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第五冊一單元作文:中學生閱讀學習障礙綜述

關於學習障礙的研究在國外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近年來,我國教育工作者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也對學習障礙問題進行了廣泛研究與實驗,並取得了顯著的效果。21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信息的爆炸導致知識激增,閱讀就成為個體重要的學習和生活技能。而事實上相當一部分人,特別是中學生,存在閱讀障礙(或稱閱讀困難),這不僅使這些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落後,而且嚴重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和終生學習能力的形成。在我國新一輪課程教材改革的大背景下,為了實現學習方式的根本性改變,研究中學生閱讀學習障礙,提出有效的解決策略,提高學生閱讀學習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關於閱讀學習的定義

1、關於學習障礙的定義

學習障礙一詞產生於1963年。較早也是影響最大的定義是“美國公法94—142的定義”。其定義為:“學習障礙一詞是指與理解、運用語言有關的一種或幾種心理過程上的異常,以至於使兒童在聽、說、讀、拼寫、思考或數學運算方面現實出能力不足的現象。這些異常包括知覺障礙、腦傷、輕微腦功能失調、閱讀障礙和發展性失語症等情形。”這一定義表明,學習障礙是一個心理過程,其表現為特定學習領域中的困難,如:聽講、說話、思考、閱讀、運算等。

美國“全美學習障礙聯合會”(njcld)於1981年提出關於學習障礙的新定義,其表述為:“學習障礙指在聽、說、讀、寫、推理或數學運算等方面的獲取和運用上表現出顯著困難的一群不同性質的學習異常者之通稱。這些異常現象是個人內在的,一般認為是指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常。”

世界衛生組織於1989年出版的《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學習障礙歸於發育障礙類別下,稱為“學習技能發育障礙”,定義是:“發育的早期階段起,兒童獲得學習技能的正常方式受損。這種損害不是單純缺乏學習機會的結果,不是智力發育遲緩的結果,也不是後天的腦外傷或疾病的結果。這種障礙來源於認識處理過程的異常,由一組障礙所構成,表現在閱讀、拼寫、計算和運動功能方面有特殊和明顯的損害。”

1992年,我國台灣教育部提出一個法定的學習障礙的定義:“學習障礙,指在聽、說、讀、寫、算等能力的習得與運用上有顯著的困難者。學習障礙可以伴隨其他障礙,如感覺障礙、智慧型不足、情緒困擾;或由環境因素所引起,如文化刺激不足,教學不當所產生得障礙,但不是由前述狀況所直接引起的結果。學習障礙通常包括發展性的學習障礙和學業性的學習障礙,前者如注意力缺陷、知覺缺陷、視動協調能力缺陷和記憶力缺陷等,後者如閱讀能力障礙、書寫能力障礙和數學障礙。”

國學者、北師大劉翔平博士認為:學習障礙是指,智力正常,但由於聽、說、讀、寫、算和溝通技能方面出現落後而導致學習成績低下的現象,其實質是學習成績與智力不相匹配。

上述關於學習障礙的定義似乎與閱讀障礙有些文不對題,但稍加分析我們就會發現其與閱讀障礙的聯繫。在上述定義(或此外的90多條有關學習障礙的定義)中,研究者對學習障礙都有不同的認識和理解,如美國公法94—142的定義認為學習障礙“是指與理解、運用語言有關的一種或幾種心理過程上的異常”;美國“全美學習障礙聯合會”(njcld)將學習障礙從某中“缺陷”和“能力不足”改為“有顯著困難”,使定義更具有操作性;世界衛生組織的將學習障礙表述為“學習技能發育障礙”,這實際上將問題指向了方法;而我國台灣的定義將學習障礙分為發展性的學習障礙和學業性的學習障礙,認為學習障礙可以伴隨其他障礙,如感覺障礙、智慧型不足、情緒困擾;或由環境因素所引起,如文化刺激不足,教學不當所產生的障礙。但是,幾乎所有關於學習障礙的定義中,都認為閱讀障礙是學習障礙的一種。一般認為閱讀障礙是學習障礙中最常見的一種障礙。1993年的一項統計資料表明,有80%的學習障礙兒童出現閱讀方面的困難。另據統計,美國在發展方面存在障礙的兒童占兒童總數的5、25%,在學習障礙兒童中有至少50%是閱讀障礙兒童。可見,閱讀障礙兒童所占比例之大。這表明,有關學習障礙研究的理論與實踐方面的成果和研究方法可以直接套用於閱讀障礙研究,或作為閱讀障礙研究的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