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法助創業者找到出路

與“海外盜寶”相對的是“金猿獻寶”——將中國特色的商品,尤其是深具民族風格和民族文化傳統的商品輸往海外,這也是一條創業的捷徑。關於這個問題,包括其操作方式、操作細節,在XX年第8期的《科學投資》封面文章《國粹換洋錢》中有過詳細介紹,讀者可以參考。

儘管你沒有經驗,你也沒有那么多的資金去“試錯”,對你看中的業務進行“含金量”的測試,但你依然有辦法少走彎路,甚至徑奔你的財富之源。“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雖然這個世界上的錢眼是那樣少,而渴望擁有一眼專屬甘泉的人是那樣多,但是不要灰心,只要按照我們教給你的方法,你一定能找到屬於你的錢眼,找到你的財富之源,一解你的財富之渴。


方法七:水面撇油

操作指數:★★★★☆

財富指數:★★★★★

典型代表:朱升華

案例回放:

朱升華在杭州的文三路上,開有一個書屋,書屋的名字叫做“楓林晚”,取自唐人杜牧的詩《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令人一看就感覺得濃濃的文化氣息。

朱升華畢業於廈門大學經濟學系,畢業後在杭州一個大的公司集團坐辦公室,日子過得本來很愜意,可是他卻覺得這樣做下去沒有意思,想出來創立一番事業。為了做什麼,他考慮了很久,最後想到自己是一個讀書人,平時最愛的就是書,最喜歡逛的也是書店,就想不如自己也開一個書店吧。

他的選擇遭到了全家人幾乎一致的反對。朱升華剛剛開始參加工作,自己沒有積蓄,家裡又不肯支持,眼看美夢即將變成一枕黃粱,這時候是一個好朋友伸手救了他。好朋友慷慨地借了他5萬塊錢。朱升華選來選去,就選中了文三路這個地方。之所以選這個地方,是因為這裡屬於杭州的文教區,周圍有多個大學,平時街上成群的大學生和教授們走來走去,文化氣息非常濃郁。

朱升華的生意幾乎沒有經過什麼波折,一炮打響。因為從一開始,他就採取了有針對性的行銷策略,面對什麼樣的環境,什麼樣的消費者,就進什麼樣的貨,賣什麼樣的東西。他之所以選擇在文三路開店,就是看中了這裡的兩多:大學生多、大學教師多。所以,他進的圖書大多也是迎合大學生和大學教師口味的。以普通書店不多見的學術類書藉為主,如東山講堂文集之類,這樣的書或許一年只能賣出去一兩套。還有些書,在整個杭州市場上可能也只有那么幾個人會買,只有那么幾個人需要,可他照樣會去進貨,就專門為那幾個人準備。不為別的,因為他已經看出來,一般這樣的人都比較忠誠,只要在你這裡有一次買到了好書,買到了他們需要而別處買不到的書,以後他們就會老到你這裡來。從長期來看,這些人的圖書購買量非常大,價值非常高,屬於那種“金卡”型和“貴賓”型的客戶。時間長了,朱升華這樣的忠誠顧客積了一大批。朱升華做過統計,在他的顧客中,回頭客要占到80%。雖然店面較小,只有20多平方米,但因為賣的圖書附加值較高,顧客的回頭率較高,單個顧客購買量較大,朱升華的收入非常不錯。現在他已經在金華浙江師範大學後門開了一個分店,還準備在全省其他具備條件的地方開分店。

操作要訣:

朱升華經營自己這家學術書店的方法和北京的萬聖書園有些相似。萬聖書園也是家民營書店,老闆叫劉蘇里。開始的時候面積也不太大,大約也就百十平方米,開在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之間的一個偏僻角落裡,不熟悉的人得使勁問一通才能找到。後來隨著拆遷,幾經搬遷才弄得越來越大。但就是在那個偏僻角落,也是一天到晚熙熙攘攘,人群川流不息,真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店主就是依託背靠清華、北大的優勢,依靠經常舉辦學術沙龍,請名人進行學術講座,以學術氣氛和名人效應吸引了大量的擁躉,同時帶動了圖書的銷售。在萬聖書園,你很難分得清楚學術和商業哪個是主,哪個是仆。朱升華在他的書店也經常舉辦學術沙龍,包括汪丁丁之類的名人都在他的小書店裡舉辦過講座。此外,朱升華每月的第二個星期五還會在自己的書店裡舉辦定期的“詩歌沙龍”以及不定期地舉辦各類小型學術聚會。其實,朱升華“楓林晚”的周圍還有其他多家書店,比他面積大的有,比他實力強的也有,但只有朱升華書店的生意最好,原因就在於他抓住了環境因素對商業的影響,抓住了主流客源。整個文三區就好像一口鍋,而大學生和大學教師就像水面上的油,是整口大鍋里最有價值的一部分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