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辯論的悖論與辯論的哲學

xx年國辯後,由於新規則的出現,加之大學的辯論並不是每次都能吸引研究生的參賽,武漢大學在趙林老師的指揮下,走上了一條不同於兩者的路,他們講究說話時的旁徵博引,講究語言不急不徐,講究用時的精確。頗有儒生辯論風範,兼之袁丁周玄毅是人文基地班成員,人們送給他們一個名號“儒辯”,其實主要體現在風度和辯手的知識底蘊上。

對了,還沒有說我們自己的“雅辯”風格呢,其實這種風格可以被歸納為“儒辯”的風格中,最初這個名字只是為了區別我們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與武大是不一樣的,雅字其實就是從華師精神“忠誠博雅”一句中引來,主要是體現在風度和感覺上。目前“雅辯”和“儒辯”的區別就像我們和武大的差距一樣,雅只在風度上體現出了一種合作的態度和感覺,但是在“博”的方面有很明顯的差距,也就是張教頭常說的“遍點東西南北,歷數古今中外”的能力。

雅辯的概念可以說是儒辯的第一個層次,如何讓我們的層次再次提高,那就要看有心之人的自我努力了。加強自己的知識積累,如果我們都能自覺進行這種積累,那么下次比賽之前我們就不需要從頭開始了。總的來說,武漢的學校辯風有些類似,也可以說是目前南派的主要風格。其實也很適合我們學校的性質和氣質類型。

再談談現在的一種不好風氣,我們的辯論賽結束後,總有同學反對所謂“雅辯”,當然這是很好的一種現象,只有“百家爭鳴”才能“百花齊放”,但是我們務必在反對之前弄清楚反對的對象包括自己的觀點。雄辯的第一個前提就是立論須高,理論深度是他人難以望其項背的。並不是所謂看到對方一點口誤就揪住不放,更不是在比賽中用些挖苦,諷刺之流。雄辯強調的是深度,當你有了理論深度後,恐怕想氣急敗壞也不可能了。

雄辯強調的是立論,花辯強調的是語言,雅辯強調的是風度,儒辯強調的是底蘊,霸辯強調的是氣勢。他們都是互相補充相互協調的,沒有哪一種最強,如果說讓我來選擇一種的話,我最喜歡的當然是雄辯,不過難度實在太大,比如目前的西交大,寬哥仍那么盡心盡力,但是辯手不可能向他一樣把握比賽,不過我一直認為他們走在一條正確的路上,倒是復旦似乎……。落實到自己身上,我們應該去追求的是“儒辯”作為一個文科為主的學校,而且是師範類大學,我們的風格中不可能擺脫陰柔的主色調,雄辯在這裡市場不足。與其邯鄲學步,不如走出自己的道路,在“漢派”的主鏇律下苦練內功,方是提高之路。

八、辯手的類型和組合方式

1、主持人式:多為一辯,通過深入淺出的理論,對辯題進行全面分析,以介紹的方式引導辯論賽的進行,表面上多以柔弱為掩護,但往往外柔內剛,在自由辯論中發言不多,但能引導比賽節奏和方向。

代表:姜豐、蔣舸等

2、學者式:此類辯手比較多,為主流風格。一、二、三、四辯均有代表,他們往往通過說理,引用等方式表述觀點,不慍不火,有進有退。此類辯手有的偏重剛性,有的偏重柔性。使得辯論比賽成為學術討論的組成部分。

剛性代表:99西交大四人

柔性代表:袁丁等

3、演員式:多為2、3、4辯,此類辯手有控制舞台的能力,能夠使觀眾的傾向有所改變,並可以通過自己的發揮改變場上形式,創造精彩的比賽。辯手往往語言犀利,風趣幽默,思考方式獨特,發言有特點。他們的存在是辯論區別於學術討論的主要原因。

代表:劉繼海 范凱雲

4、花瓶式:多為一辯,偶有四辯。花瓶並不是貶義,而是強調此類辯手對於形式的把握強於對辯論內容的把握。此類辯手也是辯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在評審、觀眾心理方面產生功式的影響。對於隊伍的加分極大。

5、啟蒙者式: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啟蒙者的意思就是此類辯手能夠在比賽過程中讓你產生對世界、人生乃至辯論本身意義的思考,可以站在比賽之上的高度討論比賽的得失,與你交流人生的閱歷,此類辯手一旦擁有,就等於擁有了一支強大的隊伍,是我輩努力的方向。

目前所有:蔣昌健 林正疆 黃執中

至於組合方式,大家討論比較激烈,其實我自己是比較喜歡:

一辯:主持人

二辯:學者型

三辯:演員型

四辯:啟蒙者

下面這個部分,可能爭論會比較多一些,因為這個涉及到我自己的辯論觀點。歡迎大家繼續討論。

九、辯論的基本方法

談到方法的方面,我們總是從我們自己對辯論的理解開始。還是簡單的回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