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廉斯:管好國家的資源

文/大海 郭婷

2001年9月20日,首信集團迎來兩件大事:第一件是集團公司成立60周年,第二件是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新成立的北京首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與諾基亞的合資廠也將同時更名為北京首信諾基亞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在9月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首信集團總裁楊廉斯女士說:“公司正在籌劃在國內上市的事宜,時間大約在明年的某個時候。”

楊廉斯把1991年以來首信集團的發展劃分為“兩次創業”:第一次是1995年合資成立北京諾基亞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前後,首信集團開始了主營業務大轉型,從一個微波設備提供商轉換為移動系統提供商; 第二次是1999年開始設立首信研究院,自主研發首信品牌手機系列移動通信產品。從1991年到2001年這十年,是首信集團大發展的十年,是最重要的十年,也是楊廉斯最充分發揮自己能量的十年。

砍掉行波管,轉向移動通信

2001年9月6日接受記者專訪時,楊廉斯還清楚記得1991年12月她擔任廠長時北京郵電通信設備廠的狀況:銷售收入4040萬元,利潤203萬元,員工1700多人,七八百名退休員工,人均月工資水平在100元-200元間,主要產品是數字和模擬微波設備外加生產行波管。

當時,楊廉斯面對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國企:在國企的生產模式下,國企的人用著國企的思維方式。當時,楊廉斯已經49歲,離正式退休只剩下6年,她的年齡在領導團隊中排行前5名。當時,誰也沒想到,這樣一個50歲的“老國營”在一個也快50歲的女人帶領下,會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功。

楊廉斯上台後的第一把“大火”就是砍掉行波管生產業務,那是1992-1993年間的事,也是首信集團(當時還使用“北京郵電通信設備廠”名稱)業務大轉型的開始。楊廉斯承受的壓力可以想像,因為整整一個車間的人都失去了工作,那時候還沒有“下崗”這個詞。“當時,這是一件很轟動的事。”楊廉斯說。

通過這件事情,楊廉斯第一次把國企的企業文化方向轉了45度,員工們也開始接受變化的環境。後來,“變”成了首信的管理特徵:主要業務在變,人力資源在變,廠房在變,觀念在變。楊廉斯把這總結為“首信老變”,她說:“這並沒有什麼不好,一個成功的企業就是在不停地變化,一個成功的管理者也同樣如此。”
楊廉斯開始“變”,開始帶領首信由微波通信向移動通信轉變。

當時就有很多人不理解:首信是生產型企業,為什麼卻去做銷售。以計畫經濟的思維推論,生產出來的產品自然有國家包銷包購,自己做銷售多此一舉。楊廉斯不以為然,果斷地把主要業務向移動通信方面轉型。雖然微波技術與移動通信沾點邊,但以當時自有的技術實力,首信根本無法介入已經開始勃勃萌芽的移動通信市場。楊廉斯有自知之明,她沒有選擇自主開發產品,而是選擇了合資之路。楊廉斯把這種模式稱為“一邊積累實力,一邊國際化”。楊廉斯就這樣摸索了2年,與阿爾卡特等外商建立了幾個合資公司,規模都比較小,而且效益也不好,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995年。

擲硬幣,選擇諾基亞

無論對於首信,還是諾基亞,1995年都是一個幸運年。這一年,它們“聯姻”成立了合資公司——北京諾基亞移動通信有限公司,這件事被楊廉斯評價為首信發展史上的“史達林格勒戰役”和“第一次創業”。後來的市場發展證實了這次合作是中國企業建國以來最成功的對外合作:諾基亞從一個不太知名的“小角色”一躍成為中國最大、全球三大的移動設備提供商,首信則從一個連自己都養活不起的國企一躍成為中國電子百強企業。這一躍,用了首信和楊廉斯整整10年。

楊廉斯當時有3個可以選擇的合作夥伴:摩托羅拉、愛立信、諾基亞,即後來叱吒中國GSM手機市場的“三列強”。本來,摩托羅拉是楊廉斯的首選合作夥伴。摩托羅拉當時在中國通信市場獨占鰲頭,銷售業績遙遙領先愛立信和諾基亞,也是移動通信技術的“大拿”。此時,楊廉斯很想跟摩托羅拉合作。但摩托羅拉錯過了楊廉斯,而同時,愛立信和諾基亞開出了比摩托羅拉的地位更“誘惑”楊廉斯的條件:首信可以先不出錢,由對方出錢一起成立合資公司,等到公司盈利後,可以用利潤分批還清對方的墊資。摩托羅拉沒有想過這個“誘惑”條件的威力,也沒有再找首信。而這個條件對於當時一分錢都拿不出來的首信,“誘惑”是致命的。

在兩個同樣來自北歐的公司之間做出選擇,本身就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楊廉斯這時候也猶豫不決,她甚至拿了一枚硬幣,想用正反面來決定到底選擇誰。這時候,芬蘭人(諾基亞)的“老實”提醒了楊廉斯。於是,楊廉斯選擇了“老實”的諾基亞。

儘管首信是控股方,楊廉斯還是為新成立的合資公司起名:北京諾基亞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楊廉斯認為:首信(當時還沒有開始使用“首信”作為品牌,還用“北京郵電通信設備廠”名稱)的名氣還很小,當時幾乎沒有品牌知名度,利用諾基亞有限的知名度是可取的。現在,首信也要做自己的品牌產品了,2001年9月20日,這個合資公司將更名為“北京首信諾基亞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二次創業,做自主品牌

2000年,首信品牌手機正式投入生產。於是,人們就有了新的疑問:品牌自主,技術也自主嗎?楊廉斯很肯定地回答:YES。

早在1998年底,楊廉斯的領導班子就提出“自主開發和合資合作並舉”的方針,他們把這種變化稱為首信的“二次創業”。二次創業的時間“沒有期限”,主要有五個方面內容:自主品牌建設、市場行銷網建設、最佳化管理、上市融資、公司國際化。

據楊廉斯介紹,首信“二次創業”的兩年來,已經取得一些進步:“今年1-8月,首信已經完成了167億元的銷售額,今年預計完成250億元銷售收入。”首信已經“盯”上了六七個快速“增長點”,楊廉斯說: “今年已經有兩三個‘增長點’凸現出來。”

在回顧首信這十年的發展時,楊廉斯並不認為目前“國企”帽子有什麼“不雅”,相反,她認為,國企有很多優勢,特別是有政策支持的國企。楊廉斯在首信的十年成績,也被她淡化為:“我只不過是管好國家的資源,沒有讓它浪費而已。”

據計算機世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