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斯托克影評3篇

電影斯托克影評1

極騷的寡婦,極悶的少女(其實骨子裡更騷),極精緻的大叔(Uncle),這樣的三個人生活在一個屋檐下,會發生怎么樣的故事呢?如果你是導演,你會拍成什麼風格的影片呢?我想,80%會是個活色生香的亂倫故事吧。而本片的導演-韓國的朴大叔,顯然更老謀深算,更處心積慮,把亂倫的情節設成副線,而把更多的空間留給了:精神病、殺人狂、騷動的青春、不幸的婚姻,破碎的母女親情。

米婭·華希科沃斯卡 Mia Wasikowska飾演的India是演的極好的,恰如魯迅先生所言,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在經歷了一段騷動難耐的鋼琴雙重奏的前戲之後,當India褪去沾滿植物漿液的連身裙的時候,已然告訴我們:懷春的少女徹底和原本應該天真無邪的青春劃清了界限,轉而選擇在熱氣的薰陶之,忘我的手淫,直至轉變成嗜血的惡魔。

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一直是我很討厭的女演員,永遠的吸血鬼似地驚恐的雙眸,蒼白的臉頰,刻薄的雙唇,即便再風騷,總給我一種吸血鬼+狐狸精混合體的感覺,怪怪的。本片中,Nicole演的母親,反而像極了一位品行不端的繼母,渴望被愛,卻最終被生活,被周遭,被親人所唾棄。我刻薄地想:她的悲劇不是因為她不夠風騷,而是緣於她太過瘋騷!

電影斯托克影評2

20xx年因為Matthew Goode知道了這部電影,劇本由Wentworth Miller創作,獲選當年的Black List。導演是朴贊郁,Uncle Charlie的演員選定Colin Firth,而後Colin Firth退出,由其在A Single Man里的搭檔Matthew Goode取代出演。

Stoker曾準備參加20xx-20xx歐美電影頒獎季的競爭,但導演表示不願為獲獎而趕工,進而取消了這一計畫。

20xx年1月,朴贊郁攜Stoker劇組前往美國猶他州參加聖丹斯電影節,Stoker在電影節進行了首映,同時Fox Searchlight開始在網路上公布不同版本的預告片及先行片段。忙於趕場的各路媒體影評人在觀影后給出了略顯兩極分化但總體不錯的評價,畫面、剪輯和暗示得到了一直贊同,爭議比較大的還是故事本身。

2月18日,Stoker在倫敦舉辦英國首映,英國首映算是本片最盛大的一場首映禮,現場以電影主題布置,主創卡司全員到場。美國首映只去了朴贊郁導演、Mia和Matthew,韓國首映時Nicole和Matthew因為工作和帶孩子(...)缺席。

跟英國滿捷運都是宣傳海報的情況相比,美國上映起初淒涼了點,作為限制上映影片只有少數幾家影院能看到這部電影。不過也因為這一點,影片的美國單日上座率居然達到了同期最高,於是果斷進行了擴大放映,反響不錯。(LZ差點就奔去HK看2.28首場了T口T上海電影節的同學祝你們幸福!)

好了現在說點小故事。

Wentworth Miller在談Stoker劇本著作權的時候創作了前傳Uncle Charlie的劇本,於是兩部作品一起被買走了。當時有很多導演對本子有興趣,有人建議說,嘿我們得把劇本給朴贊郁看看。

朴贊郁看到劇本後對製作人說,可不可以加入這樣的情節,charlie每年會匿名給india送一雙saddle shoes,直到18歲那年,禮物從saddle shoes變成高跟鞋。製作人驚喜地覺得,就是他了。

影片在美國鄉村樂之都納什維爾拍攝,這一點是Nicole Kidman強烈建議的,納什維爾是Nicole的老家,她為納什維爾市的宣傳推廣做了不少事兒。幸運地是劇組在納什維爾找到了片中這座大宅,宅子裡有漂亮的迴旋樓梯,所有Stoker家的畫面都在這座大宅中拍攝。Nicole充分發揮了東道主熱情,拍攝時招待Matthew一家和製作人一家一起去過萬聖節。Matthew和Mia仿佛兄妹,常常一起去聽鄉村樂,據說幾個人還相約去看了脫衣舞。Matthew說他8歲時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Nicole時肯定不會想到很多年後能跟她拍吻戲。

電影拍攝周期不長,按照朴贊郁導演的說法是他在韓國拍電影時間的1/2,這就是好萊塢的節奏。朴贊郁有一個製作storyboard的團隊,影片開拍前,電影的每一幕設計都已精美地畫好了。LZ看過幾頁stoker的storyboard,可見朴贊郁早就在腦海里構建好了影片的鏡頭語言體系。

東方導演到好萊塢拍電影首先有個問題要處理,那就是語言。朴贊郁的第二製片人同時擔任了翻譯的工作,隨著拍攝默契,語言問題迎刃而解。Matthew Goode說聽導演說韓文能讓他感覺平靜,很難想像一個拍攝極端暴力影片的導演私下如此溫柔平和。第二個問題是東西方文化差異,日韓電影多隱晦。朴贊郁準備拍他第一部英文電影時有很多劇本供他挑選,選中Stoker的理由不外乎它夠隱晦,並不是一個想把所有事情都講清楚的本子,這種本子很容易拍出導演自己的風格,也留給人足夠的想像空間。朴贊郁在《老男孩》里說,想像力讓人無能,不去想像則會強大。他認為留給觀眾自行想像的暴力才是極端的暴力。Stoker中電話亭殺人片段的最初設定是鏡頭在uncle charlie抽皮帶的動作後戛然而止,讓觀眾想像,但是Fox Searchlight建議朴贊郁把殺人片段拍出來給觀眾看。聖丹斯首映式有影評人提出質疑,Uncle Charlie是兇手的信息是不是透露得太早了?我倒認為與其說Stoker是恐怖片不如說是心理片,導演是個心理學大師,給觀眾點到即止的“劇透”,在之後的觀影過程中更會懸著一顆心。Blu-ray版花絮里的刪減片段透露得更多,大概也是導演與製片方做了一番取捨的結果。

再說回角色與卡司。

最初卡司定的是Carey Mulligan和Jodie Foster,Uncle Charlie的候選名單里也列著James Franco、Michael Fassbender等人。最後確定下來Mia、Nicole和Colin Firth。Mia的經紀人很興奮地把劇本給她,讀完她立刻決定出演。雖然Evie角色的戲份不多,不過Nicole Kidman近期喜歡與獨立電影人合作,也欣然接下。這時Colin Firth因為檔期問題退出劇組,朴贊郁與候選演員Matthew Goode用SKYPE視頻聊天后興奮地告訴Nicole他可能找到了他的uncle charlie,雖然之後Matthew還是經歷了好幾次試鏡才確定拿下uncle charlie的角色。

怎么拍India是朴贊郁拿到劇本想的第一件事,這可以驚悚、恐怖或帶點愛情,但終究是一個少女成長蛻變的故事。India孤僻敏感,體內流淌著家族遺傳的“bad blood”,隱秘的思緒編織成複雜的人格,她渴望認可與成長。Mia完成的很出色,冷酷駭人,又狂野美麗,有幾個場景光是盯著這張臉就夠讓人神經緊繃。18歲生日是她的成長節點,觀眾能看到她自身的矛盾與掙扎卻猜不出靈魂的哪一邊會占上風,不知道她會如何抉擇。

關於India還有個nature和nurture的討論,邪惡究竟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的?每個人生下來內心都有邪惡的種子,有人給予了它足夠的養分發芽開花,有些人則不會。對India而言,Charlie灌溉她心中的種子,他為她建了一座溫室供給陽光和養分,使她的邪惡完全覺醒。

Wentworth Miller鍾愛自己作品中的Uncle Charlie。Charlie是一個重要的multi-layered角色,他是影片的誘因、催化劑和結局,也難怪劇組對Charlie的選角如此謹慎。朴贊郁認為符合條件的演員應該要完整詮釋Uncle Charlie的三層遞進,首先他得優雅成熟魅力四射,其次他得有孩子氣的性格,而剝掉前面兩層,追根究底他的內心是邪惡的。(matthew goode實在是比colin firth更適合uncle charlie)

Matthew Goode一度因為要出演朴贊郁的影片而緊張不已,開拍前在納什維爾一家飯店約導演喝酒聊天,幾杯下肚後Matthew注意到飯店牆上的一幅畫,畫裡的男人一副1920xx年代的摸樣,繫著領結,神情怪異。於是他叫來朴贊郁,朴贊郁看到畫強不自禁地說,啊是Uncle Charlie。

Matthew Goode把Charlie理解為病態的Peter Pan。9歲那年家人把他遺棄到精神病院,從那以後,他的內心再也沒有長大過。所以Charlie對Evie和India都不存在性慾,利用Evie是為了接近India,Matthew和Nicole討論覺得Charlie跟Evie的親吻應該是Charlie的初吻。片中有幾處處理得精巧,四手聯彈後Charlie的臉貼近India,幾乎讓人覺得他要親上去的時候,鏡頭切換到India一側,Charlie被India的長髮擋住,India倏然回頭,Charlie已悄然消失。

Charlie對India的感情源於孤獨和對同類認可的渴望,孤立指的不只是Stoker一家與正常社會,也包括Stoker家族內成員的孤立。Matthew在採訪里說Richard Stoker帶India通過狩獵發泄暴力,她注定是Charlie要尋找的同謀。Charlie和India的bad blood讓他們有一些仿佛無師自通的共性,無論是不願被人碰觸,還是大字擺動四肢,他們能聽到別人聽不到的,看到別人看不到的。Charlie對India的等待,如同India狩獵時的等待,也如同鷹在捕食時的等待,他一直靜靜埋伏著,等待那個最佳時機,Charlie可以說是禮貌地等到了India成年的那一天。(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auntie gin死前穿插在motel、charlie房間的紀錄片,私覺得那是全片的最大劇透!)

Evie更像一隻困在籠子(大宅)里的金絲雀,相比起Stoker一家她“正常”、軟弱、易碎。Richard的死亡和Charlie的出現讓她心中重新燃燒起了希望,這點火苗終究被India腳上的高跟鞋踏滅了。

聊聊配樂,碼這篇東西的過程一直在聽Clint Mansell創作的OST。起初這張OST是找的Philip Glass來製作,後來又換成了Clint Mansell。Clint Mansell當年為《夢之安魂曲》做的OST為他積累了大批冬粉,隨後又有《珍愛源泉》、《黑天鵝》等優秀OST,看到有人因為他做OST而去看電影也不會覺得太意外。雖然換了他,但是Philip Glass創作的Duet還是留在了OST中,那段四手聯彈把性隱喻做到了極致,演奏過程中Charlie神色安然勝券在握,被他環在懷中的少女則止不住的喘息。這段演奏不在原始的劇本中,甚至也不是朴贊郁自己想出來的。源於朴贊郁去紐約找Philip Glass讓他創作一段叔侄二人演奏的曲子,Philip問是用在什麼場景呢,朴贊郁說是一段二人合奏,嗯,其實是,性。於是Philip找出曾經為一對夫妻朋友寫的曲子,當時那對夫妻的演奏方式隨後被Charlie和India套用,搬上了大銀幕。

朴贊郁解釋這段的暗喻說,一名女性孤身一人,一名男性悄然而至,她無視他的存在專注演奏,而他厭煩等待忽然粗魯地加入。起初她還羞澀,不久便給與回應,最終達到高潮。而當這女性滿足嘆息的時候,那男人卻悄然離開了。

四手聯彈的戲份有3/4是由兩位演員親自完成,Mia和20xx年沒碰過鋼琴的Matthew花了幾個星期的空檔練習演奏。演員親自演奏的好處就是攝影師可以360度無死角拍攝,遠景近景隨意切換,順暢的鏡頭切換更能表現這段戲份的“激情”。朴贊郁讚賞兩位演員的表現,他們不僅得記住指法還得表現出人物的情緒和緊張的氣氛,完全取決於二人的默契和信任。

說起配樂A whisling tune from a lonely man我非常喜歡,,Matthew嚮導演建議的這段口哨最終得到了保留,口哨的鏇律輕快空靈,既可以是殺戮的前奏,也可以是殺戮的安魂曲,無論如何它都透著一股無所謂的孩性,那正是Charlie的價值觀。Becomes the color一定要看完電影再聽,Summer Wine也是重點推薦曲目。

LZ非常非常喜歡影片的空間構建,滑梯、樓梯構成的上下關係,Stoker大宅里各種角度的空間都極其適合窺視。最驚艷的是Sheriff來調查的時候,觀眾以為Charlie藏在背對的地方,看到他離開牆邊以為他也許要去拿作案工具了,結果他走著走著表情瞬間改變,笑容燦爛,這時才發現是朴贊郁玩了一把“鏡子戲法”,非常出彩。

留給觀眾自行發揮的暗喻很多,蜘蛛暗喻India的性慾,蒼蠅暗喻Charlie被困住的人格等等,別人的影評里解釋得挺好這裡就不多說了。

題外話:這年頭當哥的不容易,Richard被Charlie打了一石頭的第一反應不是制止和躲閃而是去摸!他!臉! 前傳Uncle Charlie的劇本里請一定給Richard也安排點不可告人的秘密好嗎!!!

電影斯托克影評3

Stoker 這個古老的家族有著很深的孌童、亂倫和殺人的傳統,先勿噴,請先耐著性子看下去,原因:

1、查理叔叔對哥哥說我知道你還愛我,以及兩人的一系列眼神和對話,

2、查理叔叔殺了弟弟,出於影片表現的很明顯的妒忌痕跡,兄弟之情會嫉妒至此?因為哥哥原本是他的愛人,但由於弟弟的出現,哥哥的愛轉移了,殺人是出於對情敵的嫉妒,

3、媽媽如此憎恨India,她說我希望看見有一天你被生活撕碎,因為India和父親過於親密,經常性的獨自外出,而父親對於母親的各種冷漠,都顯示出了父親和India曖昧的關係,尤其是媽媽最後說:我總在想為什麼會這么早要孩子...就像書上說的你會在我失敗的地方成功,總會有一個人讓事情正確起來,但是不是我(意味著媽媽以為自己生的孩子會改變家族的命運,不再走舊路,但她知道自己失敗了)...你不是應該愛我的嗎?(意思是為什麼從出生你就在傷害我?無論在爸爸的愛上,還是在查理叔叔的愛上)。媽媽和India一開始到結束關係都很緊繃,互相的嫉妒、炫耀、梳頭髮、同一款睡衣就都解釋的通了。還有媽媽看見查理和女兒親密舉動時說了句I'm sorry就離開了,因為她立刻就明白了。

4、查理叔叔和India是血親,但是卻毫無顧忌的相愛了,如果說India一開始還有點抗拒,是因為爸爸剛死,她曾對母親說守喪的規矩,她看葬禮百科全書,但與其說是對母親說,毋庸所是對自己說,她本來作為愛人準備為父親守喪,但是卻被查理叔叔吸引,血緣從來不是兩人糾結過的點,

5、India過於淡定和早熟了,這是一個從下活在亂倫和忘年戀陰影下孩子正常的表現,她怕別人碰觸她,這點也很符合,而且一個細節是查理叔叔出院時下意識的害怕醫生碰觸自己而向後退了下,因為查理和India一樣都是從小就生活在這個畸形的環境裡。

6、查理叔叔對India無來由的迷戀,從她出生等到她18歲成人寫了無數封囈語的情書,這些都出於這個家庭孌童和亂倫的傳統,但查理克制自己一直到India18就無法再等了,個人認為可能是查理以為哥哥到女兒18歲就不會再愛她了,自己可以與侄女相愛或者三人可以一起相愛,總之對於孌童這件事18歲生日是個很重要的截點,

7、姓Stoker的查理和India都很擅長殺人,這與他們畸形的成長經歷有關,與家族傳統有關,父親曾說:有時我們需要做一些壞事以防止我們會做更壞的事,個人認為這句話的隱喻是需要通過亂倫來防止自己殺人的欲望,只有這兩件事可以使Stoker家獲得滿足。而India說爸爸本不喜歡打獵,一切都是為了自己,其實意思是爸爸早知道自己隱藏在血液里的殺戮和暴力的欲望,因此教自己用打獵來打發這種欲望。

8、查理說得一口流利的法語,哥哥理察也娶了一個會說熟練法語的妻子,說明這個家族是個有古老傳統的家族,並且很多傳統承繼了下來,並且這個姓氏的人很重視這些傳統,篇名叫Stoker並不是白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