應的所謂虛假的辯論是以通過表達和駁斥使自己的觀點獲得最廣泛的接受,他們的目的不是達成一致的觀點,而是證明自己的觀點正確(至少是相對正確)。前者的例證是國際關係的雙邊、多邊談判;後者的例證是中學生辯論比賽(原話)和法庭辯論。他文中的態度是只有真實的辯論是具有實際意義的行為,虛假的辯論沒有實際中的價值和意義。

從以上觀點,我們至少可以推出兩個結論:

1、辯論(從這裡開始,這個此表示我們日常所說的,我們自己參加的辯論活動)的目標是爭取更多人的支持,尤其是有評判權的人的支持,而不是解決任何問題,得到一致觀點。

2、辯論過程實際上是雙方對於繼定觀點的分析而非綜合過程。說白了就是一個解構而非建構的過程, 所以這個過程中不會有任何新的知識被揭示和展現出來,所以,其實辯論本質上是一個虛假的研究過程,或者說是一個非創新活動。

在這個層次上講,辯論是很悲哀的,因為他似乎就是一個作秀的過程,不會得到任何知識上的收穫。也缺乏理論研究的嚴密性和創造性,可以說是個膚淺的活動,沒有任何意義性的結果,所以辯論者的地位永遠是很低的,而且不會是改變世界的力量。當然辯論者本身是要盡力改變這個情況的,不過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很遺憾的,他們常常被世人誤解,蘇格拉底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所以說辯論賽是一種非真實的辯論,但從事辯論的人,比如我們自己卻把他當作一種真實的,有價值的目標追求,這注定是一種悲劇的結局,這是辯論的宿命,這也是辯論者的宿命。如果俄迪蒲斯是個辯論者的話,那么他對辯論的理解絕對會非常深刻。其實,我們都是在一種宿命的過程中追求一個我們自己都不知道的結局,都是在尋找歸宿的無間道上徘徊和感觸。

二、辯論的可能性

可能有人會說這是廢話,要是沒有可能性,我們那么多的辯論賽都是怎么開始的?但事實上,我們搞過的很多東西,嚴格起來根本不能叫做辯論。原因,馬上開始分析。

根本的問題實際上在上一部分就討論過了,我們不能想像,把我們在辯論比賽中的任何一種方法運用到真實的辯論中去,外交人員的談判技巧要比我們運用的豐富的多,而且有明顯不同的體系。就是因為在真實的辯論中不需要一種假定前提的存在,雙方可以在意識形態、善惡觀念上有根本不同的認識,這都不影響辯論的開展。雙方可以不把對方對自己的評價當成什麼重要的東西,(事實上,即使給對方留下了什麼良好的印象,也會在很短的時間裡消除一空)如果非要給真實辯論加上一個什麼前提的話,那就是雙方都需要實實在在的利益。(至少目前被普遍接受的觀點是這樣)

但是,我們的辯論需要有一個共同接受的假定是正確的前提,(也許他並不正確,但至少被大多數人接受)前提的存在賦予了辯論的可能性。在國內,充當這種前提的是所謂的放眼四海而皆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觀(包括本善的人性觀,階級分析方法和生產力決定論等觀點)。因為我們的辯論是一種受到外在評價和接受方式的活動,而獲得認同的最好方式是迎合而非違背普遍觀點,普遍認同的前提決定了辯論前進的方向,我們通過種種已知方式向共同假定前提靠攏,最後獲得假定前提。只要推理過程正確,那么這個論點將沒有任何問題。這是一般情況。但如果缺乏這個前提,比賽將變成一種雞同鴨講的鬧劇。

其次,是對等的信息條件。雙方必須接受共同的認定事實。就是說本事實可以是不正確的,但必須是雙方都承認的。只要承認,那么它就是一個事實。本來福柯就說過,不存在所謂的真理,所有的事實都是與權力結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說,在我們的辯論中存在不可反駁的事實論據,也存在不可反駁的絕對真理性前提,如果這兩點不存在,那么辯論將不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