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國的馬克斯•韋伯

文/原春琳

  “書呆子”房志棟依然痴迷書中世界,不過在書中世界以外,他又多了一份痴迷:萬象世界。他的最新結論是:只有不斷在兩個世界進進出出、遊刃有餘的人,才可能弄懂一些中國的道理。

  在許多人眼裡,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專業1998級本科生房志棟,是個不折不扣的“書呆子”形象:瘦高的身材,白淨的臉龐,再配上600度的眼鏡。

  房志棟真是“書呆子”:“我一天不讀書就感到很難受。”且不說本專業的英文原版書讀起來津津有味,文史哲類的書籍也讀得興趣盎然。他的博學不僅讓同學欽佩,甚至折服了一位學習美國史的美國友人:“我都不知道的美國史,你怎么知道?”

  沉迷在書的海洋里,房志棟甚是自得。可一天,一位同學無意中的一句話“刺激”了他:“房志棟,你看過VCD嗎?”

  熱愛VCD的房志棟哭笑不得。未曾深想,文科生房志棟轉過頭去繼續享受書本的樂趣。

  這份平靜沒有維持多久。2000年底,同學張光平前來遊說:“兩年一度的‘挑戰杯’就要開始了,我們參加吧!”

  房志棟的興趣不大。書中的世界趣味無窮,外面的社會能有什麼意思呢?

  訊息傳到家裡,父親發火了:“你不能總這樣下去,一點兒也不接觸社會!不管怎樣,這個活動你必須參加!”

  在父親的“威逼”之下,房志棟“不情願”地走進“挑戰杯”。

  “簡單!不就是完成一份調查報告嗎?”一開始,房志棟沒覺得“有什麼了不起”。他和同學張光平理所當然把目標鎖定在調查農民負擔沉重的問題上來。

  “題目太大!”導師否定他們的想法。兩個學生面面相覷:問題沒那么簡單?

  回去之後,兩人找一個又一個老師,熬了一個又一個通宵,最終把主題鎖定在村民自治的高參與率上來,並制訂出一份內容詳盡的調查問卷。

  2001年春節剛過,房志棟和張光平分頭在各自的老家河南和四川的農村展開調查。“書呆子”房志棟從書本世界走向萬象世界。

  依照當地民政局的介紹,房志棟和幾個同學騎著機車,走了30里路,來到當地村民自治模範村。

  在村長的陪同下,他們來到一個農戶家裡。公式化的調查開始了:“大嫂您今年多大了?什麼文化程度?家裡幾口人?收入多少……”得到的是很機械的答案。房志棟急了:“這樣的調查怎么能行?”靈

  機一動,他來了一句:“村長,我們的調查量挺大的,可以分頭調查嗎?”

  村長沒有異議。房志棟一個人隨意走到一家農戶的門口。不善於與人打交道的房志棟有些尷尬:太冒昧了!進還是不進?進去該問些什麼?

  房志棟鼓足勇氣走進去。男主人正低頭幹活。他一臉笑容:“大哥,忙著呢?年過得怎么樣?”一邊遞上煙,那是爸爸特意為他下鄉打交道準備的。“我是大學生,到這裡來作社會調查。”他說。出乎意料,男主人非常配合,有問必答。

  第一次在書本以外的世界找到樂趣。房志棟興奮得一連走訪了十幾家農戶。

  回到學校,房志棟和張光平碰頭,意料之外的事情再次發生:調查結果與他們最初的構想完全不同,在村民自治的高政治參與率的背後,是普遍的政治冷漠。

  此刻,房志棟素來喜好的靜默狀態被徹底激活了,愛刨根問底的性子發揮到了極致。他和張光平買回一摞摞參考書,找來大量相關資料,非要搞清楚其中的“為什麼”。

  “這可比考試難多了。考試是死記硬背,可這要在大家都知道的現象中總結出自己獨到的觀點。”房志棟感慨。

  經歷了五六次修改,房志棟和他的合作者終於找到了屬於他們自己的答案——《高政治參與率與普遍政治冷漠:川豫兩個行政村村民自治中政治參與的調查》。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張小勁教授作為推薦者,評價說“論文已近公開發表水平”。

  可房志棟和他的合作者還是不滿意:“我們的研究架構一直在變化。即使在定稿時感覺也不是很好,我們的經歷和技巧顯然還遠遠不夠。”“其實能否獲獎已不重要”,房志棟平靜地說,“但我確實從中受益匪淺。現在再拿起專業書,一看目錄,就知道新意所在,而不像以前那樣,看半天也搞不懂作者到底想說什麼。”

  “我的偶像是馬克斯·韋伯,他是位著名社會學家,可在經濟、哲學等方面也非常有研究。最重要的是他有許多原創性的成果,這些都是經過艱苦的社會調查得來的。如果你一定問我有什麼‘野心’,我希望有一天我能成為中國的馬克斯·韋伯。”

  如今,“書呆子”房志棟依然痴迷書中世界,不過在書中世界以外,他又多了一份痴迷:萬象世界。他的最新結論是:“只有不斷在兩個世界裡進進出出、遊刃有餘的人,才可能弄懂一些中國的道理。”

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