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辯論的悖論與辯論的哲學

2、矛盾律

a不是非a,相互矛盾的命題不可同時為真,必有一假。這是檢驗辯題的基本思維,如果辯論雙方題目不符合矛盾律要求,同時為真,辯論將成為一場沒有意義的爭執。違反矛盾律的可能性不大,除了一種情況,一方在論證的過程中拚命想把對方觀點包容進去,其實這是很愚蠢的行為,包容了對方,最多可以說他的觀點不全面,肯定不會是錯誤的。辯論需要論證對方是錯誤的才行。什麼不完全準確、不確定之類的行為,就是違反了矛盾律。

3、排中律

a或非a 相互反對的命題不可同時為假,必有一真。這和上面的觀點並不衝突,比如說兩個命題:所有a是b、所有a不是b,二者不可同真,但絕對可以同假,要是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 ,那么這兩個命題就都是錯誤的,他們是矛盾關係,不可同時為真,但可以同時為假。另外兩個命題:有的a是b 有的a不是b 這兩個命題是反對的,他們可以同時為真,但是絕對不可能同時為假。

辯論過程中這個錯誤是常可以見到的,許多辯手總是強調自己的例證不可反駁,是絕對正確的。然後就推出自己的觀點正確,比如校賽決賽上正方的觀點,他們反覆論證了道義可以影響人際關係,然後推出道義是主要的影響因素,就是典型的違反排中律的論證方式。

4、充足理由律

a且(a推出b),所以b。 論證須充分,只有滿足,只要有a即可得到b的結論,且a成立,才能論證需要的結論。這一規律尤其重要,他指明了我們辯論方法中的兩個基本矛盾,一方面,尋找推論關係。我們的目標是論證b,這是我們的論點,b的成立需要哪些條件,a肯定不止一條,當然不是越多越好,但是要儘量完整。另一方面,尋找論據,如果a是b成立的充分條件,那么是不是存在a,我們要說服大家,讓大家明白,是存在a的。

同理,反駁的方向也根據這條理論。一方面,對方提供的論證原因到底能不能推出結論。駁斥一方要質疑對方推理成立的可能,至少降低他的論證程度。(如果是歸納論證,還可以得出證偽的觀點)另一方面,如果不能質疑對方的論證過程,那么要注意攻擊對方的論證材料,也就是說駁斥論據,即儘管a的存在可以推出b,但是,a根本就不存在。這往往是一方的底線了。當然,如果能從根本上反對對方觀點,即從同一律的角度反駁,證明對方即使全部論證成功也不能證明給定命題觀點,這實在太完美了。但這裡面存在一個悖論,如果事前準備好對對方的反駁,那么對方有可能不犯你所準備的錯誤;但是如果不準備,就沒有辦法反駁了。誠然現在我們的辯論中普遍存在這個問題。消解這一悖論的方法,我認為是提倡專家式辯論,即在準備中對於某個問題的本質和特徵,發展,規律進行深入研究,獲取大量信息,同時訓練邏輯分析和思維能力,掌握反駁的方法。具體的反駁留待辯手現場完成,這樣既保證了辯論的精彩性,又同時體現了虛假辯論的真實性。這也是信息不對稱辯論理論觀點的要求的具體體現。現在辯論比賽中自說自話已經成了一個影響辯論發展的大問題,我們需要在現場和互動中進行辯論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持辯論的生命力。

七、辯論的風格

這似乎是個老的話題了,我們在論壇上不知討論了多少遍,這裡就想從理論的角度上分析一下所謂辯論風格的話題。

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我們所說的幾種風格的由來。

1993年,復旦大學舌戰獅城,請原諒我對這隻隊伍的偏愛,但是要知道我第一次看到辯論比賽,就是在12演播室節目看到復旦的辯論比賽,題目是“人性本善(惡)”。至今我還能清楚的背誦蔣昌健老師的最後陳詞,這場比賽的錄象和分析我看了無數遍,每次看到都能再次被折服,尤其是最後“人類才能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注定要用它去尋找光明。”一句。扯遠了,扯遠了。93賽後,復旦隊這種以華麗的語言和“講(姜豐)邏輯,記(季祥)理論,加(嚴嘉)事實,倡(蔣昌健)價值”的分析方式被廣泛模仿,由於比賽過程中,語言技巧被充分運用,由邏輯到價值的過渡,起承轉合的辯位分工成為新加坡式辯論的基本模式,世稱“花辯”。其實這個名字大家也可以看出,語言在這種模式上的地位。回顧我們現在的比賽,大家不由自主的用一句名人名言佳句結束髮言,用各種技巧迴避問題,其實都是這種辯風的體現。復旦風格一直影響了95年首師大的比賽,97年南京大學的“鳳隊”的比賽。

第二種風格形成於99年國辯,西安交大四大金剛兩位博士一位碩士一名四年級學生,以前所未有的高級知識結構參賽,由於理科背景的影響,他們對於辯論的立論十分重視,破題方面高屋建瓴,邏輯十分嚴密,絕對可以與一般學術論文相媲美,基於此,他們往往在比賽中理直氣壯,攻勢如潮,以較大優勢奪冠,讓人們看到了辯論的知識魅力,世稱“雄辯”。這種風格強調立論而不是語言技巧,強調正面回答對方而不是旁敲側擊。如果說復旦是一種太極劍法,西交絕對是玄鐵重劍,正所謂“重劍無鋒,大巧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