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要“可控”

  關於大學生創業這個話題,隨著一些創業選秀類的節目,又開始火爆起來。意見主要分成兩派:

  1.贊成。大學生雖然有年紀輕,閱歷淺,人脈少等缺點,卻因為敢闖,敢拼,反倒能夠在艱難的創業過程中,磨練自己的意志和品質。而這些意志和品質,卻是待在常規公司無法短時間內鍛鍊出來的。

  2.反對。同樣是因為大學生年紀輕,閱歷淺,人脈少等缺點,創業往往會以失敗告終,還不如在公司好好磨練幾年,等待時機再創業不遲。

  這兩種觀點都各有道理,要分人對待。大學生創業,關鍵在於兩個字:可控。

  可控是什麼?

  1.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2.對於目前的狀態,都能夠了解進程,進而可以遊刃有餘地控制進程;

  3.對於最壞的結果,可以接受。

  我曾經做過一期創業類的節目,嘉賓曾經是清華紫光的高級職業經理人,按照他的說法,聽從了內心的召喚,開始艱難的創業歷程。他說的心神激盪,底下的大學生觀眾也聽的心神激盪。看到此景,我當場做了個測試:願意一畢業就創業的,請舉手。幾乎所有的大學生觀眾都舉起了手。

  這個場景其實很可怕。我無法確定,這中間,有多少是真正聽從了內心的召喚,而又有多少,是盲從了別人的內心召喚。

  我隨機請兩位大學生觀眾談談為何要創業。他們談不出具體的項目,更不用說團隊了,他們談的還是激情,以及做老闆的感覺。

  這,其實就不是“可控”了。表面看,我的想法,我做主。但究竟這樣的想法,是否經過圓熟的考慮,有多少是自己的想法,又有多少是盲從和隨大流?

  其實,是否創業是自己的一種選擇,而這種選擇一定是成人的,可承受苦痛,可承擔後果的。

  哪怕是試錯,也一定要在創業中學到什麼。我帶過一些實習生,感覺創業過和沒有創業過的同學真是不一樣。明顯地,創業過的同學為人更圓絡,人脈更廣泛,做事更成人化,和你基本處於一個頻率。而沒有創業過的同學,學生氣十足,帶起來更顯辛苦。

  所以,大學生創業,更像是一個快速成長的通道,一個成長的加速器。關鍵在於有沒有從這段難得的歷程中學到些什麼,比如為人處事,團隊管理,人脈積累等。

  至於結果,創業成功固然最好;失敗,能夠事先預知,並且可以承擔後果,也不失為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