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議論文的布局指導

江蘇省鎮江中學高三語文備課組

一、立好框架,贏得全局

立好總體框架是提高分數的重要手段。應試作文因時間匆促,不可能反覆琢磨,必須以基本結構模式為拐棍,迅速立好框架,才能步步到位,寫出與試題要求切合的文章,贏得全局,獲得好評。

議論文的基本結構由“引論、本論、結論”三部分組成。一般地說,引論就是開頭,本輪就是主體,結論就是結尾。有人謂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實際操作時,也有人把這叫做“總——分——總”框架。儘管說法不一,其共同的要求是開頭必須提出論題或論點,主體部分選用材料分層次地論證論點,結尾歸納總結。

立好框架的標準有四條,一是“三論”(即“引論”、“本論”、“結論”)齊全,二是層次分明,三是銜接自然,四是首尾呼應。

例如:有篇獲得高分的聯考作文《機遇》,這位考生按照題目是論題型作文應“大題小作”的要求,引論部分提出論點:“有了真才實學,才能抓住機遇,獲得成功。”本論部分分兩個層次加以論證,一是論述有了真才實學,才能把機遇作為充分展現自己的“舞台”;二是論述有了真才實學才能將機遇這個“偶然”抓住,使之成為“必然”。結論部分加以總結,指出在成功的路上,有了真才實學,“機遇”才會把你送向理想的彼岸。又如:有篇根據齊宣王與門客談論“畫畫難易”的材料作文,一位學生自擬的題目是《“畫人”與“畫鬼”》,整體結構採用“總——分——總”框架,開頭根據材料說明“畫人”與“畫鬼”的含義,總提該論題的意義,主體部分分說“畫人”與“畫鬼”:“畫人”,先說其難,後說其重大意義;“畫鬼”,先說其易,後說其危害性。結尾歸結論點:取“難”舍“易”,求真務實。

練習1、題目:請綜合下列格言,聯繫實際寫一篇議論文,題目自擬。

(1)培根:奇蹟多是在厄運中出現的。

(2)高爾基:生活的情況越艱難,我越感到自己更堅強,甚而也更聰明。

(3)愛迪生: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

提示:提供的格言既是文章提煉中心論點的依據,又可作為闡明中心論點的論據。其格言的共同意思是:艱難困苦和挫折是人生路途中的一種財富,是生活對一個成功者的考驗。如果以《挫折也是一種財富》為題,可作這樣的布局:開頭轉引一則格言,指出其含義,提出與題目一致的觀點。本輪部分圍繞格言,聯繫實際,分三層展開論述,一是任何重大的成功往往是經過一波三折方可獲得;二是挫折能磨鍊一個人,使一個人逐漸走向成熟;三是挫折能給人教訓,使人從失敗和錯誤中找到正確的道路。結尾歸納全文,提出希望,激勵人心。

練習2、題目:生活需要真

提示:文章整體用“總——分——總”框架。開頭可總提每個人都渴望生活在真誠的氛圍中,都需要真誠相待;本論部分可以寫用真誠對待成績、缺點、矛盾,或者寫用真誠對待同齡人、長輩、幼輩,或者寫真誠需要信任、無私、寬容,或者寫以“真”待人,以“真”處世,以“真”去發現“真”,還可先論“為什麼”生活需要真,再論“怎樣”才能得到“真”,結尾總結全文,或提出希望,或展示未來。

練習3、題目:“有知”與“無知”

提示:介紹三種布局方式,請大家比較和選用。

(1)開頭提出“有知與無知是會相互轉化的”的觀點。主體部分用並列式,分兩個層次,一是無知者承認現實,虛心學習,可轉化為有知者;二是有知者滿足現狀就可能成為新的“無知”者。結論指出我們應該努力學習,不斷進取,永遠成為一個有知者。

(2)開頭提出“無知可以轉化為有知”的觀點。主體部分用對照式,分兩個層次,一是有一種人承認不懂,虛心求教,由不知到知之較多,再到知之甚多;二是另一種人不願意承認不懂,靠蒙、騙、混,這樣的人永遠無知。結尾指出我們應勇於承認不懂,不斷地從無知走向有知。

(3)開頭提出“每一個人都應該從無知轉化為有知”的觀點。主體部分用層進式,分兩個層次,一是“為什麼”要成為有知者;二是“怎樣”才能成為有知者。結尾歸納,希望人人成為有知者。

二、巧設開頭,引人入勝

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話很富有哲理,對於議論文的引論來說,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考場作文,由於時間緊迫,篇幅有限,引論部分一般以開門見山、落筆入題為好,使閱卷人一讀開頭,便能感受到你的觀點、思想、情感,於是產生“先入為主”、“先聲奪人”的好感,引出閱卷人強烈的閱讀欲望,這樣分數才會提高。

如何“開門”和“入題”呢?簡單地說,“門”要開得正,“題”要入得巧。所謂“開門見山”,就是一開頭簡明扼要的直接觸及論題或論點,不能“煙霧濛濛”,離題萬里。所謂入題要巧,就是開頭新穎醒目,引人入勝,能激起閱卷人的興趣。

議論文的開頭多姿多彩,這裡舉出常用的幾種方法,便於大家巧設開頭,寫好第一步。

(1)亮觀點,單刀直入。1988年全國聯考作文題《習慣》有篇高分作文的開頭這樣寫:“就像那溪流慣於奔騰,大海慣於咆哮一樣,我習慣於沉思,習慣於遐想,習慣於把自己的感情流露在日記簿上。”

(2)打比方,隱喻題旨。1987年全國聯考材料作文“理論對於實踐的意義”,有篇聯考作文擬題為《燈塔·路標·理論》,開頭寫道:“在暗礁四伏的海上航行,需要燈塔指點迷津;在岔道口上,需要路標指引方向。否則就要觸礁,迷路。在人生的路途中,我們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

(3)講故事,引入主題。1994年全國聯考有篇高分作文《習慣》的開頭幽默風趣:“我曾經聽過一個笑話:一個小公務員曾在廁所里遇上了局長,於是,他脫口而出:‘局長,您也親自上廁所?’一聽這話,旁人當然會捧腹大笑,但一笑過後,發現有些東西值得我們深思。據說,這小職員在其他場合也總‘局長,您親自……’、‘科長,您親自……’,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動物性條件反射,哪怕時間、地點、環境早已改變。我說這就是習慣所致。”

(4)引名句,扣住中心。這裡所說的名句,包括古今中外名人名言,格言諺語,詩詞歌賦等。1995年獲得高分的聯考作文《責任》,開頭這樣寫道:“英國王子查爾斯曾經說過: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情,這就是責任。”

(5)擺現象,揭示論題。作文題《父輩》,有篇作文這樣開頭:“父親這一代人,他們長身體時遇到自然災害,求學時上山下鄉,回城時趕上壓縮居民戶口,子女深造又正好趕上大學自費……可他們的眼睛依然閃亮,他們的腰桿依然挺直,顯得踏實、自信、沉穩。”

另外,著重提一下材料作文的開頭要注意三點:一是轉述材料必須簡潔;二是必須根據試題要求和提示轉述;三是迅速從敘述轉入議題或論點。

練習1、題目:貴在創新

提示:開頭可以直接提出論點,指出當今社會進入資訊時代,新技術革命風起雲湧,各國都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放到了異常突出的重要地位。

也可以引述事例開頭,揭示論題。例如可引述這樣的事例:美國中學生頭腦奧林匹克比賽中有一道競賽題,要求參賽者設計一種水上運載工具,有一位學生構思新穎,他設計的作品像一隻“水蜘蛛”,不想船那樣在水上航行,而是像水蜘蛛那樣在水面“爬行”。作者雖然在實際操作時並不理想,但評審們給他亮出了最高分,對這位學生可貴的創新精神給與了極高的評價。

練習2、題目:追求

提示:開頭可以直接觸及論題,指出一個人總是應該有所追求的,具有不同人生觀的人有不同的追求。

也可用設問開頭:什麼叫追求?就是人們對其嚮往的目標去努力實現的思想和行為。什麼樣的追求才是有價值的呢?我認為只有對社會、對人類有益的追求才是高尚的和有價值的。

還可以用打比方開頭:一個沒有追求的人就像一隻沒有翅膀的鳥,飛不了;一個沒有遠大追求的人就像一隻弱視的鳥,飛不高。我們新時代的青年,為了祖國的現代化,要有遠大的追求和崇高的目標。

練習3、題目:牆壁上一隻螞蟻艱難地往上爬,爬到一半,又滑落下來。這是它第六次失敗的記錄。過了一會兒,它又沿著牆根,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了……請根據以上材料,聯繫現實生活,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提示:這則材料在第二講“立論”中談到過,從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立論,諸如“堅持不懈”、“學會放棄”、“隨機應變”等。這裡說一下以“學會放棄”為題的開頭方式。一種方式是先簡述材料,再轉入論點:牆壁上一隻螞蟻經歷了六次失敗,不思變更,又沿著牆根一步一步往上爬。面對此情此景,我不禁要說:多可悲的螞蟻,你不該再這樣了!趕快想想失敗的原因,放棄現在的做法,另闢蹊徑,走向成功。另一種開頭方式是先提煉論點再轉述材料:人生路途上,面對挫折和失敗,要善於思考,學會適當的放棄。那隻經歷了六次失敗,仍在爬牆的螞蟻,它的做法實在是太不明智了。

三、並列組合,有條有理——本論部分布局方式之一

這是本論部分的一種布局方式。引論(開頭)所提出的論題或論點能否分析得透徹,是不是令人心悅誠服,往往在於本論部分(主體)的論證布局是否嚴謹有序。並列組合方式是使文章有序的手段之一,這是一種並列地組織分論點或若干論據的結構布局,簡稱並列式。在論證時,幾個層次之間的關係是平行的,是分別從幾個側面來證明觀點的正確。並列式結構的主要好處在於論證全面,有條有理,使閱卷者一目了然,容易把握作文的思路。

在運用並列式布局時有兩種方法:

(1)理由並列。可以是幾個分論點之間的並列,也可以是幾個理論論據的並列。例如《學貴多問》,在本論部分可以設定三個分論點:多問可以彌補學習中的不足;多問可以擴大你的知識面;多問可以使你有所創新,有所發明。

(2)例證並列。就是從不同角度列舉具有典型意義的代表性事例,有層次地論證中心論點。例如《我們的價值在中國》,作者在開頭提出中心論點後,本論部分列舉三個時期的優秀人物的事例,邊舉邊析,分別從不同角度論證了一切有志之士都把自己能盡忠於祖國作為生命富有價值的體現。文章首先列舉國難當頭、戰火紛飛中的吉鴻昌的例子,再舉新中國誕生前後錢學森、鄧稼先的生動事跡,最後列舉當今改革開放大潮流中留美博士陳志傑毅然回國創業的事例。這三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典型事例,十分深刻有序地論證了“我們的價值在中國”這一中心論點。

根據需要,並列式可與對照式、層進式結合運用。

例題1、題目:要有競爭意識

提示:題目本身就是論點,一般應以闡明“為什麼”要有競爭意識為主,“怎樣”才具備競爭意識可以略寫或不寫,所以本論部分以並列式布局為好。可以論述有了競爭意識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跟上時代的發展;有了競爭意識才能奮力拚搏,獲取成功;有了競爭意識才會永葆青春活力,不斷開拓。

例題2、題目:浙江西部山區有一種刺蝟,遇到老虎時,常腹部朝天縮成一團躺在地上。當被老虎看見,將它一口吞下後,刺蝟立刻恢復原形,用他全身鋼針般的刺拚命刺穿老虎的胃,把老虎扎死。請根據以上材料,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提示:如果抓住材料中的“拚命”、“縮成一團”等詞語,可以“拼搏才能勝利”作為論點,本論部分分兩個並列層次,一是要敢於拼搏,二是要善於拼搏。如果抓住“小刺蝟”與“凶老虎”之間的“弱”與“強”的關係,本論部分也分兩個並列層次,一是在一定條件下弱者可以轉化為強者,二是在一定條件下強者可以轉化為弱者。

例題3、題目:“成熟”析

提示:這是一道論題式題目,宜“大題小做”,切入口要小,開掘要深。例如可以從“成熟的人應該具備的品質”這個角度來論述“成熟”,本論部分可以分三個並列的層次:一是成熟的人應該有自己執著的追求和正確的人生目標,二是成熟的人應該具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和毅力,三是成熟的人應是待人誠懇和懂得寬容的人。

四、對照比較,涇渭分明——本論布局方式之二

有些論題或論點的闡述和論證,需要在本論部分選用論據進行對照比較,這種布局方式叫做對照式。它是將論證內容構成正反對比或相關比較的關係。具體的安排是把兩種事物或意思加以正反對比,或者用一種事物或意思與另一種事物或意思做比較。它的好處是布局上對比鮮明,主次明確,從而涇渭分明,論點突出,給閱卷者以鮮明的印象。

在具體操作時有兩種方法:

(1)正反對比。可以是正反觀點對比,也可以是正反例證對比。例如有篇獲得高分的聯考作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本論部分安排的第一層次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者是民族的“精靈”,第二層次寫只顧自己享樂不顧國家命運的人是人間的“碩鼠”。正反對比,涇渭分明。

(2)相關比較。可以是主次、輕重的比較,也可以是利弊、得失的比較。例如有篇聯考高分作文《近墨者未必黑》,本論部分先指出近墨者黑的情況確實存在,但這不是主流,接著就列舉近墨者不黑的事實並分析其原因。對這道試題,還有不少考生先論證近墨者不黑,並指出這是時代的主流,然後以少量篇幅說明近墨者黑的人是存在的,但不是現實生活中的主要方面。這樣的結構布局,既做到了觀點鮮明,又避免了片面性。一般地說,本論部分需要辯證分析時,常採用相關比較的布局形式。

根據立論需要,對照式可與並列式、層進式結合使用。

例題1、題目:水滴與大海

提示:題目有比喻含義,且要論述兩者之間的關係。其角度是多方面的,可以闡述個人與集體的關係,也可以闡述量與質的關係,小與大的關係,平凡與偉大的關係等。如果文章要論述個人是集體的組成部分,個人要融入集體之中才能有所作為,那么本論部分的結構可以將正面的理由和事例同反面的材料對照著寫,這樣正反對比鮮明,論證深刻有力。

例題2、題目:著名藝術大師徐悲鴻說:“人不能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請聯繫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提示:首先要理解“傲氣”與“傲骨”的概念,並分析它們之間的關係。經過分析,認清作為對立關係,著眼點在於劃清相互對立但又容易混淆的某種界限,從而決定取捨。布局時將需要“傲骨”的理由及事例,同“傲氣”的表現及弊端對照著寫,做到說理充分,層次分明。

例題3、題目:江蘇省有位市委書記說:“我年紀這么大了,‘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現在不為人民多辦一些事,將來會追悔莫及的!”黑龍江省有位糧食局長出差到外地去了,他的兒子正巧從某糧庫買進150噸要處理的小麥,轉手賺了3萬多元。糧食局長歸來知道後,打了兒子兩個耳光,堅決清退3萬元,並責令糧庫三天內必須處理完畢,他說:“我現在有權這樣處理。”根據以上材料,請以《“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新解》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提示:“有權不用,過期作廢”這句話原本是諷刺以權謀私者的。這裡提供的兩個材料,其內涵則是讚揚以權為民辦事、維護國家利益。文章內容應該是“新解”,但布局時一定要將“舊解”及事例進行對照,本論部分可以“先舊後新”,也可以“先新後舊”。

五、層層遞進,邏輯嚴密——本論布局方式之三

將審題、立論時分解出的幾個有遞進關係的分論點,在本論部分按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的關係安排層次,這種布局叫做層進式。層進式結構中各個層次、段落之間的前後順序有內在的緊密聯繫,不能隨意變動。這種布局的好處是反映了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使閱卷者隨著學生的思路步步深入,盡得“風光之盛”。

在具體操作時有兩種方法:

(1)由此及彼,環環相扣。在臨場發揮時,有些人過於緊張,一下子‘卡了殼兒’,如何應急?有一種應急措施,就是面對論據或論點,分別回答:這是什麼?為什麼這樣?怎樣才能這樣?——這是標準的遞進式。在實際操作時,當然要靈活運用,隨“題”應變,可以重點回答其中一兩個問題,不要平均使用筆墨,否則弄巧成拙,費力不討好。

1998年的聯考作文“讀報有感”,有篇高分作文卷子標題為《莫讓戰爭的歷史重演》。引論部分提出論點:“防止軍國主義勢力抬頭,加強自身力量建設,維護和平,已成為我國乃至世界的緊要任務。”本論部分先論述“為什麼”不能讓戰爭的歷史重演,因為這場侵略戰爭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災難,接著論述“怎么樣”才能不讓戰爭的歷史重演,一是深受日本侵略戰爭侵害的中國人民要永遠堅持民族正義和自尊,二是中國人民要加強綜合國力,防止軍國主義勢力抬頭。

(2)由淺入深,層層深入。選擇這種結構形式時,必須對論述的層次內容有明顯的認識,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不是由淺入深,是不是由小到大或由表及里。

1995年有篇聯考作文《要做老實人》。本論部分先說“做一個老實人,對自己是一種莫大的享受”,再說“做一個老實人,對別人是一種莫大的尊重”,最後說“做一個老實人,是對整個社會環境的莫大貢獻”。這篇文章分別從對己、對人、對整個社會三個角度加以論述,而這三個方面是層層深入的,不是單純的並列關係。

根據立論需要,層進式可與並列式、對照式結合使用。

練習1、題目: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提示:標題即論點,用什麼樣的布局方式當然要視自己掌握的論據決定。如用層進式,本論部分可以先寫“為什麼”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它本身的規律;再寫“怎么樣”去循“規”蹈“矩”——提高認識事物的能力、掌握科學的方法。其中應以“為什麼”為重點。

也可以用另一種層進式結構:先寫“規矩”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其次寫真正的“規矩”與束縛人們手腳的條條框框是不同的,再寫“規矩”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最後寫“規矩”是不以個人意志改變而是有它本身規律的。

練習2、題目:談忘我

提示:這裡所說的“忘我”,當然是有積極意義的。此題在運用層進式布局時,可先議在工作和學習時要全身心的“忘我”投入,才能取得成果;再議要達到“忘我”的境界並不容易,它需要有對事業的執著追求,需要有為事業獻身的品質。兩個層次,先議“為什麼”,再論 “怎么樣。”

練習3、題目:武漢市東湖之濱的洛珈山,是武漢大學的所在地。山上有聞名遐邇的櫻花園。每年櫻花時節,遊人如織。於是,總有一些中國青年穿著日本和服在櫻花叢中攝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漢大學留學的韓國青年見此情景大為不解,她對她的中國導師說:“他們為什麼要穿著和服去照相呢?我們韓國也有很多櫻花園,但從沒見過韓國青年穿和服去同櫻花照相。”她的導師苦笑一下,無言以對。

閱讀以上材料,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提示:材料的思想傾向是很明顯的,褒貶盡在敘述之中。無知與盲目,使一些人的“崇洋”心理扭曲了自己的情趣,國家和民族的觀念置之度外。引論部分可簡述提供的材料並解釋評論中心,表明觀點。本論部分先分析這些人的心態,指出在中國的大學裡,中國的青年穿著別國的“國服”,在別國的“國花”中炫耀自己的“崇洋”的情趣,實在是心靈的扭曲;再進一步論述其思想實質和後果,闡明這種一味崇洋媚外,必然導致民族氣節淪落,國家觀念淡漠的後果。

六、妙作結尾,前後呼應

近代史上的文章高手林紓說:“為人看晚節,行文重結穴。”閱卷人的心理,對文章最後部分,總比較重視,並往往會在腦海里留下總體印象,從而定下文章的檔次。應試作文要的高分,結尾一定要和開頭呼應,做到首尾圓合。例如1990年全國聯考作文是材料作文“玫瑰園”,有位考生自擬題目《花+刺=生活》,本論部分論述了生活中有花也有刺,每個人要經得住“刺”的考驗後,結論部分寫道:“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敗,沒有失敗的成功只能是僥倖,沒有刺的玫瑰只能是變了種的玫瑰,要想摘得成功的桂冠,我們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這個結尾既是對全文的總結,又飽含哲理,首尾呼應,發人深思。

議論文的結尾使文章內容闡述的必然結果,使論點得到充分證實後的歸納和延伸,因而一定要與開頭有所照應,這一點對於應試作文來說,尤為重要。

結尾的方式與開頭一樣也是多姿多彩的,這裡歸納幾種:

(1)總結全文,卒章顯志。1980年聯考作文《讀“畫蛋”有感》,有篇高分作文的結尾這樣寫:“扎紮實實打好基礎,這不僅適用在藝術實踐上,也適用在其他一切方面,如果我們要在工作學習中取得成就,就必須從“畫蛋”開始,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成功的彼岸。”

(2)提出希望,激勵人心。1994年上海聯考作文《父輩》,有位考生用議論文體寫作,結尾內容如下:“我想,從身體到精神都沒有受過太多創傷的我們,不應該再在流行歌曲中茫然尋找空虛和寂寞了。父輩的精神在身邊閃光,父輩的榜樣在前方召喚,讓我們用父輩的踏實、自信、沉穩充實自己,我們才能成功地托起明天的朝陽。”

(3)留下“餘音”,發人深省。1983年聯考看圖作文“掘井的啟示”,有份高分作文結尾這樣寫:“朋友,如果鍥而不捨,那么金石可鏤;如果鍥而舍之,那么朽木也難折。面對‘不捨’與‘舍之’,你選擇什麼呢?”

議論文結尾失誤除了首尾脫節外,還表現在“收口不緊”、“虎頭蛇尾”和“畫蛇添足”三個方面。“不緊”的文章令閱卷者產生“一盤散沙”的感覺;“蛇尾”的文章使人越讀越沒勁,直至興味索然;“添足”的文章不只是徒勞無功,更會弄巧成拙,令人啼笑皆非。

練習1、題目:成功與毅力

提示:這是一道闡述兩者關係的題目。如果立論為“成功需要有頑強的毅力”,結尾可以這樣歸納:總之,面對壓力,我們要勇敢地抗爭;面對挫折,我們要不屈地奮鬥;面對辛勞,我們要堅韌地拼搏。只有頑強的毅力,才能換來成功的碩果。

練習2、題目:說“滿足”

提示:這是一道論題型題目,立論的角度是多方面的。如果以“學習知識不能自滿”為論點,結論部分可以用令人深思的筆調,告誡人們,指出知識海洋浩如煙海,無邊無涯,科學寶庫豐富多彩,沒有終極。我們所學到的知識,只不過是滄海之一粟,哪裡有值得自滿自足的理由呢?

練習3、題目:我看失敗

提示:這道題立論的角度也是多方面的。如果論述的觀點是“失敗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成為成功”,那么結尾處可用期待的語氣激勵人們:朋友,困難和失敗的感受總是壓抑的,但走出低谷,就是海闊天空!正視生活賜給你的一切悲喜吧,在這裡,你能找到自己的成功和價值。

練習4、題目:一位斯巴達人對他的母親抱怨說:“我的劍太短了。”母親回答:“孩子,你前進一步,劍不就長了嗎?”請聯繫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提示:這類材料作文的結尾,一定要或明或暗的再點一下提供的材料。所謂“明”,就是直接點明;所謂“暗”,就是間接示現。這道題目,如果立意從發揮主觀能動性考慮,結論就可以提出希望:我們決不要像那個斯巴達人那樣,只是抱怨“劍短”,讓我們邁出矯健的步伐,使自己手中的“劍”變“長”,靠自己的努力去獲取成功吧!

不管是命題作文還是材料作文,結尾一定要和開頭呼應,這一點必須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