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819》觀後感作文

觀看了電影《我的1919》後,心情十分沉重,面對著那一段屈辱的歷史,心中無限感慨,愛國之情油然而生,下面談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電影《我的1919》描述的是一段血與淚的歷史,是中國近代當代史前進和發展的轉折點,是中國人不屈從於國際列強,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的偉大時期,由此中華民族開始走向獨立和振興

那時的中國經濟落後,國民思想落愚鈍,政治不能獨立,軍事軟弱的弱國,列強竟相將侵略的魔爪伸向這塊大肥肉,中國正遭受著巨大的磨難,是存?還是亡?無力的巨人又將走向何方?

然而,令人慶幸的是,國家的衰敗喚起了無數的愛國志士走到了一起,他們義無反顧,扛起了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他們毫不動搖,朝著充滿希望的未來堅定得前進,失去生命又怎樣,數以萬計的英烈在這條道路上前赴後繼,只為了中國的振興。

本片的主人公顧維鈞是一個十分有才華的優秀外交家,他的聲音里流淌著對祖國的熱愛,沉著中透露著中國人的頑強。他面對列強沒有絲毫的怯懦,沒有讓中國在細微之處有失尊嚴。他不僅是外交家,更象徵著中國。

“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他堅強得維護了祖國的領土和主權。這是中國第一次在國際講壇上為自己國家的主權所作的成功演說。

在簽字儀式上,顧維鈞那正義的言辭,他那頂得住壓力據理力爭的精神,以及他把冊子合上的那一刻,無不使我激動,無不使我熱血沸騰,顧維鈞用他的行動捍衛了祖國的尊嚴和利益。

他據理力爭,一切為了中華民族的利益,他拍案而起,一切為了巴黎和會的公正,縱然清楚中國的沒落亡失。

他體現了一個中國人應有的骨氣!

然而靠他一己之力又能如何,依然改變不了中國任人魚肉的現實,依然改變不了國際列強對中國的不平等待遇,依然改變不了封建愚昧的社會本質。

國家的振興需要整箇中華民族的努力!

只有當中華民族甦醒了,真正地站起來了,為了中國的命運而共同奮鬥之時,中國才能在列強面前驕傲地挺起胸膛,堂堂正正的立足於國際社會。

只有當中國永遠的擺脫了封建王朝的統治,走向更完善、更民主,更先進的社制度時,中國才能從愚昧的過去中覺醒,才能告別那不堪過去。

只有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力發展經濟,建立新的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中國才不會重蹈覆轍,中國才能真正得走向富強和振興。 站在新世紀回望1919,我的心情很沉重很沉重。也許是悲傷,也許是無奈。

我深深的感受到弱國無外交的道理和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迫害,我多么希望世界的人民都一起來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1920xx年,歷時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20xx年,中國駐美公使作為本國政府的全權代表赴法參加巴黎和會。在顧維鈞駕著馬車走在法國的街道上時,畫面時不時地出現許多乞討者,他們流落街頭,食不果腹,還有許多女孩為了生活卻成了妓女。戰爭讓他們失去了家、親人甚至時人的尊嚴。法國作為戰勝國國內情況尚且如此,那么德國境內又會如何呢?可想而知,房屋變成了瓦礫,城市變成了廢墟。由於統治者的野心,卻害了成千上萬的人民,誰最無辜?誰最痛苦?有句話說的好,悲劇就是把最美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戰爭讓和平破碎,讓人們最燦爛的笑聲消失,把人最高貴的最嚴奪去,試問還有什麼比得上戰爭的可惡?當中國的代表們滿懷激動地參加巴黎和會,想以此機會廢除二十一條和奪回德國在山東的主權時,卻遭到野心勃勃的日本政府的迫害。仍忘不了牧野男爵在會議上那張揚跋扈的形象。為了奪取德國在山東半島的特權,他編造謊言說中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未作出任何貢獻,未出一兵一卒,根本就不應該出席這次會議,他甚至出口辱罵顧維鈞時小偷,偷了他的金表,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一個國家的落後,不了避免地導致該國的人民的遭殃,英雄的悲慘結局。肖克儉就是一個範例。但是,與此同時,它又締造了很多英雄,同時也推動著這個國家向前發展。中國作為一個泱泱大國,維護世界和平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當然承擔起這樣的責任首先必須自強。從綜合國力上提升,從科學技術上提升。每當回想起劇中那些流落街頭的人們和中國所受到的屈辱,我多么希望這一切都成為過去,一切都不會重演。走過那年,殘酷的戰爭結束的那年。

1920xx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中國政府代表提出:廢除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取消“二十一條”,收回日本在大戰時奪去的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可這一切都沒有成功解決山東問題。英、美、法在會議中為自身利益出賣了中國。這本應是顯而易見的,一個本國內部紛爭不斷的國家,一個弱的沒有會議席位的國家,那裡會有強悍的外交?縱使外交官如何妙語連珠,如何機智過人,也不過是個花架子。

也就是在1920xx年,顧維鈞作為中國代表出席了“巴黎和會”。並為此準備了《山東問題說貼》。裡面最為人知曉的一句話是:“中國不能沒有山東,就像西方不能沒有耶路撒冷”。也是因為這句話,這位外交家才能成上一位偉大的外交家,一位堪比周恩來的外交家。“巴黎和會”這個說是處置戰敗國的會議,並不像它本身宣稱的那么正義,實際上不過是戰勝國對戰敗國的公開掠奪,一群勝利者的分贓會議。而同為戰勝國的中國卻未在此會議上分得一絲好處。在後來的華盛頓會議上,山東問題誠如毛澤東所言:“又使中國回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一切利益都是強國的囊中之物,這些“物”就有中國的山東——那個孔、孟出生的地方。那個礦產蘊藏豐富的地方。那個孕育百家,有了戰國百家爭鳴勝景的地方,那個讓1920xx年無數中國人魂牽夢縈的地方。

那一年,伴隨著列強的爭奪,伴隨著袁世凱的炮火,伴隨著學生的遊行。就在這樣一個注定多難的年頭,顧維鈞,這個被人民的吶喊,被權利的糾纏推到歷史坐標的男人,沒有愧對當時的四萬萬中國人,也沒有愧對我們這些後來的回望者,他在“巴黎和會”上堅定地拒絕在條約上籤字——中國成了戰勝國中唯一一個沒有簽字的國家。並且直至他和陸征祥離開也沒有收到政府任何有關拒絕簽字的指示。他憑藉著自己的良心,憑著一顆赤誠之心,為中國的外交史展開了新的一頁。是他的拒簽,劃分了新舊民主主義革命。也是他的拒簽劃分了中國的近代史和現代史。這是兩千多年,是自從歐美等國進入中國土地,中國人第一次站在世界外交舞台挺直腰桿對遞來的不平等條約說:“不”!這樣的中國人,才是真正把辮子剪掉的中國人,而不是,在頭上沒有辮子,在心裡卻拖著一條又長又重,把辮子纏繞在脖子上宛如枷鎖的中國人。

如果說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只是迫於國家內部民眾壓力而拒簽,那么他在1931年受中國政府委派參加國聯調查團,不畏日本恐嚇,深入東三省取證,完成揭露日本罪行的長篇備忘錄。為中國的歷史,中國的外交史添上了濃重的一筆。也為戰中死亡的中國勞工的在天之靈祭起了一道安靈符。

他是中共中央通緝的內戰位列二十二位的“高級戰犯”。但無可厚非的是他在“巴黎和會”上讓中國人的脊樑挺直,讓歐美看到中國人心理上沉重枷鎖般的辮子被剪掉。他在國聯調查團作出的努力為中國戰後利益、補償最大化作出的貢獻。更不能無視他,在二戰駐美時為中國抗日奔走呼叫,爭取援助。

這個男人在無數爭議中走過。他被國民政府通緝過,被中共中央通緝過,但他做的無愧於良心,無愧於歷史,無愧於中國人。唐德剛曾經在他的《社會文化轉型綜論》中評價道:“中國百年外交史上只出了兩個半外交家。一個是周恩來,一個是李鴻章。顧維鈞只算半個。”然而這個在中國外交史上只算半個外交家的男人,卻用了一輩子來承擔他作為外交人員當盡的責任。寧肯付出名譽,寧肯被無情通緝,寧肯東躲西藏,寧肯被恐嚇。他要的,只是無愧於良心,無愧於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