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制”新聞調查:老總年薪是職工的33倍

 有資料顯示,目前,國企經營者年薪是企業員工平均工資的13.6倍,而且範圍擴展得太大,有的企業班子全體成員都拿年薪,占用了職工的工資總額。

對此,職工怎么看?國企老總怎么看?各職能部門怎么看?記者就這一問題進行了調查。

年薪制是世界上實行市場經濟體制國家對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普遍實行的一種薪金制度。

一項制度,如何做到既推動社會、經濟的進步,又兼顧社會各利益階層的認知,以達到發展兼顧穩定、效益兼顧公平之目的,是考量我們決策管理機關和企業管理者能力的課題之一,也是展開此次新聞調查的目的所在。

年薪制這種分配製度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通行的辦法,已開發國家早已實行年薪制。XX年,我國中央企業全面實行經營者年薪制,但在實際操作中也遇到一些問題。例如,一些經營者的年薪與員工收入差距過大;不具備拿年薪的企業,經營者也拿年薪;有的經營者拿年薪搞暗箱操作等。對此,職工反映強烈。

差距究竟多大

7月20日20時30分,山東某大型國有機械製造企業機加工車間,正在車床前生產“活塞”的吳師傅針對企業經營者與員工的收入差距說:“企業高層領導的收入多少我不清楚。俺是計件工資,每月全算上1000多元,如果上中班,8小時給5塊錢的補助費,一個月能增加100多元。”據了解,在這家企業像吳師傅一樣的操作工有XX多人,他們年平均收入1萬多元。

記者在這家企業的“職工技協成果總結”表格上看到,三位職工搞了一項“小松活塞粗孔定位改進”的技術革新項目,共得到一次性獎勵1000元,而這個革新成果每年給企業帶來30多萬元的效益。“聽說老總只要讓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就能拿幾十萬的年薪,我們的工資怎么就不能隨著效益增長?”這個革新項目組的組長劉師傅說。

這家企業的董事長王某和副董事長張某告訴記者,他們的年薪分別是40多萬元和20多萬元。“這是近一兩年當地國資委給定的,我早在1995年就拿年薪了,那時候拿20多萬元。”王某補充說。

“老總43.6萬元,職工只有1.2萬元,老總年薪是職工的33倍,差距是不是太大了?”山西一煤碳企業的職工這樣說。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所長蘇海南對記者說:“目前經營者年薪制的範圍擴展得太大,有的班子全體成員都拿,這樣一層層地漲,占用了職工的工資總額,影響了職工利益。”

據有關部門透露,國家對國有企業管理層年薪設最高限制,初步定為不超過本企業員工平均工資的14倍。有人擔心,這個規定會激起那些尚未達到這個倍數的國企經營者向14倍的年薪收入沖頂,追求利益最大化。特別是那些虧損的國有企業,管理者成為窮廟裡的合法富方丈,它給企業帶來的負面效益遠遠大於激勵老總們好好乾所帶來的正面效益。這樣的擔心不無道理。

目前,一些中央企業負責人的年薪已達到六七十萬元,有的甚至已超過百萬元。近四年來,中國股市股指雖然從2245點跌到了XX年的1000點,市值損失了一半多,但就在股市持續走低的情況下,上市公司管理者的年薪卻在一路走高。1998年,當年840多家董事長和總經理的平均年薪為5.1萬元,而在XX年上市公司高層管理者的年薪平均值已達到19.9萬元。XX年股市雖然十分不景氣,他們的平均年薪卻熊市走牛,達到23.6萬元。

有的企業無論是否贏利老總都拿年薪。以某省一家鋼廠為例:近幾年來,老總為了追求自己拿到高額年薪,人為做大效益這塊蛋糕,以期從中獲取豐厚的個人回報。

XX年,全國同類企業大都發展到年產300萬噸鋼,利潤7億~8億元,職工年人均工資3萬元左右。而這家鋼廠只有200萬噸,利潤兩億元,職工年平均收入1.2萬元。如果將該企業職工工資提到同類企業水平,企業當年不僅“顆粒無收”,而且要虧損1億~2億元,老總哪有年薪可拿?而就是從這一年開始,該企業老總卻拿40多萬元年薪。

方方面面的看法

廣東國資委日前透露,該省今年起將拉大省屬國企老總收入差距。根據方案,約15%老總將拿到最高的100萬~150萬年薪,4%拿最低的15萬~25萬,其餘部分拿40萬~90萬元。據說,一項名為《企業經營人員業績考核暫行辦法》的條例,將成為提升國企經營管理水平的槓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