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委書記教育系統領導幹部學習培訓會上的講話

一要做好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做好事故防範的基礎工作。要建立覆蓋全體師生活動全過程、覆蓋教職工、學生、幼兒、家長以及社會各個方面的教育網路,通過開展“安全教育月”、“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日”“課前安全教育一分鐘”等活動,切實有效地開展法制教育、紀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知識教育,定期組織安全技能訓練或演練,讓學生和幼兒掌握交通、消防、食品衛生、防觸電、防溺水等各類安全知識,學會緊急狀態下的避險自救方法,不斷增強師生的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

二要完善安全制度。無規矩,不成方圓,只有依靠制度管理,安全工作才能做到萬無一失。要結合實際,建立和完善涵蓋學校安全管理責任、實施、考核等方方面面的安全無縫管理制度體系。切實抓好各項制度的執行,並不斷進行修訂完善,使之與學校和教育發展的實際相適應,促進安全工作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

三要強化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防範事故的關鍵環節。要把握重點,切實做好門衛管理、學生管理、消防安全管理、食品衛生管理、傳染病防控管理、校車管理、特殊學生群體關愛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大力整治校園周邊治安環境,不斷提升學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安全管理中,有一個著名的“海因里希事故法則”。這個法則的大意是:一件大的事故,一般會有300個小的苗頭性事件的在先發生。而要防止重大事故的發生必須減少和消除無傷害事故,要重視事故的苗子和未遂事故,否則終會釀成大禍。大家在學校的安全管理中,也要運用這一法則,及時發現並整治安全、穩定的隱患和苗頭,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一旦發生事故,要妥善處置,牽扯到人的,要先治病救人,不能貽誤最佳時機,給工作造成被動。田家莊鎮發生的老師揪學生頭髮的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五月份發生的事,由於重視不夠,處置不力,八月份發酵成了一件負面影響非常大的事,市局在今年的暑期學習會上還要全市通報,損失太大。如果我們及時介入、妥善處置,就不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

四要夯實安全責任。安全責任制是做好安全工作的有力抓手。要建立和完善一把手負總責、層級負責的安全工作責任機制,落實學校安全工作各個節點的管理責任,看好自己的門、管好自己的人,誰的事情誰管、誰的責任誰擔。不要出了事向上推,讓學生家長到教體局反映,實際是反映你們,局裡會分清責任,嚴肅處理。對造成安全責任事故的,對責任人堅決實行責任追究,對責任單位實行“一票否決”。

(二)抓好教育教學管理,以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

教育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教育工作的永恆主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XX—2020)》中明確指出:“把提高教育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是發展教育事業的根本任務,是各項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教育系統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是教育戰線廣大幹部的立身之本、中國小教師的立業之本、各級各類學校的生存之本。近年來,我縣經過“兩基”、“教育強縣”創建、復驗等,教育事業長足發展,硬體設施顯著改善,目前迫切需要將教育發展的重點由規模擴張向內涵發展轉變,將教育質量提升作為教育工作的核心,這是xx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全縣廣大人民民眾的要求。全系統要把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作為始終不渝的辦學目標和艱巨任務,牢固樹立以質量求生存、謀發展的強烈意識,認真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加強學校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意見》,切實把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各項措施,落實到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促進縣域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

一要樹立科學的質量觀。教育質量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質量,是人人成才、多樣化成才、多規格成才的質量,是有公平、有效率、有安全、有選擇、有創新的質量。評價教育質量,分數不是唯一標準,核心是看學生的發展和適應社會需要的能力。樹立科學的質量觀,就是要把學生當做活生生的人,精神生活豐富的人,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實現“由智育為先向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轉變;由單一人才培養向促進人人成才、多樣化成才轉變;由追求成績向注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適應社會需求的能力轉變”。

二要方法對路。要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關注學生豐富的精神生活,把學生“認識理解客觀世界的能力和自我本質的表現能力”兩種精神生活的職能協調起來,讓學生個性充分的發展,讓自我充分的表現,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這也是“高效課堂”教改實驗的理論依據之一。中央電視台有這樣一條公益廣告:用眼睛去觀察、用大腦去思考、用雙手去實踐,這是人才成長的必由之路。大量的國小生為什麼厭學,主要是學校沒有吸引力,不能讓學生高高興興來上學。你用冷漠的態度、生硬的方法對待他,他就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在八年級為什麼會兩級分化,原因在於國小和七年級主要是以記憶的學習方法為主,八年級開始,學習能力就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相當一部分學生沒有學習能力或者學習能力比較弱,按道理學習的知識越多能力越強,但在一些學生身上表現正好相反,所以,學習能力必須有意識的培養。教師要轉變觀念,注重過程,注重方法,引導、幫助、指導學生探究。具體到各個學段,國小要保持發展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養成學習探究的習慣,教給學生讀、寫、算、觀察、表達等學習工具,教會學生學習。中學要保護學生表現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利用學習工具主動學習,最終達到學習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