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家。不論是一個人的,還是兩個人的,或者三口之家。家在我們人生中不可或缺。我很贊同有人把家比作一座可以休憩的港灣。是的,當我們的心靈遊走紅塵累煩的時候,家裡那一盞溫馨的燈火,給予一個遊子的,是多么及時的、幸福的撫慰呀。

家,其實就是一種歸屬的感覺。如果沒有歸屬的意味,那即便有一個現實的、可以觸摸到的東西,也不可稱之為純粹意義上的家。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家以外的地方遠遊,也正因為如此,家才是我們經常想念的一種物象。否則,總在家裡的人,是不會感到,家對於遊子那種朝思暮盼的思念之情的。家只存在在它以外的心靈之中。歸屬感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感覺。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心靈,在歲月長河的不停漂流。在河邊,我們可以見到很多美麗的迷人景色。但在欣賞之餘,我們很多時候,總是想把它放到家裡,和親人們一起分享。這種感覺,就會激發出家的物象。因為,景色再美麗,也只是旅途中的,一種可以暫時替代家的溫馨撫慰。但時間不會很久,可能就是一瞬間。而家的溫馨是可以持久的,一生都不會遺忘。雖然家也會有一些噪音,那也是因為心靈的碰撞。沒有家,那你連碰撞的機會都不可能有,只會孤獨的走在荒野,任憑風雨擊打著無奈的心靈。想到這些,我彷佛看到一顆無家的孤魂在哭泣,而身邊卻無一人傾聽。

家,不見得就是固定的,南方水鄉,漁民的家就是每日飄蕩在水裡的一隻只船,但這並不妨礙家的感覺。因為它在漁民心靈中,就是在打魚完畢後必須回到的地方。雖然打魚和休息都在同一個地方,看來好像沒有區別,但意義完全不同。打魚,船是謀生的工具;休息,船是慰跡心靈的棲息地。如果沒有家的含義,那打魚只會失去了可能的樂趣。因為謀生的意義就在於生活的幸福。

其實,人生何嘗不是一隻船哪?我們在歲月長河不停的漂流,但總會有到達彼岸的一刻,那就是死亡。死亡是可畏的,但因為有了漂流,我們每天都在欣賞漂流中看到的景色,這景色也包括在家裡的一種安詳,一種滿足。對於死亡,我們便可以泰然處之。家,對於我們來說,就是永遠的慰藉。如果沒有了家,死亡就會成為我們唯一可以看到的結局,旅途中漆黑一片,連一顆星星、一聲蟲鳴都沒有,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啊。

荷馬史詩中的英雄奧得休斯長年漂泊在外,歷盡磨難與誘惑。但就是回家的念頭激勵著他,克服了一起困難。抵禦了很多的誘惑。當女神卡呂浦索勸他留在她的小島時,他堅辭道:“尊敬的女神,我深知我的妻子在你的光彩下只會暗然失色,你長生不老,她注定會死。但我仍然天天想家,想回到我的家。”因為,家是一個人必須歸屬的地方。否則,沒有家就失去了生命的意義。

自古以來,很多詩人都吟唱過遊子的思家之情。“漁燈暗。客夢回,一聲聲滴人心醉。孤舟五更家萬里,是離人幾行情淚。”道出了萬千遊子在外漂泊時,思念家的複雜而又單純的情愫。

古語云:“赤條條來去無牽掛”。我想,這只是某種時刻的豪言壯語,和真實的心靈是兩種不同的表現,其實內心裡不會真正如此。倦鳥思巢,落葉歸根。這是自然規律,人類也不可能例外。只要家還在,我們心靈的思念就不會停止。即便有一天進入了天堂,在雲端,我們也可能無心欣賞天邊的雲霞落日,只會俯瞰大地上,我們曾經擁有的那一個家。還會依稀記得,家裡面傳來的歡聲笑語。

沈家門第一初級中學初一:水艷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