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體檢”兩頭熱

如今,深圳的人才市場有個怪現象,“人才測評”在深圳是兩頭熱:一方面是得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和人才青睞;另一方面,不少的企業和人才對此不屑一顧,甚至稱之為“電腦算命”。

人才測試火起來

記者從深圳人才大市場了解到,不少用人單位都有這樣的感慨:“招聘人才進單位,大多是通過面試、試用,三幾個月之後,再根據其能力及表現,決定去留。漫長的用人過程中,有時發現其能力特長與崗位不對稱,只好亡羊補牢再做調整,這樣往往誤人誤事。”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選擇人才時要求人才遞交人才測評結果。深圳人才大市場最近做過一項統計,僅去年第四季度就有200多家企業在人才市場的心理測評機構中申請服務,而今年申請做人才測評的企業也有幾十家。而這些企業還只是一部分。據悉,目前深圳的一些大公司如中國移動、聚友網路等非常重視人才測評工作,幾乎每次招人都進行測評,而華為公司、中興通訊等更是建立了自己的人才測評系統。

同時,一些有多年工作經驗的人才也開始主動地到人才測評室測評自己,以提高自己應聘的砝碼。連應屆畢業生也開始光顧測評室,希望給自己的前程做一個“體檢”,看看究竟自己適合做什麼樣的工作。

人才測試電腦算命?

人才測試開始走俏的同時,其準確性也開始受到質疑,質疑主要針對的是測試手段。記者在人才大市場隨意詢問一番,發現對人才測評不屑一顧的人並不少,一位女士甚至說:“人才測試?不就是電腦算命!”

據了解,目前全國人才測試市場上並沒有一個“行業標準”,各人才市場和諮詢公司使用的測試軟體各不相同,有從國外全套引進的,有國內著名高校心理學系開發的,也有一些諮詢公司自行研製的……比如記者採訪中就發現,深圳大市場和西部人力使用的人才測評軟體就不相同。不同的測試軟體測試出來的效果有時竟相差懸殊。不久前,一位應屆畢業生在某人才市場做了測評後,又來到另一人才市場做測評,得到的結果竟然截然相反。

據了解,在市面上的眾多測試軟體中,不乏一些“偽劣產品”。據一媒體前不久報導,北大一位心理系專業畢業生,“自製”了一套測評系統,既未進行研究性測試,也未經專家論證,便到深圳,打著母校的旗號,乾起人才素質測評軟體“專賣”業務。而眼下,在市場上銷售或使用的這種人才測評軟體有多少?無人說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