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第五冊一單元作文:中學生閱讀學習障礙綜述

(二)認知——行為干預模式與行為干預模式的那種特彆強調教師的指導作用的論點不同,認知———行為干預模式強調閱讀障礙兒童形成主動的、自我調控型的學習風格。該模式的創立者認為,個體自身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所以,行為的出現並不單純取決於環境刺激或行為後果,而受其自身認識評價系統即元認知系統的影響,閱讀障礙兒童所具有的潛能與實際表現間的差距,其原因在於他們學習過程是消極被動的,不會使用有效的策略。如果提高其策略使用的水平,閱讀障礙兒童的學習狀況也會得到改善。從這一“策略缺陷”的病理機制觀點出發,認知———行為干預模式主張對閱讀障礙兒童進行認知策略訓練和自我控制訓練(或自我指導訓練)。

1、知策略訓練。

研究者發現,學習障礙兒童的一個重要問題在於他們缺乏某些有效的認知策略,或者不會選用恰當的策略。認知策略訓練的基本程式如下:①對閱讀障礙兒童的現有策略水平進行測評,明確這些兒童的劣勢所在,並確立所要訓練的目標策略;②向兒童解釋目標策略;③示範目標策略的使用;④言語預演;⑤提供低難度的材料,進行有控制的練習,並給予反饋;⑥提供與閱讀障礙兒童年齡水平相當難度的閱讀材料,進行練習並給予反饋;⑦測評閱讀障礙兒童的策略,並指導兒童學會如何根據任務來選擇恰當的策略;⑧在實際學習中實現遷移。

2、自我監控訓練。

在這類訓練中,訓練者指導兒童主動運用內部語言定時監控自己的行為,一直到一個任務完成為止。在讓兒童進行自我監控之前,訓練者要先講明具體作法。在最初幾次,訓練者需要觀測兒童的自我監控情況,及時表揚兒童的正確行為,再逐步撤銷外在監控。綜觀認知———行為訓練模式,可以看到其突出特點是:儘量引導兒童成為自己學習過程的主動參與者;重視示範目標策略、方法的運用;以兒童的外部言語為中介。這些特點保證閱讀障礙兒童對自己閱讀學習過程的控制並改變其原有消極被動的反應風格。

(三)同伴指導模式

這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興起的新型訓練模式,即讓一個學習障礙兒童幫助另一個學習障礙兒童,或讓學習障礙兒童的同伴(即正常兒童)幫助他。這一模式不僅適用於對課程內容的課外輔導,而且也適用於對學習障礙進行社會技能訓練。美國的一些研究表明,兒童在集體學習中,其成就水平常常超過了平均數;同時,另外的一些研究則表明,集體活動有助於兒童學業能力的提高。等人在!//$年的一項研究中發現,同伴指導策略有助於提高閱讀障礙兒童的閱讀流暢性和理解力。cb==d&&‘及其同事發展了經典性同伴指導矯治模式。該模式的具體進行過程是:首先抽取部分兒童作為指導者,把這些指導者介紹給他們的閱讀障礙同伴;然後對指導者進行特殊訓練,教給他需要給閱讀障礙同伴教授的內容及方法;接著安排同伴指導活動,一般一周至少一次。這種模式可以是一對一的,但更多情況下是採用幾個指導者與幾個同伴共同活動的形式。教師不僅要負責組建同伴群體和訓練指導者,還要對指導者進一步訓練,或對被指導者進行額外的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