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信捕食科龍看文明世界獵食規則

我們經常從攝像機的鏡頭中窺見原始非洲獅群的獵食規則。合圍捕獲獵物之後,獅王率先分得最豐美的鮮肉,然後才是其他母獅,剩下殘羹就由豺狗禿鷲就地分享。不過,這個遊戲演繹到人類的經濟活動,規則沒有大的改變,但需要蒙上一層遮遮掩掩的面紗,以表示文明的進化標籤。

可這次被分食的獵物恰好掉了個個,因為科龍曾是兇猛的獵食者顧雛軍旗下最為鮮美的資源。2005年9月10日,這位曾經叱吒風雲的資本玩家顧雛軍無奈地在順德看守所里簽下了與海信的股權轉讓協定,而海信正式以26.43%的大股東地位接管了科龍。

世事滄桑,當媒體的鎂光燈聚焦在這一紙轉讓協定的時候,海信已經通過此舉走上了白電競爭的T型台。為什麼海信願意耗費9億元的巨資收購科龍這個曾經盛傳已經關門停產的資產,海信下一步的動向又是什麼?

讓我們回顧幾個事實!

顧雛軍拉扯大的科龍

顧雛軍打點的科龍,究竟是什麼原因吸引了這么多對手的窺伺。

此話需要從顧雛軍說起,當年顧雛軍進入科龍時,科龍虧得已經很慘,外銷收入只有6000萬美元,幾乎難以為繼。

顧雛軍入主科龍後,其構想的戰略是用科龍1300萬的冰櫃產能,換取為當今世界大的白色家電企業貼牌生產。這樣不僅可使這些國際白電巨頭擺脫三星、LG成本優勢的威脅,大大降低生產成本;並且可以為中國企業過剩的產能尋找到一個嶄新的釋放點,在和跨國家電公司在投資和重組戰略上一爭高低,達到一石三鳥之功。

為此顧雛軍一方面遊說國際巨頭放棄200立升之下的冰櫃生產權,一面遊說另一面連環掌控了中國冰櫃製造業25%的產能。而且他收購這些企業後,無一例外都開始大規模承攬代工貼牌業務,於是出口的冰櫃越來越多。

並且,顧雛軍對科龍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技術創新,品牌資產也為市場公認。在同等匹數下,別人賣1300元,科龍卻可以賣2600元,走勢很好。2004年,科龍的外銷達到了4億多美元,占到整個收入的42%,總體銷售收入幾年中翻了一番,2004年已達到80多億。

更值得一提的是,顧雛軍為科龍打開了海外渠道,科龍在他手裡品質大大獲得提升,即使在顧被的時刻,科龍仍然可以賣上9億元的高價,這些都是市場對顧雛軍的認可。

因此,雖然顧雛軍在資本市場上翻了船,但是他整合零散小白電製造商,壟斷產能發展代工的戰略大方向是正確的。並且在他的打理下,國內的銷售渠道也是井井有條。這才是這塊肥肉的真正價值。

誰對這塊肥肉感興趣

肉雖然肥,但並不是所有的獵手都會感興趣。事實上,要吃宴席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胃腸,吃個消化不良大可不必。

放眼整個市場,對科龍感興趣的也就是區區幾家,其中包括美的、格力、長虹、誠通、香港華潤、萬和、格蘭仕、惠而浦、TCL、紅馬、東菱凱奇、伊萊克斯、美國高盛、德意志銀行等機構,其中呼聲最高的當屬伊萊克斯和海信。

可巧的是,伴隨著顧雛軍的入獄和郎大炮的猛轟,國內媒體“國退洋進”的聲音不絕於耳,在此風口浪尖上,即使掌控者科龍命運的順德政府也不敢輕易去捅這個馬蜂窩,伊萊克斯的滿腔熱情遭遇輿論環境的強大壓力。

海信不然,它是一家山東企業,近些年海信致力於高畫質電視的發展。2005年6月26日,由海信自主開發的高清晰高畫質數字視頻媒體處理晶片與套用成功通過信息產業部組織的權威鑑定,已經踏進國內一流品牌陣營,市場銷售蒸蒸日上,現金流充沛。

雖然在黑電高歌猛進,但是在白電競爭著一塊,海信的精力和資源著實有點力不從心。面對趨於成熟而增長乏速的市場,自然在產業壟斷的規模和速度成為了下一輪競爭的焦點。海信這個在成長期快速做大、已經積累了大量資源的領先型企業,併購成了首選的利器。之前海信已經收購了北京雪花和南京伯樂的白電生產線,但產能不足,這就猶如飢餓的雄獅才剛剛打理了一點牙祭,雄心勃勃的胃口正好打開,此時,顧雛軍的科龍落入海信的視線。

在海信得視野中,自己與科龍在市場上具有極大的互補性。海信的強項在彩電,作為北方最大的家電生產企業之一,目前在東北、西南、華東都完成了基地的布局。但在重要的華南市場,尚沒有大的生產基地,市場份額相對較弱。而科龍的冰櫃和空調位居行業前列,地處廣東,在華南地區擁有龐大的製造能力,在南方市場的行銷網路比較強,具有廣泛的市場基礎。海信可以藉助於科龍的行銷網路打開華南市場。

不僅如此,科龍所在地順德是中國家電產業鏈中最完整的基地之一,上下游非常貫通,所有零部件在半小時之內可以全部配齊,形成了一個半小時經濟圈,這對企業規模優勢的釋放方面都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並且科龍是一家傳統的強勢白電企業,在白電領域具有強大的市場競爭力與品牌美譽度,其冰櫃業務曾奪全中國冰櫃的銷量冠軍,在空調市場,科龍穩居行業第4位。巨大的產能和完整的銷售渠道以及可以做文章的品牌資源對於海信來說正好形成優勢互補,拼上這塊短板,恰好彌補了自己的不足,以此可以實現黑白雙雄的遠大抱負。

而其他獵手,有的陷入整合後的困境忙於解脫、有的正忙於手機項目的上市、更多的則是已經具備一定的白電品牌和生產能力,吃下科龍之後很可能會消化不良,自然心目中這塊肥肉的價值大大折扣。

雖然地方政府有意將繡球拋向美的,但是總希望近水樓台先得月揀一個便宜桃子的動機和顧雛軍急需大量現金解困的心態形成鮮明的矛盾,事情一直處於僵局中。每個對手的吃法和相中的價值不一樣,加上變幻莫測的環境風雲,自然真正下手的人少之又少。

相比其他虎視眈眈的獵手,海信自然是最恰當不過。

海信的新戰略

吃都吃下來了,人們興趣的重點自然到了海信怎么打理這塊燙手的山芋。

其實,商道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個信心,公眾有了信心,就會為你的產品買單,供應商就可以寬容供應原材料,銀行也會放寬貸款條件,但是這個信心一定是有時間的。對於科龍,說實在這個信心已經是不能再拖下去了,懸而未決的債權債務糾紛、閒置的機器和無事可做的工人、持股觀望的股東都對科龍的歸屬心急如焚,這不僅灼烤著顧雛軍,同時也給證監會、地方政府施加著極大的壓力。

自然,可以在股市上掀起驚濤駭浪的顧雛軍心知肚明。當周厚健帶著滿腔誠意找到顧雛軍的時候,老顧爽快地在轉讓協定上籤下了自己的大名。

吃下科龍,海信自然馬虎不得。立刻展開了一系列的救市活動,對各利益方承諾不說,還借神6升天,為市場打了一支強心劑,這一連串的行為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保存科龍的價值,否則夜長夢多,人們的信心也會隨時間而逐漸黯淡,但那個時候再來收拾殘局,恐怕9億元的巨款真正是打了水漂。

海信的未來怎么走?依目前的市場格局來看,海信要想在白電市場獲取一席之地,首先就是要具備足夠的規模優勢,當然這步棋通過收購科龍完美地實現了。但是今後的路要怎么走。大概也只有幾種選擇:一個是使用雙品牌運作,充分榨取科龍品牌的最後一滴油;另一種就是重打底子重盤炕,但這無疑浪費了科龍的品牌沉澱;所以無疑會選擇前者。

但是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品牌,而在於怎么消化產能。國內冰櫃行業已經存在明顯的結構性缺陷,一方面產能嚴重過剩,另一方面生產規模又高度分散。因此,周厚健不會讓科龍的設備在順德閒置,而在國內市場競爭已經充分飽和的前提下,延續顧雛軍的戰略,自然是首要之選。讓科龍的代工能力和規模優勢充分釋放,將暫停的資源重新周轉起來,這樣才能保證規模優勢的整體發揮。

不僅如此,科龍的殼還是有價值的。只要打點得法,從資本市場獲益的可能是大有可能。因此,海信集團表示將自己部分優良資產注入到科龍這個在深港兩地上市的殼中以打通融資渠道,並促使產權改革向“合法、不可逆”的目標前進,重啟一度中止的產權改革,收購科龍自然會發揮鋪路石的作用。

從海信捕食科龍說開

不管怎么說,海信整合了科龍,都意味著在中國大型家用電器市場的一場重新洗牌,而這個市場,過去是被不計其數的小生產商所占據的。有了科龍的底子,無論是繼續代工還是重塑品牌,都將讓這個黑電巨人具備了在白電市場興風作浪的能力,而這才是美的等企業所擔心的。

科龍死了,但並意味著顧雛軍所代表戰略的失敗。相反,我們縱觀家電行業的競爭軌跡,就如同人類歷史的進化一般沿著“龐大的需求牽引——眾多製造企業分食——寡頭格局慢慢形成”的方向演繹,而中國以海爾、格蘭仕為代表的製造企業,已經走入了寡頭競爭的行列,而海信,要想加入白電寡頭俱樂部,自然併購科龍的手段是最划算不過。而此後,要繼續領跑而不至於掉隊,就需要在品牌和製造產能之間尋找一個恰當的平衡,任何操之過急、急功近利的手段都會影響到科龍剩餘價值的最大發揮,而考驗海信能力的時刻才剛剛開始!

換一個角度,我們跳出科龍的桎梏,放眼中國家電在全球競爭的格局,除了必須擁有強大製造力作為成本優勢的基礎之外,尚需通過技術積累、工業設計、材料套用等手段尋找到一個新產品(類似三星在手機領域)的突破,通過單點帶動整體品牌形象的躍遷,這樣才能真正走入全球品牌的俱樂部。

海信,任重而道遠!(仇里)

來源:中國人力資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