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懷天下勇於擔當

英國詩人約翰·多恩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任何人的死亡都是對我的縮小,因為我是處於人類之中。”約翰這句話告訴我們:任何人都不是孤立的,人與人之間緊密相連,人要有博大的胸襟和勇於擔當的勇氣。

翻開史書,在時光隧道中穿梭,時間凋零了多少春花秋月,剝蝕了多少秦磚漢瓦。然而,在歷史長河中我看到一個個高大而清晰的身影;我感受到有一種精神在照亮著歷史前進的方向,那便是勇於擔當。正是因為你們心懷天下,勇於擔當,甚至甘“冒天下之大不韙”,歷史的車輪才能不斷前進。

我看到東奔西走的你——孔子。在周制分崩離析的大勢下,你倡導“克己復禮”,直道而行,“知其不可而為之”。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為了心中的“大同世界”,為了亂世中流離失所的百姓,你周遊列國,拱己以待。你悲憫蒼生的襟懷和敢於擔當的勇氣直令萬世景仰。

我見到振臂高呼的你——王安石。為了富國強兵,改變當時“積貧積弱”的現實,你力排眾議,銳行變法。變法雖然最終流產,但你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勇於擔當的改革精神,在千年以後仍令人敬佩不已。時針鏇轉到現代、當代。我見到你——魯迅——深情地寫下“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你“心事浩茫連廣宇”,於滿目瘡痍中,以筆為槍,以生命為火把,肩扛著“救亡與啟蒙”的大旗。而耳邊響起的悠揚鏇律,“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則讓我把目光投向你——小平同志當國事艱難、國家經歷風雨飄搖時。你敢於擔當,挺身而出,撥亂反正;你邁著矯健的步伐,在改革開放的藍圖上指點江山。

然而,在物質充裕的今天,低俗、自私、狹隘卻數見不鮮。地震發生時,范美忠“一跑成名”;小悅悅倒地時,18個路人視若無睹;少年落水時,船主不但見死不救,事後還索錢撈屍;那些“神醫”“大師”們,打著“仁義”的幌子。招搖撞騙……這些人只顧及自身的名利、榮寵、安危,缺乏最起碼的良知道德,更談不上悲憫情懷與擔當精神。

xx總理說:“事不避難,勇於擔當。”有無悲憫情懷、擔當精神,是衡量一個人境界高低的重要標尺。柴靜在《看見》一書中寫道:“他人經受的,我必經受。”然而,現實生活中。總有些人割裂自己與他人的聯繫,沉溺於“小我”之中,當社會需要時不能關注他人、不敢挺身而出、不敢擔當,直讓人覺得悲哀,甚至面目可憎。

我們是身負重任的一代,也是必須勇於擔當的一代!時代要發展,社會要進步,“中國夢”要實現,就需要心懷天下、勇於擔當的精神!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