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恥者勇

尊敬的各位評審、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知恥者勇》。

古人云:知恥而後勇,縱觀世界千年歷史,榮與辱相互交替,演繹著一部部從興盛走向衰亡的朝代史,一幕幕恥辱的景象都在向我們講述知恥對人類的重要性。

春秋末期,吳越交兵,越過慘敗,越王勾踐被扣留在吳國多年,做了吳王夫差的奴隸,勾踐含羞忍辱,終於返回了越國。回國後,他總結教訓,下決心要重振越國。

勾踐親自到田裡耕作,吃簡單的飯食,穿粗麻布衣服。相傳他還在座位旁懸掛一隻苦膽,經常要嘗嘗苦膽的滋味。他天天問自己:“勾踐,你忘記戰敗的恥辱了嗎?”他動員全國百姓加緊生產,鼓勵耕織、訓練軍隊、任用賢才,那種知恥之心在中國歷史的統治者中是絕無僅有的。經過長期努力,他一舉滅了吳國,也成了春秋時期的最後一個霸主。今天,當人們在湖北省博物館觀賞出土的越王勾踐劍時,這把青銅寶劍穿越了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但劍身絲毫不見銹斑。人們在感嘆古人高超的鑄劍工藝時,也不禁會想像這位霸主當年馳騁沙場的風采吧。像越王勾踐,他豈不是有一顆知恥之心嗎?!

又看三國時期的後主劉禪,被魏國滅亡後,魏王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的稱號。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蜀地的歌舞表演,劉禪的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也不想念蜀國。樂不思蜀的劉禪從此被人們稱為“扶不起的阿斗”,成為千古的笑柄。

再談近代,魯迅先生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文學獎、思想家、革命家,他原來是到日本學醫的,但為什麼他會棄醫從文呢?

那是他在日本看一場電影的時候,畫面上的中國人有著強健的體魄,可是在面對自己的同胞被屠殺時,他們沒有義憤填膺,沒有奮起反抗,有的卻只是一副事不關己、麻木的神情,而在下面觀看的日本人卻肆意的嘲笑著中國人。這給魯迅先生以強烈的震撼。先生一下子意識到:醫術僅僅能夠拯救國人的軀體,卻無法拯救國人麻木、冷漠的靈魂。於是他憤然而起,決定棄醫從文,用筆做號角喚醒中國老百姓。偉大的毛主席曾評價魯迅先生為“民族魂”!

前不久,南京的第一個友好城市日本名古屋市市長公然拋出“南京大屠殺歷史根本不存在”的言論,並先後三次表示不會收回自己的言論並道歉。面對如此無恥地行徑,南京市政府做出強烈的回應,並斷然停止了與名古屋市作為友好城市的官方交往。面對這樣無恥的言論,如果我們忘記國恥或無所作為,不免又會成為大國列強所嘲笑的對象。但今天,我們要說:“不,中國人民已經站起來了!”

老師們,您說:火燒圓明園、南京大屠殺......古往今來,一幕幕歷史鏡頭都在為我們講述兩個字——國恥!過去現在,一件件悲愴故事也在給我們講述兩個字——知恥!是否擁有知恥之心,不僅會影響到一個人,甚至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的榮辱興衰。

同學們,讓我們知恥而後勇,為中華的再次崛起而讀書!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而奮鬥!

初三:文藝二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