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職場中的賣老族

小許大學畢業應聘到一家公司做技術員,一年後調到總公司技術部搞設計。每當設計好圖紙後,請求資深設計人員提意見時,經常是“被教育、被指導”,但教育和指導的內容常與圖紙的內容無關,當小許問到與技術有關的問題時,對方卻是冷冰凍的反應。有一次小許聽到兩位技術人員竊竊私語:“剛來的毛頭小子總想出風頭”。小許聽後心理很不是滋味。

小許剛進入職場一年多,出現了發展瓶頸,他苦思冥想,問題出現在哪裡?

學生角色應卸妝

小許剛從學校畢業一年多,身上還有濃重的學生味道,還沒有成功轉換職業角色。向職場“老人”提問,卻期待他們向學校老師一樣答疑解惑,這是明顯的觀念變形。職場與學校的區別是:職場追逐功利,學校追逐功課;職場競爭是多維的,學校競爭是單一的;職場人際關係撲朔迷離,學校人際關係簡單明了。關係不同則方法不同,要卸下學生妝,品味企業文化,按遊戲規則重新演自己。

尊重職場“老人”

他們懂得江湖遊戲規則,有經驗,這些都是“新人”要學習的。尊重不是什麼都照辦,也不是盲目崇拜,尊重是一種態度,表明你對他們很重視。職場“老人”感覺你真誠尊重他們,價值感因你的尊重而建立,對你的好感也會慢慢建立起來。

職場“新人”既要尊重職場“老人”的人格,也要尊重他們提出的建議、問題或批評,甚至是指手畫腳,從中找出自己要改進的地方。

讀懂他們的真意,減少自己的煩惱。比如經常對新人指手畫腳的人淺層心理意義是“這事你不懂,你要聽我的”,以顯示自己的重要性。隱藏更深的心理意義是“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不安全感。小許一旦看清一些人的指手畫腳的心理意義,便不會因困惑傷心,反而要表現出十分的真誠與他們溝通,無私地分享自己學到的知識並虛心向“老人”討教職場之道。

運用互惠原理

職場中永遠沒有單向交流的。互惠是雙方的合作,是打開對方情感大門的金鑰匙,也是情感的投資。點滴施予會換回對方的回報,這是早已被心理實驗所證明的有效原則。需要注意的是,施予和施予後的請求都應該在雙方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互惠原理才起作用。

與他人情緒同步

每個人都有盲點,盲點大多來自習慣。小許對職場“老人”“指手畫腳”的干涉心存不滿,原因在於自己的內部對話。“他們說的問題是不對的,是不符合原理的”,或“他們太功利了、太俗氣了”。這些負性的內部對話必然反映到外顯行為上。一旦被別人識破,豈有好日子過?比如,一位職場“老人”和小許說工作中的問題,小許回應:“你說的這個我不懂”。這是一種拒絕接受的口吻,同時帶有蔑視對方的意思。如果改為:“你說的這個問題,值得我好好重視,至今我還未完全弄懂,還要深一步學習。”這是一種探究式的回應,不僅給自己打開一扇門,也給對方留下一條路,這是保持與對方情緒同步的方法,人們最認同與自己情緒一致的人。

工作即使命

工作環境中無論出現什麼樣的情況,也不會傷害到自己,傷害自己的只有自己的觀念。持有“我工作是掙錢來餬口的,聽不得你們這些廢話”,與“工作是我的使命,我有責任把它做好”兩種不同觀念的人,會對一些負性事件採取不同的策略,前者以情緒對應,後者以問題應對。以情緒應對的人多抱怨,以問題應對的人多行動。積極行動的人把工作看成使命和責任、心態積極,善於找出問題的根結並解決它,同時積極建立自己的資源庫,如良好的人際關係、知識的儲備與更新、向有一技之長的人虛心學習、積極觀察和思考職場的運作方式和管理模式、做好職業內的生涯規劃等。反之,經常抱怨的人大多數把注意力放在與個人職業發展無關的是是非非上,成為個人職業發展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