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人才

前一段時間聽羅老先生的講演,會中,羅老先生引用了已故的錢學森老先生的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培養不出人才?

中國培養不出人才?在外人眼中,這似乎是一種愚不可及的論調。在所有人的眼裡,中國可是全世界最大的“人才資源庫”,說中國沒有人才,這不顯得有些可笑了么?

可笑,是顯得有些可笑,但這可笑的話語是從一位為中國科技事業奮鬥了大半輩子的老人口裡講出的,這不禁讓我們感到困惑。雖然錢學森老先生在提出這一問題時已經身染沉疴,但是他的頭腦是清醒的,也正是因為如此,他看清了中國目前的人才狀況,這才有了著名的“錢學森之問”。

現在,讓我們把話題引向這個問題的中心部分—人才。

何謂人才?

在常人眼中,人才是國小到高中,門門功課考高分,然後考上清華北大,然後考研、出國、考博,稍微差點的就在國內攻碩考博,進入社會之後這些人就是人才了。

答案似乎非常明了,像這樣的人在中國雖然不多,但也不在少數,看來錢學森老先生的問題白問了。真的是么?如果回答是肯定的,我想錢學森老先生在九泉之下也不會瞑目。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首先,在評價中國是否能培養出人才之前,我們要先找準人才的定義,也就是:何謂人才?先舉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是兩個人,大家都很熟悉,他們分別是賈伯斯和比爾·蓋茨,科技帝國的兩大巨頭。他們是人才么?也許是。然而,我們是用什麼標準去評價他們是人才的呢?錢么?兩個人一個資產四百億美金,一個資產五百億美金,聽起來也算是資產龐大了,但眾所周知,世界首富的寶座早已易主,現在我問你們,如今的世界首富是誰,有幾個人能答出來?他做過什麼,這又有多少人可以回答出來?因此,錢似乎並不是衡量人才的標準。既然如此,那么,賈伯斯和比爾·蓋茨是因為有高學歷才是人才嗎?可據我所知,賈伯斯似乎只是勉強混了個大學畢業,而比爾兄更慘,大學一年級就輟學,這兩人似乎與高學歷掛不上鉤吧?我們再想想,究竟是什麼讓我們記住了這兩個人?答案當然是“蘋果”和“微軟”。還有呢?ipad和windows。因為這兩件東西,整個世界都被改變了,如今有幾個人不懷揣一台ipad,又有幾台電腦上面安裝的不是windows?因為世界為這兩人所改變,所以,我們記住了他們。因為他們給世界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我們記住了他們!

沒錯!人才,是能夠走在時代的最前沿,掌控整個世界的格局,引導著世界發展的“弄潮兒”!反觀中國的那些所謂的博士、碩士們,你們做到了這些嗎?你們悲哀自己的命運無法掌控,卻從未發現,命運的鑰匙就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因此,你們只能在社會中儘可能地運用自己學到的固有的知識,卻無法了解人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我們想要的,是能讓我們眼前一亮的東西,例如ipad,例如windows。而你們只會不斷地去學別人的,只會用別人用過的,因此,就慢了這么一拍,別人是人才,而你們卻只是模仿者而已。

再舉第二個例子:還是有這么兩個人。一個年輕的時候脾氣暴躁,喜好酗酒,滿口髒話;另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富有夢想,想成為一名畫家,他不抽菸,很少喝酒,是個清教徒。如果要問他們兩個在長大以後誰會成為人才,應該差不多所有人都會選這個清教徒吧——當然,這是在不知道這兩個人的名字的情況下。還好晚生了幾十年,要不然我們也不會知道這兩個人做過了什麼。那個酗酒的酒徒,名字叫邱吉爾,是後來的英國首相;而那個清教徒,名字叫希特勒,是法西斯的頭頭。

因此,對於人才,我們又有了一個新的定義:人才是能夠為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富有正義感的人,是能夠有所作為的人。即使你看起來與人才根本掛不上鉤,但只要有一顆堅毅的心、富有正義感的心,再加上一往無前的信念,總會有所成就的。

我們“90後”還很年輕,正是代表了中國新一代的有生力量,希望每一個中國學子都能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成才目標,同時,我也期待著中國能在我們這一代人的帶領下,走上一個新的高度,中國會因為有我們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