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公司總經理陳長春 從博士到職業經理人

四年前,陳長春在深圳享受著四季如春的美景,四年後他更喜歡北京四季更替的變換;四年前陳長春幾乎唯讀國外的名人傳記和小說,而四年後他開始對《論語》以及儒學有著更加深刻的認識;四年前剛到北京,對於京城地產的頻頻作秀的不屑到現在對京城文化的重新審視,陳長春在北京金地的四年,按他自己的話說“發生了巨變”,深圳再到北京,將金地在北京站穩腳跟到樹立品牌,直到最後項目的順利銷售,還過三年就將步入“不惑”的陳長春並沒有一絲歲月老去的感嘆,“我還得慢慢學習”成為了他在北京繼續發展的潛在動力。

陳長春成長在金地

“樹木成長需要土壤,土壤就是你發展的一個平台,你發展的前提條件,它給你提供了一個舞台,讓你去跳舞。金地就是這樣一個地方。”陳長春至今還記得當時在金地工作不到一年就被評為優秀員工的時候,他那段激情洋溢的發言。

1984年到1993年,陳長春在浙江大學苦讀八年,浙江大學工學博士畢業的陳長春的職業經歷和深圳金地的發展緊密相關,由學生轉變為一個職業人,由技術性人才轉變為管理型人才,都是在金地完成的。

陳長春在金地的發展可謂一帆風順,但在最初,他也曾有過心態巨大的落差,覺得以前學的東西對現在基本沒用,但陳長春很快找到了人生的定位,博士學位只是他進入“金地”這個公司的“敲門磚”,所有一切都得從頭開始。進入金地兩年後,陳長春被派到了物業管理公司,在短短9個月的時間裡,他就將“深圳金地花園”的物業管理水平提升為一個物業服務形象;在物業管理全面導入ISO9000體系,同時啟動管理信息系統。

陳長春笑著說自己之後的提升就像“坐上飛機,速度非常快”——三年間,他先後擔任了金地房地產經營部副經理、經理、總經理助理、金地集團副總經理。深圳金海灣花園的操盤迎來了陳長春的黃金時期,而這個項目無疑成為了中國住宅發展運動中的一個里程碑。金海灣贏得了1999年中國科學院優秀工程設計獎和2000年“創新風暴”全國住宅設計組委會特別金獎,只要到深圳幾乎沒有不知道金海灣的。而金地翠園則創造了深圳高尚住宅小區當年開發、當年銷售、當年售罄至今無人打破的紀錄。在職業角色中,陳長春的身上有著執行者、決策與執行偏差的決策者這樣一種“三合一”的形態,與單純決策者彰顯的個性與張狂相比,他身上更多的是理性,作為北京金地公司的掌門,金地迅速在北京站穩腳跟,陳長春的高學歷以及獨到的管理理念無疑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南派地產的代言人”的稱號也透露出業內對他的一種敬佩,不到四年時間,他在北京開發的金地格林小鎮如今已經成為了亦莊一道靚麗的風景,而金地國際花園則成為了長安街邊的標誌性建築。

陳長春的第四種資源

把客戶稱為“第四資源”,可以算是陳長春的一個發明。這還源於一次獨特的歐洲之旅,事到如今,陳長春依舊記憶猶新,“走在德國法蘭克福人來人往的大街上,就在不經意間,看見一棟毫不起眼的建築旁立著這樣一個標語牌——‘在這裡,歌德曾經居住過。’就在那一瞬間,所有一切都顯得如此蒼白:時間、法蘭克福、周圍的建築……我整個意識里充滿著這樣一些零碎的詞語:詩歌、浮士德、少年維特……內心被一種深深的敬仰強烈衝擊著。透過這幾近簡單的建築體,我看到了歌德卓越而意味深長的一生。”就在那一瞬間,陳長春忽然意識到,再華美的建築也不過是某種簡單的表象,真正使它們在時間沉澱中擁有自身內涵的,還是居住在建築里的人和他們的故事。

陳長春發現,中國地產企業最容易忽視的環節就是人。因此,金地在規劃時,一定是把客戶提到前面來——我們尋找什麼樣的客戶?在我們的產品中體現什麼樣的文化?展現什麼樣的思想?陳長春認為這是項目成功的關鍵。而作為“第四資源”,他認為客戶的價值實際上是在發展商和客戶溝通的過程中逐漸體現出來的。要想使用這個資源,很重要的就是跟客戶溝通。

過去傳統的那種好品質產品自然會有好的客戶的想法在陳長春的腦海里也已經進行了巨大的轉變,“一個優秀的客戶往往會在許多年後決定物業的價值”,將客戶擺在第一位從此成為了陳長春以及其下員工每天必須謹記的理念,一次在產品出現小問題的時候,客戶找上門來的時候員工當時並沒有在意,陳長春寫的《心存敬畏》一文當時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爐,陳長春告訴記者這就是寫給員工的,“土地是地產企業的第一資源,也是核心資源。資金是第二資源。第三個資源是能力資源,其競爭優勢是在同樣的土地、同樣的資金條件下能做出更好的產品滿足客戶的需求。第三資源的能力,包括產品的策劃能力、設計能力,生產能力(即施工水準),也包括服務的過程,所形成的綜合能力都是面向客戶的。由此產生了房地產企業的第四資源——客戶資源。”,在陳長春看來,當客戶提出問題時,並不是向開發商發牢騷,更不是給開發商找麻煩,而是實際上給你機會來解決這些問題。因為解決客戶的問題,實際上是給你創造更多的市場機會。(劉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