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文學名著導讀(二)_

五、《駱駝祥子》

內容精要

祥子老家在鄉間,十八歲時,父母去世,他便跑到北平來賺錢謀生。帶著鄉間小伙子的健壯、木訥、勤快與誠實,賣力氣換飯吃的事做過不少,最後他認定,拉車是件最好掙錢的活兒。當他拉著租來的新車,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攢錢買一輛自己的車。

祥子省吃儉用,不吸菸,不喝酒,不賭錢,終於在三年中間湊足一百塊血汗錢,買了一輛新車。樣子感到生活充滿了希望,拉車也拉得越來越起勁兒。但好景不長,北平城外軍閥混戰,大兵到處抓人抓車。有一天,祥子為了多掙兩塊錢,抱著僥倖心理拉客出城。不料走到半路,連人帶車被十來個兵捉去。他在兵營里只好每天給大兵們扛行李,挑水燒水餵牲口。他心疼那輛自己用血汗掙來的車。後來大兵們吃了敗仗,祥子乘黑從兵營里偷跑回來,還順手拉了三匹大兵撤退時落下的駱駝,把它們賣了三十五塊錢,從此他就有了“駱駝祥子”的外號。

祥子沒有家,他就住在劉四爺老闆的車廠里。劉四爺開的車廠有六十多輛車,女兒虎妞協助他管理。虎妞是個三十七八歲的老姑娘,長得虎頭虎腦,像個男人一樣。劉四爺管外,虎妞管內,父女倆把人和車廠治理得鐵桶一般。樣子對車有一種特殊的喜好,平時也不願閒著,擦車、打氣、曬雨布、抹油……幹得高高興興。因此有時祥子雖然不拉劉四爺的車,劉四爺仍允許他一直住在廠里。一天晚上,虎妞誘使他喝酒,然後和祥子睡了一夜。祥子清醒後十分憋悶,並開始竭力躲避她,恰逢老主顧曹先生要他拉包月,祥子便歡天喜地地搬到曹宅住。

不料,虎妞在褲腰裡塞了個枕頭,挺著肚子說是已懷了祥子的孩子,威脅祥子和她結婚。祥子只好聽從她的擺布。

曹先生的社會主義言論引起偵探特務的注意,他只得遠走避難。他讓祥子回家送信,結果,祥子被孫偵探敲詐去了他的全部積蓄,買車的計畫又一次破產了。祥子沒有別的路,只好又回到車廠。劉四不能容忍自己的女兒和臭拉車的勾搭,迫使女兒作出抉擇。虎妞堅持選擇祥子,劉四就立即與虎妞鬧翻,並把祥子攆出門去。虎妞要祥子向劉四告軟服輸,他不肯。於是虎妞索性自己租房子、雇花轎,嫁給了祥子。她用私房錢以低價給祥子買了鄰居二強子的車。

不久虎妞真的懷孕了。樣子拚命拉車幹活賺錢,勞累病倒,把虎妞的積蓄也用光了。二強子的女兒小福子也幫忙做點家務。虎妞由於難產死去了,為了置辦虎妞喪事,祥子賣掉了車。小福子對祥子有情有意,祥子也很喜歡她,可負不起養她兩個弟弟和一個醉爸爸的責任。他對小福子說:“等我混好了,一定娶你。”他又找了一個車廠,拉車去了。曹先生避難回來,要祥子再來拉包月,還答應他把小福子接來同住。但小福子卻已經被賣進妓院,後來自盡了。祥子在街上失魂落魄,終於完全墮落。他吃、喝、嫖、賭,還染上淋病,而且變得又懶惰又滑頭,還做出賣朋友的事。他沒有回到曹先生家,最後靠給做紅白喜事的人打雜來維持生計,祥子走到了自己的末日。

時代背景

《駱駝祥子》是老舍的長篇代表作,創作於1936年。作者曾受英國作家狄更斯影響,創作過《老張的哲學》、《趙子曰》等等帶有狄更斯式寫作技巧的作品,也寫過一些幽默嬉笑的作品,如《貓城記》等。但1930年老舍從英國回來,面對滿目瘡胰的祖國,作品的格調開始變得沉重起來、《駱駝祥子》就是他那個時期的作品。 整部小說以祥子買車的三起三落為情節發展的中心線索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舊社會人力車夫的苦難生活,藝術地概括了祥子從充滿希望,到掙扎苦鬥,直到精神崩潰,走向墮落的悲慘一生。熱情選擇了祥子原來具有的善良樸實,熱愛勞動的美好品質,憤怒地揭露和聲討把祥子逼進墮落深淵的黑暗社會,小說還有力地說明了在舊社會僅憑個人奮鬥發家,只不過是一種幻想。反映了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舊中國個體勞動者的悲慘命運。

作者生平

老舍(1899年一1966年),我國現當代著名作家和人民藝術家,滿族人,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他從小就熟悉城市貧民的生活,不滿各種不合理的社會現象,同情生活在社會的底層者。一九二六年發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以後又創作了《趙子曰》和《二馬》兩部長篇小說。

一九三0年夏天,他離英回國,在山東濟南齊魯大學文學院任教,編輯《齊魯月刊》。這期間他創作了《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等多部長篇小說和一些短篇小說。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六年,他到青島任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並繼續從事寫作,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上任》、《月牙兒》、《斷魂槍》和長篇小說《駱駝祥子》等,他的這些早期作品多取材於城市的下層居民的生活,對舊社會持揭露和批判的態度,筆調幽默、輕鬆、簡潔。其中,《駱駝祥子》標誌著老舍的小說創作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抗戰的八年中,他以團結抗日為題材積極進行文學創作,創作了《殘霧》、《國家至上》(與宋之的合作)、《面子問題》等劇本,並寫了長篇小說《火葬》,《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第二部《偷生》和短篇小說《火車集》等。一九四六年三月,他同曹禺一起應邀赴美講學,寫完《四世同堂》第三部《饑荒》及長篇小說《鼓書藝人》。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在新中國感召下,老舍回到了祖國。一xx一年十二月,老舍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這時期他除了寫散文、曲藝、文藝論文之外,主要致力於話劇的創作,共創作了《方珍珠》、《龍鬚溝》、《春華秋實》、《茶館》、《全家福》第二十多個劇本。《龍鬚溝》是建國初期我國劇壇最有影響的話劇之一;《茶館》則顯示了老舍戲劇創作的純熟的藝術風格,是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優秀傑作。

“文革”初期,老舍橫遭“四人幫”的摧殘與陷害,含冤屈死。老舍一生為我國新文學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經典片段

人把自己從野獸中提拔出,可是在現在人還把自己的同類驅逐到野獸里去。祥子還在那文化之城,可是變成了走獸。一點也不是他自己的過錯。他停止住思想,所以就是殺了人,他也不負什麼責任。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的往下墜,墜入那無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賭,他懶,他狡猾,因為他沒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個高大的肉架子,等著潰爛,預備著到亂死崗子去。

冬天過去了,春天的陽光是自然給一切人的衣服,他把棉衣卷巴卷巴全賣了。他要吃口好的,喝口好的,不必存著冬衣,更根本不預備著再看見冬天;今天快活一天吧,明天就死!管什麼冬天不冬天呢!不幸,到了冬天,自己還活著,那就再說吧。原先,他一思索,便想到一輩子的事;現在,他只顧眼前。經驗告訴了他,明天只是今天的繼續,明天承繼著今天的委屈。賣了棉衣,他覺得非常的痛快,拿著現錢作什麼不好呢,何必留著等那個一陣風便噎死人的冬天呢?

慢慢的,不但是衣服,什麼他也想賣,凡是暫時不用的東西都馬上出手。他喜歡看自己的東西變成錢,被自己花了;自己花用了,就落不到別人手中,這最保險。把東西賣掉,到用的時候再去買;假若沒錢買呢,就乾脆不用。臉不洗,牙不刷,原來都沒大關係,不但省錢,而且省事。體面給誰看呢?穿著破農,而把烙餅卷醬肉吃在肚中,這是真的!肚子裡有好東西,就是死了也有些油水,不至於像個餓死的老鼠。

祥子,多么體面的祥子,變成個又瘦又髒的低等車夫。臉,身體,衣服,他都不洗,頭髮有時候一個多月不剃一回。他的車也不講究了,什麼新車舊車的,只要車份兒小就好。拉上買賣,稍微有點甜頭,他就中途倒出去。坐車的不答應,他會瞪眼,打起架來,到警區去住兩天才不算一回事!獨自拉著車,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及至走上幫兒車,要是高興的話,他還肯跑一氣,專為把別人落在後邊。在這種時候,他也很會掏壞,什麼橫切別的車,什麼故意拐硬彎,什麼彆扭著後面的車,什麼抽冷子搡前面的車一把,他都會。原先他以為拉車是拉著條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死人的危險。現在,他故意的耍壞;摔死誰也沒大關係,人都該死!

他又恢復了他的靜默寡言。一聲不出的,他吃,他喝,他掏壞。言語是人類彼此交換意見與傳達感情的,他沒有意見,沒了希望,說話幹嗎呢?除了講價兒,他一天到晚老閉著口;口似乎專為吃飯喝茶與吸菸預備的。連喝醉了他都不出聲,他會坐在僻靜的地方去哭。幾乎每次喝醉他必到小福子吊死的樹林裡去落淚;哭完,他就在白房子裡住下。酒醒過來,錢淨了手,身上中了病。他並不後悔;假若他也有後悔的時候,他是後悔當初他幹嗎那么要強,那么謹慎,那么老實。該後悔的全過去了,現在沒有了可悔的事。

妙語佳句

◆雨下給富人,也下給窮人;下給義人,也下給不義的人。其實,雨並不公道,因為下落在一個沒有公道的世界上。

◆愛與不愛,窮人得在金錢上決定,“情種”只生在大富之家。

◆經驗是生活的肥料,有什麼樣的經驗便變成什麼樣的人,在沙漠裡養不出牡丹來。

◆最偉大的犧牲是忍辱,最偉大的忍辱是預備反抗。

閱讀指導

《駱駝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也是他“作職業寫家來的第一炮”。老舍對這部作品非常滿意,比作“譚叫天唱《定軍山》”。

《駱駝樣子》通過描寫正直好強的青年車夫祥子由希望、受挫、掙扎到絕望,最終墮落成城市垃圾的悲慘遭遇,揭露了黑暗的舊社會對勞動人民的壓迫和剝削,表達了對勞動者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狹隘的個人主義。

《駱駝祥子》以祥子買車又賣車的三起三落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結構簡單而縝密,情節安排得錯落有致、絲絲人扣。

作者將中國傳統的敘事方法與外國文學景物鋪排、心理描寫相結合,塑造了一系列活靈活現、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其中的主人公樣子和虎妞更是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贏得讀者青睞,並深刻地折射出舊社會的黑暗。

祥子原本是個正直、善良、勤勞的人,他一心一意地靠勞動掙錢,人生的最大願望就是買車,往遠處想就是開車廠,娶個清白的好姑娘,過上好日子。這個願望並不高,可是處在那樣黑暗的社會中,一個卑微的車夫“買車”的希望也成了奢望。他一次又一次為希望而奮鬥,一次又一次陷入失望,最終連生活的希望也破滅了。

悲劇色彩是《駱駝祥子》的一大特色。小說中不僅樣子,就是專橫跋扈的劉四爺、驕奢潑辣的虎妞、善良堅強的小福子、孤苦的小馬祖孫等,都在逐漸走向絕望的境地。這一個個人物的悲劇,構成一個社會性的大悲劇。

《駱駝祥子》的語言獨具特色。作者運用經過加工和提煉的北京口語方言,傳神地刻畫出北平下層社會人民的言談舉止。作者還用樸實自然的筆觸描寫了北平的自然風貌和京腔京韻的古都風情,使作品具有濃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市井氣息。

作品的另一特點是對人物心理的細膩深入的刻畫。祥子沉默寡言,作者用了大幅的心理描寫展示他的性格特點和思想變化過程。作者憑著對北平下層社會的了解和對小人物的熟悉,運用純樸的語言,把下層社會民眾的心理刻畫得生動形象、十分逼真。

中國現代文壇自五四以來就倡導平民的文學,但直到《駱駝祥子》出世,勞動人民才真正成為主人公,得到小說藝術的表現和描寫,老舍因為《駱駝祥子》而確立了都市平民文學第一家的地位。

《駱駝祥子》在1936年第一次連載於《宇宙風》,1939年第一次出版。在以後六十多年的時間裡,已經由多家出版社出版發行了幾十版。從20世紀40年代起,《駱駝祥子》被譯成英、日、法、德、俄等多種文字,在許多國家和地區發行,受到讀者的喜愛,享有較高的國際聲譽。

六、《魯濱遜漂流記》

內容精要

英國青年魯濱遜從小喜歡航海,曾三次離家到南美各地旅行。一日他懷著雲遊四海的高遠志向,告別家人,越過大西洋和太平洋,在驚心動魄的航海中經歷無數險情,後來整條船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難,船上的人都葬身海底,惟有他一人得以奇蹟般地活下來,並隻身來到一座荒無人煙島上。 他從絕望的縫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啟示,性格堅強的魯濱遜在島上獨立生活了28年。他在孤島上勞作生息,開拓荒地,圈養牲畜,生產水稻和小麥,年復一年與孤獨為伴,克服了種種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聖經》成為他的精神支柱,憑著驚人的毅力和頑強不息的勞動,他蓋起了房子,收穫穀物,馴養山羊,用獸皮製作衣物。他曾與野獸鬥智,也曾與吃人肉的野人鬥勇。後來他搭救了一個土人,稱他為“星期五”,把他收作僕人。他以非同尋常的毅力和勇氣,克服了難以想像的艱難困苦,用勤勞的雙手,為自己創造了一個生存的家園。

一直到第28個年頭一艘英國船來到該島附近,魯濱遜幫助船長制服了叛亂的水手,才返回英國。這時他父母雙亡,魯濱遜收回他巴西莊園的全部受益,並把一部分贈給那些幫助過他的人們。

時代背景

本書成書於1719年左右,是18世紀英國著名作家丹尼爾·笛福(約1660—1731)受一個名叫塞爾柯克的蘇格蘭水手的海上歷險經歷啟發而寫成的。書中主人公魯濱遜在流落荒島以後所體現出來的進取精神以及挑戰自然的信心與勇氣受到了人們的廣泛推崇,而笛福也因本書的成功而被喻為“英國小說之父”。

笛福本人的生活經歷相當豐富,年輕時在多種行業中謀過職,混跡於複雜的英國政壇,甚至為政客們充當秘密情報員。年近花甲時,他提筆創作《魯濱遜飄流記》,獲得極大的成功,並因此奠定英國小說鼻祖的地位。《魯濱遜飄流記》是笛福文學作品中最有影響的一部,在世界範圍內廣泛流傳,到20世紀初,己出版譯本或模仿本至少達 700種之多。

作者生平

丹尼爾.笛福(1660-1731)被譽為“英國與歐洲的小說之父”,他的作品《魯濱遜漂流記》、《摩爾.弗蘭德斯》等對英國及歐洲小說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笛福生於倫敦一個商人家庭,到二十多歲的時候他已是一個體面的商人,他從事過內衣業、菸酒貿易,還開過磚瓦廠。經歷過破產。他在從事商業的同時從事政治活動,代表當時日益上升的資產階級出版大量的政治性小冊子,並因此被捕,後來靠疏通關係才得以出獄。此後他繼續辦報紙刊物,寫了大量的政治、經濟時文,又幾次被捕,都是因為言論關係。笛福到了晚年才開始創作他的那些長篇小說,寫《魯濱遜漂流記》的時候他已是59歲了,此前他也許從未想過當個文學家。

經典片段

於是我就像一個沒有頭腦的傻瓜一樣進行起造船的工作。我對於這個計畫非常滿意,再也不去研究一下它是否可以實行。其實我並不是沒想到過下水的困難,不過我對於自己的懷疑總是用這種愚蠢的答案擋回去:“讓我先把它做成了再說;做成之後,我敢保一定可以想出個什麼辦法來解決它。”

這是一個最荒謬的辦法;但是我心裡已經著了迷,便不顧一切地去進行工作。我砍倒了一棵杉樹。我相信連所羅門造耶路撒冷的聖殿時也沒有用過這樣大的木料。在靠近樹根,它的直徑是五尺一寸,在二十二尺的末端,它的直徑是四尺十一寸,然後慢慢細下去,分成一些枝子。我費了無數的勞力,才把這棵樹砍倒,我花了二十二天的工夫去砍它的根部。又花了十四天的工夫,使用了大小斧子和一言難盡的勞力,才把它的樹枝和它那四面張開的巨大樹頂砍了下來、然後,我又花了一個月的工夫把它颳得略具規模,成為船底的形狀,使它可以船底朝下浮在水裡。又花了將近三個月的工夫把它的內部挖空,把它做得完全像一隻小船。我做這一步的時候,並不用火去燒,只用槌子和鑿子把它一點一點地鑿空,一直把它造成一個很體面的獨木舟,其大可以容納二十六個人,因此可以把我和所有的東西裝進去,我完成這個工程之後,對它非常滿意……

妙語佳句

◎世界上一切好東西對於我們,除了拿來使用之外,沒有別的好處。

◎一個人只是呆呆地坐著,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東西,是沒有用的,這個絕對的真理,使我重新振作起來。

◎一個人在明白事理以後,就會覺得,被上帝從罪惡中救出來,比被上帝從患難中救出來,幸福更大。

相關趣典

十八世紀初,在英格蘭的大街小巷,人們到處議論著一個傳奇的人物,講述著一個離奇的故事:17XX年,水手塞爾科克登上了一艘海盜船去尋找寶物,沒想到,中途與船長發生了爭吵,結果被遺棄在一個荒島上,隨身只帶了一點武器與一本《聖經》。彈藥用完之後,他只好靠快跑追捕山羊,徒手覓食,過著茹毛飲血般的原始生活,後來,他居然跑得比一般的獵狗還快。就這樣,他一個人在荒島上生活了下來,直到四年以後,航海的人們發現了他……

17XX年,塞爾科克回到了倫敦,並在報刊上講述了自己的經歷,他成了聞名一時的人物。他沒想到的是,這段傳奇般的冒險經歷激發了一個作家的靈感,不久,以他的故事為原型的小說就發表了,這部小說被後人尊奉為十八世紀歐洲現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之作,進而成為文學史中的傳世之作。那位才華橫溢的作家便是丹尼爾·笛福——人稱“英國與歐洲小說之父”,那部經典之作便是膾炙人口的《魯濱遜漂流記》。

閱讀指導

笛福成功地塑造了魯濱遜這個典型人物,他不僅賦予魯濱遜種種人類優良的品質,像勇敢、智慧、意志堅強和摯愛勞動,並使他具有一個“理想的”資產者所應有的一切特徵:實幹精神、清教徒的宗教信仰和嚴謹等。所有這些又都是通過形象來表達的,魯濱遜的堅毅的性格,就是通過具體的行動,如他怎樣用整整42天工夫做一塊木板,怎樣費了那么多的時間和勞力做了一隻獨木舟,卻不能使用,又頑強地開始造第二隻船等等。笛福就是通過許許多多真實的細節把人物性格突出出來。

讀罷《魯濱孫飄流記》,讀者最明顯的感覺就是真實具體、親切自然,巨大的吸引力讓人不忍釋手。這主要是因為笛福採用了“我”來敘述和回憶,給讀者講故事,並且經常取證於魯濱孫的日記,將人物細微的思想活動刻畫得纖毫畢見。簡潔明了、通俗易懂的字句也是使小說廣受歡迎的重要原因。笛福把年輕時在報社工作時練就的寫實文風成功地引入這部小說,因此,作為英國現實主義小說的開山之作,《魯濱孫飄流記》的顯著特點就是對事物一五一十地描摹。面對準確、細緻的特徵描寫和形象刻畫,讀者很難分辨其中的真假,作品語言自然流暢,文字通俗易懂,整部作品似乎在向讀者講述一個精彩的故事,兩個多世紀過去了,這部作品還保持著巨大的魅力。

《魯濱遜飄流記》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主人公驚險、新奇、真實的個人經歷,但是其深層的吸引力卻是普遍存在的人類的孤獨感在讀者心中產生的共鳴。其實每個身處鬧市的人又何嘗沒有孤獨的感受,而流落荒島的魯濱孫正是我們每個人的知音,笛福的《魯濱遜飄流記》讓每個人都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讀者又有什麼理由不喜愛這本書呢?

18世紀初期,資本主義正處在自由競爭的上升階段,正因為有這樣的時代背景,才孕育出了“魯濱孫”這個前無古人的資產階級正面形象,它具有相當典型的代表性:積極進取、百折不撓、白手起家地開創自己的事業。這些都讓人們,特別是滿腦子充滿希望和夢想的青年人,不由自主地喜愛上他。

《魯濱遜飄流記》引起許多作家競相模仿,同時代的英國作家斯威夫特著名的《格列佛遊記》就受了它的影響。盧梭在《愛彌兒》中曾將它作為愛彌兒j5歲時的必讀書:此書不僅深受青少年的喜愛,許多思想家也常常從中汲取養分,馬克思和恩格斯就曾多次引用魯濱孫的故事來分析資產階級的本性。《魯濱遜飄流記》的確是一部雅俗共賞的文學名著。

七、《格列佛遊記》

內容精要

1699年,外科醫生格列佛隨“羚羊號”出航南太平洋。不幸中途遇險,格列佛死裡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國),被小人捆住。利立浦特人用專車把體積巨大的格列佛運到京城獻給國王,他的出現幾乎吸引了小人國所有的人。格列佛溫順的表現逐漸贏得了國王和人民對他的好感,他也漸漸熟悉了小人國的風俗習慣。當時,另一小人國不來夫斯古帝國準備從海上入侵利立浦特帝國,格列佛涉過海峽,把50艘最大的敵艦拖回利立浦特國的港口,立了大功。但是格列佛不願滅掉不末夫斯古帝國,使皇帝很不高興。這時,皇后寢宮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撒了一泡尿把火撲滅,誰知卻讓皇后大為惱火。於是,小人國君臣沆瀣一氣準備除掉格列佛。格列佛聽到風聲,趕快逃到不來夫斯古帝國,後來平安回到英國。

格列佛回家不久,就隨“冒險號”再次出海,不幸又遇上風暴,船被刮到布羅卜丁內格(大人國)。格列佛被一位高達20米的農民捉住。農民帶格列佛到全國各大城市展覽,最後來到首都。這個農民發財心切,每天要格列佛表演10場,把他累得奄奄一息。當這個農民眼看無利可圖時,便把格列佛賣給了皇后。由於小巧伶俐,格列佛在宮廷中非常得寵,但是也常常遭到老鼠、小鳥等動物的侵襲。面對國王,格列佛沾沾自喜地介紹了英國各方面的情況及近百年來的歷史,但被國王一一否定。

格列佛在該國的第三年,陪同國王巡視邊疆。由於思鄉心切,他假裝生病,來到海邊呼吸新鮮空氣。天空中的鷹錯把他住的箱子當成烏龜叼了起來。幾隻鷹在空中爭奪,箱子掉進海里,被路過的一艘船發現,格列佛獲救後,乘船回到英國。

在家呆了一段時間,格列佛又隨“好望號”出海。這一次,格列佛所乘的船遭賊船劫持,格列佛僥倖逃脫,被一座叫“勒皮他”的飛島救起。這些人的相貌異常、衣飾古怪,整天沉思默想。國王和貴族都住在飛島上,老百姓則住在巴爾尼巴比等三座海島上。格列佛離開飛島後,來到巴爾尼巴比進行訪問,並參觀了島上的“拉格多科學院”。這所科學院研究的部是些荒誕不經的課題,結果造成全國遍地荒涼,房屋坍塌,人民無衣無食。

接著,格列佛來到巫人島。島上的總督精通魔法,能隨意召喚任何鬼魂,格列佛因此會見了古代的許多名人,結果發現史書上的記載很多不符合史實,甚至是非顛倒。爾後,格列佛又遊覽了拉格耐格王國,見到一種長生不老人“斯特魯布魯格”。離開該國後,格列佛來到日本,然後乘船回到英國。

格列佛回家後五個月,受聘為“冒險家號”船長,再次乘船出海。途中水手叛變,把他囚禁了幾個月,然後被放逐到“慧駟國”。在這裡,格列佛遭到一種形狀像人的名為“耶胡”的畜生的圍攻。幸虧一匹具有智慧的馬——“慧駟”來給他解了圍。原來馬是該國有理性的居民和統治者,而“耶胡”則是馬所豢養和役使的畜生。格列佛的舉止言談在“慧駟”國的馬民看來是一隻有理性的“耶胡”,因此引起了他們的興趣。格列佛很快學會了該國語言,應主人的邀請,他談到在世界其他地方馬是畜生,而像他那樣的“耶胡”則具有理性,並且是馬的主人。這使“慧駟”感到很震驚。

在“慧駟”各種美德的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慧駟”國。然而“慧駟”國全國代表大會通過決議要消滅那裡的耶胡。所以格列佛的願望無法實現。無奈之下,格列佛只好乘小船離開該國打道回府。格列佛懷著對“慧駟國”的嚮往,一輩子與馬為友。

時代背景

本書成書於1726年左右,是英國18世紀傑出的諷刺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 (1667—1745)的代表作。

斯威夫特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早年生活艱苦,在親友的幫助下才勉強上完大學。1688年,斯威夫特來到英國,曾先後做過鄉村牧師以及貴族的私人秘書。《桶的故事》是他的第一部重要的文學作品。《格列佛游汜》的構思源於與朋友的一次聚會,斯威夫特談到當時政界種種貪婪無恥的行徑時激動萬分嬉笑怒罵間,信筆開始了《格列佛遊記》第一卷的創作。成書後經過無數次的增刪修改,終於1726年匿名發表,並立刻在英國社會引起了很大爭議。200多年來,它被譯成幾十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

值得一提的是,《格列佛遊記》是最早被介紹到中國的英國文學名著。1872年被譯作《談瀛小錄》登載於《申報》,受到讀者的廣泛歡迎,甚至影響到後來《鏡花緣》《老殘遊記》等作品的創作。

作者生平

斯威夫特(1667-—1745),英國著名諷刺小說家和政論家。生於愛爾蘭都柏林的一個貧苦家庭。他出生前數月父親去世,由叔父撫養。1686年在都柏林聖三一學院取得學士學位,1692年獲牛津大學碩士學位,17XX年獲三一學院神學博土學位。1689年受聘於遠房親戚鄧波爾爵士,任私人秘書。鄧波爾逝世後回到愛爾蘭,任都柏林一教區長和愛爾蘭大法官伯克利伯爵一世的私人牧師。不久,他返回倫敦,結交執政的輝格黨的知名人士。17XX年他的《—只澡盆的故事》、《書戰》和《聖靈的機械作用》等3篇諷刺文章匯集出版,批判宗教和學術領域中的腐敗現象和非國教徒的禮拜與布道,模仿學究的迂腐文筆,諷刺尖銳辛辣。17XX年11月寫了《鮑席斯和菲利蒙》敘事詩和政淪《對17XX年的預言》與《比克斯塔夫先生第一個預言的應驗》(1708),表現了他的遠見、詼諧和機智。 17XX年,他任托利黨《考察報》主編。當時英法因爭奪西班牙王位繼承權而長期交戰(1710—1713),人民蒙受苦難,統治集團卻大發:國難橫財,斯威夫特寫了—系列反戰文章,其中一篇《聯盟軍和前任內閣發動和進行這場戰爭的行為》(1711)揭露了駭人聽聞的貪污行為,舉國譁然。對17XX年英法簽訂和約產生了直接影響。當時斯威夫特成為哈利首相的親信,安妮女王演說詞的起草人,大小廷臣都想方設法巴吉他,但他-—袖清風,仍然是個窮人。他在倫敦期間結識了一批文人如蒲柏、約翰·蓋依等;他給定居在愛爾蘭女友艾斯特寫了大量情深意切的信札,後人《給艾斯特的信》發表,成為英國書札文學的珍品。17XX年安妮女王去世,托利黨內閣垮台,斯威夫特被趕出倫敦,回到愛爾蘭任副主教,積極參加愛爾蘭人民爭取自由獨立的鬥爭。他先後發表了《關於普遍使用愛爾蘭紡織品的建議》(1720)、《布高德萊比爾的信》(1724)、《格列佛遊記》(1726)、《愛爾蘭狀況的淺見》(1727)等政淪,雜文和小說。斯威夫特為愛爾蘭自由獨立所進行的鬥爭,贏得了愛爾蘭人民的尊敬。1737年11月,整個愛爾蘭用鐘聲、營火和酒,慶賀他70壽辰。斯威夫特死於精神病的癱瘓,葬禮極其簡單。他早在1735年寫好墓志銘:“如今,狂想再也不能折磨他的心,去吧,過路人,如有可能,請你學習他的榜樣,為保衛人類的自由而奮鬥!”

經典片段

我見到的第一個人形容枯搞,雙手和臉都像煙一樣的黑,頭髮、鬍子很長,衣衫襤褸,而且有幾處被火燒糊了。他的外衣、襯衫和皮膚全是一種顏色。八年以來他都在埋頭設計從黃瓜里提出陽光來,密封在小玻璃瓶里,在陰雨濕冷的夏天,就可以放出來使空氣溫暖。他告訴我,再過八年他毫無疑問可以以合理的價格供給

長官的花園足量的陽光;可是他抱怨原料不足,請求我捐助點什麼來鼓勵發明的才能,特別是因為在這個季節黃瓜價錢特別貴。我送了一份薄禮,好在我的貴族朋友特意為我準備了足夠的錢,因為他知道他們慣於向參觀的人要錢。

我走進了另一間屋子,但是馬上就要退出來,差點兒被一種可怕的臭氣熏倒。我的嚮導催促我走進去,悄悄地告訴我:不要得罪他們,他們會恨你入骨。因此嚇得我連鼻子都不敢堵。這個房間裡的設計家是學院裡資格最老的學者,他的面孔和下巴都是淡黃色的;手上、衣服上都塗滿了污穢。我被介紹給他的時候,他緊緊地擁抱了我,當時我多么想找一個藉口謝絕他這種親熱的禮儀啊。他自從到科學院工作以來,就是研究怎樣把人的糞便還原為食物。他把糞便分成幾部分,去掉從膽汁里得來的顏色,讓臭氣蒸發,再把浮著的唾液除去。每星期人們供給他一桶糞便,那種桶大約有一個布利斯脫酒桶那么大。

還有一位最巧妙的建築師,他發明了建築房屋的新方法,就是先從屋頂開始建築,自上而下一直蓋到地基。他的根據是他的辦法和兩種最精明的昆蟲——蜜蜂和蜘蛛——的方法相同。

在另一個房間裡,我非常高興地看到一位設計家想出了一個用豬來耕地的方法。這個方法不用耕具、牲口和人力,只在一英畝的田地里,每隔六英寸,在深八英寸的地方埋上許多橡實、棗子、栗子和這種動物愛吃的其他榛子和蔬菜;然後把六百頭或者更多的豬趕到田裡去。幾天以後為了找尋食物,它們就會把土全部掘起,不但適於下種,而且拉了滿地的屎也上好了肥料。雖然經過實驗,他們發現費用太大,也太費事,而且幾乎得不到什麼收成,但是大家都認為這種發明毫無疑問是大有改進的可能的。

妙語佳句

★盲目可以使你增加勇氣,因為你看不到什麼危險。

★我永遠不願做人家的工具,使一個自由、勇敢的民族淪為奴隸。

★以怨報德的人應該是人類的公敵,他對待人類可能比他對待自己的恩人還要惡毒,因為世人沒有施恩於他,這樣的人根本不配生活在世上。

閱讀指導

斯威夫特的諷刺藝術在《格列佛遊記》當中得到了充分地體現。他的諷刺手法是十分豐富的。其一是運用反語進行譏諷。例如作者本來對人類利用火藥的威力來發動戰爭、掠奪財富、殘殺同類非常憤怒和鄙視,但他卻在小說中用“對政治一無所知”等一系列反語來形容對火藥嗤之以鼻的大人國國王:其二是以類似漫畫的誇張技巧描寫各種怪涎的事物,如耶胡、勒皮他人和長生不老的人等等。其三,他以一本正經的嚴肅態度、細緻逼真的細節描寫刻畫了小人國的生活和鬥爭,極為成功地反映出當時英國的現實。其四,作者善於用嚴肅認真的口吻敘述渺小無聊的事情。關於利立浦特的歷史的敘述就是極好的例子。最後,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斯威夫特的諷刺藝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他善於通過具體的情節,深刻地揭露社會的醜惡現象和矛盾關係,並且往往能指出其某些本質。同時,斯威夫特將當時英國社會存在的種種矛盾含沙射影地融合進書中各國的政治鬥爭當中,讀者在輕鬆的閱讀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聯想到英國政壇的黑暗和對外的殘酷掠奪。

《格列佛遊記》不僅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而且具有比較完美的藝術形式:首先,斯威夫特用自己獨特的手法以及似曾相識的情節設定,刻畫了當時英國的現實。同時,他也是根據當時英國的現實才創造出一個豐富多彩的、童話般的幻想世界。例如,他抓住了議會黨派鬥爭的本質特點,創造了小人國的高跟黨和低跟黨,而這些虛構的情節就把現實表現得更為強烈,更為集中、更為典型,而且更帶普遍性。《格列佛遊記》的藝術魅力也就在這裡。斯威夫特的幻想和現實是和諧的、統一的,格列佛在小人國、大人國、飛島,慧駟國的遭遇各不相同,但都安排得合情合理,毫無破綻。他每到一個幻想國度都受到不同的待遇,繪聲繪色,使作品具有藝術的真實感,從而增加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格列佛遊記》一出版就受到英國人民的熱烈歡迎。自出版以來,被翻譯成數十種文字,成為世界各國文學愛好者的常備書,而小人國和大人國的故事更是婦孺皆知。伏爾泰、拜倫、高爾基、魯迅都非常推崇斯威夫特的諷刺作品。各國讀者對於《格列佛遊記》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它不僅是英國文學史上的一部偉大的諷刺小說,也為世界文學史揭開了光輝的一頁。