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議論文範文【五篇】

【篇一】萬事皆有可能

“There a star for everyone。”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顆明星。這是Drugstore組契約名專集中主打歌Super Glider(超級滑翔機)的一句歌詞。人們心中的星各不相同,可以是大俠縱騁的武林;可以是哼哈饒舌的說唱;可以是太極憂鬱的生死戀;可以是混音擬成古典樂……但是造星的過程卻應該是一致的。

是什麼影響了人們的喜好,而決定了心中文娛價值觀的趨向呢?如果將學術界的應激理論,引用到這裡便有三種論調:首先是基因決定論(genetic determinism),其認為人的愛好由父母決定。父母喜歡什麼,借著基因遺傳,你也就喜歡什麼。可是回顧,雙親(八零代的父母)青春時對於紅寶書的痴迷,抑或是對於麗君歌曲的鐘情凡此這般的喜好,卻鮮現在其子女的身上。因此這個論斷有點懸。另一個是心理決定論(psychic determinism),強調你的喜好是父母種下的因。但當下,父母的極力反對也無法改變自己孩子對流行文化的狂熱,所以這個論點也不太靠譜。最後的環境決定論好像是問題的癥結,如果再將其細分到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這項考量依據的話,似乎有了些感觸。再凝神細想,也就體味到了周遭的諸多變化——

當李白不再吟誦詩詞,而改唱流行;雨果不搞劇作,而投身百老匯;達文西不畫夢那麗紗,而鑽研密碼學;羅米歐與朱麗葉走出莎翁小說的纏綿,而主演NC電影;當……的時候,我發現這個世界瘋了,全球化的腳步使科技成為了人類的鴉片,高度發達的商業成了人民的精神食糧。商業文化與通俗文化再信息傳播如此之快的今天,壓碎了紙張和歷史拼湊起來的書窗和積澱。如上這般不過只是創造嶄新文化的代價罷了。

可是這種易食的罐頭文化,帶給我們的是什麼呢?我們該如何面對與理解這樣的文化呢?僅僅是對紙醉金迷的文化產業化的悲嗟?或是說文化藝術擺脫不了消費社會帶給她們的壓力,而徑直走進了高雅的通俗的死胡同里。但是這些臆斷是否本身就帶有精英階層的傲慢與偏見呢?

應該看到,時尚文化、通俗文化這些經過商業包裝後的文化本身就是,將小眾文化推向大眾的過程。套用一下時下足球界的行話:這就是革命,革命不是請客吃飯,革命就是要打破菁英階層的文化霸權與壟斷!若是這樣,李白唱流行又何妨?至少還有“天生我才”的歌詞。

“Nothing is impossible” 這是Adidas的一句廣告詞,如果直譯的話,可以解釋為沒有什麼不可能。確實當今全球話的背景下,文化的融合與嬗變超乎想像,似乎普天之下沒有什麼不可能發生的!而在這種文化環境影響下成長起來的八零代,能帶給中國怎樣的驚喜呢?一切皆有可能!

【篇二】遭遇挫折,笑對痛苦

人之一世,殊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滿了種種荊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痛苦之於人,猶狂風之於陋屋,巨浪之於孤舟,水舌之於心臟。百世滄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狹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志氣消沉;萬古曠世,又不知有多少內心懦弱的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葬身於萬劫不復的深淵……面對挫折,我們不應放大痛苦,而應直面人生,縮小痛苦,直至成功的一天。

“老當亦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可謂:“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卻能達人知命,笑看人生。試想,如果沒有王勃開朗闊達的胸襟,哪能有他吟放出“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千古絕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浪漫詩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順的挫折後,他沉寂了嗎?消沉了嗎?沒有。“長安市上酒家眠,”笑對痛苦,面對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訪名山,終於成就了他千古飄逸的浪漫情懷!

由此看來,面對挫折,我們不應過分地沉迷於痛苦失意的陰影中不能自拔;面對挫折,我們不應整日浸泡在悲傷痛苦的泥陷中越陷越深;面對挫折,我們不應長期頹廢不振而迷失眼前的方向。遭遇挫折,縮小痛苦,才是明智的選擇。相反,若一味沉迷於挫折的痛苦中,結果將不堪構想。

劉備面對失去二弟的挫折,因兄弟之情無法釋懷,放大痛苦,結果在痛苦中做出錯誤決定,貿然出兵伐吳,落得“白帝託孤”的千古悲劇。可悲可悲!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古人已經為我們做出了太多的榜樣,也留下了太多的遺恨。在現在競爭日益加劇的社會裡,挫折無處不在。若因一時受挫而放大痛苦,將會終身遺憾。遭遇挫折,就當它是一陣清風,讓它從你耳邊輕輕吹過;遭遇挫折,就當它為一陣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讓它在你心中擊起驚濤駭浪;遭遇挫折,就當痛苦是你眼中的一顆塵粒,眨一眨眼,流一滴淚,就足以將它淹沒。

遭遇挫折,不應放大痛苦。擦一擦額上的汗,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淚,繼續前進吧!相信總有一天你會看見藍藍的天,白白的雲,青青的草,還有你嘴角邊的甜甜的笑……

【篇三】學會聆聽

記得有一位美國女作家曾說過,溝通的境界就是靜靜地聆聽。的確,聆聽所表現出的正是一種寬容、謙遜的人格,也展示了對他人的尊重。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認知的局限,誰都不敢保證自己比他人所知更多。因此,學會了聆聽,你就有了第三隻眼來看待自己和這個世界。

常言道:“*者迷,旁觀者清。”人都是很難看到自己的背後的,同樣我們的性格中有缺陷的一面在自己的觀察下是極難暴露的。學會聆聽,我們得以用他人的眼光審視自己,以此完善我們的人格。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聆聽是完善自我審視自我的途徑。

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在一次公司會議上被一名技術員指責公司在網路瀏覽器的開發上落後於對手,蓋茨在沉默了一會兒後承認了他的錯誤,並向其他與會人員道歉,但這也宣告了微軟在經營方向上轉型的開始。蓋茨後來在談起這件事時說道:“我不想在面子這個問題上浪費時間,那是沒有意義的。”“特權的確會使人腐化,但我想保持前進的動力。”蓋茨從當年的毛頭小伙一躍而成為世界首富,這樣的成功並沒有使他的耳朵被塞住,這是否也可以算做他成功的原因之一呢?

聆聽使我們的判斷多了一條途徑,但聆聽卻不能代替分析和判斷,我們不光要學會去“聽”,還要有足夠的能力去“擇”。塞納克說過,相信一切人和懷疑一切人的錯誤都是一樣的。只要我們的判斷建立在充分思考和分析的基礎上,我們就有理由相信它,並堅定地付諸實踐。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自負不等於自信。它看似自信,實際上只是目光狹隘,包容性差的體現。自負是在以無知作藉口,有百害而無一利。

所以我們要在聆聽與自信間找到一個支點,使我們心中的那桿秤放平。莎士比亞說過:愛所有人,相信一部分人,從不去傷害任何人。的確,當我們用一顆博愛之心去看待世界,我們的心胸就會更為寬廣,從而用一種自信的態度來判斷。

學會自信,學會聆聽,也就學會了一種智慧的態度生活。

【篇四】 說“安”

古來有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見,古時之人就把修身放在了

第一位。我也認為:安家、安國、安邦,必先安心。

志者,必先安心。有志之士,必先有心。確定心之所向,志向也將勢如破竹地衝破一切阻礙,成就一番事業。諸葛孔明忠義乾坤世人皆知,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便把“伏龍”這個名字照得亮堂堂的,孔明將心安在了漢室統一上,最後雖然出師未捷身先死,可後人永遠將佳話圍繞在了他身邊。元帥岳飛將心安在大宋,一首《滿江紅》,歌出了“精忠報國”的英雄氣概,志者,

安心,心如磐石。

治者,必先安心。冰心詩中寫道:“心若冰清,天塌不驚”。治國之人,必先做到天塌不驚。心安得穩,國安得就穩。勾踐臥薪嘗膽終報國恥的故事再次證明了治者安心。記得從書上看過這么一句話“不可忘,不可念”,用在這裡正合適,所謂國讎不可忘,天塌不可驚;家恥不可念,心應若冰清。治者,

安心。心若冰清。

智者,必先安心。曾經疑惑,曾經迷茫,將心放平,你便是智者。做得到寵辱不驚任庭前花開花亂,做得到去留無心,看天上雲捲雲舒,這才是將心放平,一朝不得志便抑鬱而終的人,也許是詩人,也許是文學家;也許是富五車,也許家財萬貫,但不懂得笑看風雲,不懂得安心的人,決不是智者。智者,是一份瀟灑、一份幽默、一份認真、一份玩笑、一份勇敢,五份安心。智者,安心。心比鏡湖。

知者,必先安心。佛曰:“渡人自渡。”也許這就是安心的境界。與人爭名逐利,不如守掘歸園田的恬淡輕鬆;與人比權量力,不如渡人自渡的豁達明朗。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只有懂得寬宏,懂得不把世界看得太清楚,懂得笑看得失,淡觀榮辱的人,才是知者,才懂得笑看得失。知者,安心。心似蒼穹。

安家,安國,安邦之人,必先安心。將心安如磐石的人是“志者”;將心置若冰清的為“治者”;將心比作鏡湖的必為“智者”;將心看似蒼穹的實作“知者”。

安心、安家、安邦,之後安天下。

【篇五】說永恆

永恆,不只在於時間從洪荒而來的腳步;也不只在於風聲從亘古而至的呢喃。一個瞬間,往往也能成就永恆。

曇花從不為她鮮艷的短暫而暗自哀憐,因為她將自己怒放的那一刻寫進了天地的長卷,萬物無一不記得這瞬間但永恆的嬌美;朝露從不為她光華的瞬息而顧影悲嘆,因為她用自己閃耀的那一秒照亮了世界的一隅,眾生無一不懷想這瞬間而永恆的清麗。

因為真美,那些短暫的事物竟撼動了時間的定律,僅憑一個瞬間,締造了無盡的永恆。

當詩仙寬袍棄履,舉起樽而邀明月,沐月華而影三人的那刻,這一絲浸透了蟾暉的酒香便飄飄搖搖了千餘年,縈繞在數萬才子的鼻尖揮散不去,似是還攜了月下那人的三分不羈。這瞬間的感悟,便在孩童清亮的誦讀聲中變為醉人的永恆。

因為不凡,那些即逝的側影竟躍過了文明的更替,僅憑一個瞬間,締造了無盡的永恆。

當屈子以血謳歌,孑然一身,僅懷擁一胸才氣,腹含一枚忠膽投身汨羅的那秒,這一屢赤紅泣血的絕美魂靈已掙脫世俗的枷鎖,隨著汨羅江水的平平仄仄流過了漫漫歲月,滋潤在每個志士的心田。這瞬間的悲壯,便在歲月的長河中變為永恆。

因為無愧,那些閃現的生命竟無視了歷史的變遷,僅憑一個瞬間,締造了無盡的永恆。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人生苦短,縱是八十而壽又何嘗不是一瞬。

但且回首再看那南山腳下菊態幽美,洞庭湖心月暉清華;看那赤壁山澗金戈鐵馬,大漠暮里炊煙人家,彌足短暫,卻也彌足永恆。

這些由真、善、美纏繞而成的瞬間,往往在筆尖的躍動甚至風葉的交響中被銘記。它們不曾在歷史的長河中沉坷,甚至不曾在歲月的波濤中起伏,它們總以一種輕盈而美好的姿態起舞,獨立於世,而在萬物心中刻下永恆。

以真行走於世,以善放歌於世,以美饋贈於世,便可以自身之瞬間,成就大世之永恆。

瞬間,也是一種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